焦曉輝
女兒上初二時,有天晚上,我跟老公斗嘴慪氣,互不理睬。第二天,女兒放學回來,見我倆仍無和好跡象,就故意嘆口氣說;“唉!咱家現在又多了倆小孩了。這兩個小孩是越來越不懂事了!”老公在一旁忍不住偷笑,女兒就學著大人的模樣對他說:“還笑呢!爸爸你到書房來,我找你好好談談。”之后,又對我說:“媽媽,你別偷聽哦。你去做飯吧。”
女兒把老公拉進書房,把門關了起來。我忍不住在門外豎著耳朵偷聽。女兒繼續用大人的口吻對她爸說:“小朋友,要不要來根棒棒糖?”她爸說:“我才不要。我又不是小孩子,吃這玩意干嘛?”女兒見老爸被自己忽悠了進去,“咯咯”地笑出聲:“哈哈!爸爸,你知道自己不是小孩子就好。不是我說你,身為男人,干嘛要跟媽媽小肚雞腸,唧唧歪歪呢?她說你幾句,你不做聲,不跟她計較,架不就吵不起來了嘛?你啊,一點也不聰明。現在,媽媽不理你,難受吧?待會兒,她不給你飯吃,我看你怎么辦?”
聽了一會兒,我去廚房炒菜。菜還沒炒好,女兒又把我請進了書房。剛坐下,女兒就批評我說:“媽媽,現在只有我們兩個人。說你笨,你還真不要生氣。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外婆經常說‘罵人不揭短。你跟爸爸吵架,總愛往他的痛處戳,所以爸爸當然會跟你耍脾氣了。以后,我不允許你再這樣欺負爸爸了,聽到了嗎,媽媽?”我“噗嗤”笑了起來,趕緊點頭。女兒接著說:“等會兒,爸爸會跟你道歉。媽媽你也有不對的地方,給爸爸一個臺階下,你順勢也向爸爸道個歉吧。嗯?”女兒那口氣不容置否,我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俯首帖耳,連連稱是。
很快,我和老公握手言和。這件事,讓我和老公對女兒刮目相看。我們總不放心女兒,認為女兒還小,怕她處理不好自己的事情,不管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我們總愛事無巨細地指導和督教女兒。可事實證明,我們小覷女兒了。女兒正慢慢長大,她既然能處理好別人的事情,那自己的事情更會游刃有余地做好,以前那些嘮叨真是多余。
這以后,我們開始試著改變教育方法,對女兒放手而不放任,我們不再扮演權威的角色,有什么事都喜歡找她“商量”,充分肯定和顯示女兒的家庭地位跟我們的平等一致性。有時,我們還會在女兒面前故意犯些小錯誤,讓女兒發現指正。而每次女兒也都能采取合適的方法批評我們,我們會一邊虛心接受,一邊大加贊賞她教育有方,超有領導能力。
隔了一段時間,我們驚喜地發現,女兒身上很多屢教不改的壞毛病都改掉了。我更加確定,家長過多的干涉和指導孩子,相反會讓孩子反感以致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思想有主見,心中更充滿了正能量。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他才能在成長中不斷地鍛煉和塑造自己,讓自己更成熟起來。同時,適時地讓孩子做做小家長,增加其自信心和表率作用,孩子會更有成就感,也一定會成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