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鳳
擔心
7月9日
天天這次要在外面住四個晚上,雖然有種種不放心,但面對孩子的熱情與自信,我還是放手讓他獨自去體驗了。看著漸漸遠去的大巴車,我的心中涌起莫名的傷感。
晚上,我按老師的要求9點給天天打電話,被告之他一個人回房間了。我很是擔心一個人在房間的他,馬上問是哪個房間號,領隊男老師竟然告之不清楚,我的內心有點焦急!無奈之下,我只好打平常任課女老師的電話,她馬上查到孩子的房間號,并安慰我不要擔心,她找到天天就給我回電話。大約10分鐘,女老師的電話打過來了,我聽到了天天熟悉的聲音。問他一天的行程與感覺,他說還挺開心的,并跟我小聊了一下今天的趣事。已經10點了,我讓他趕緊洗澡洗衣服準備睡覺,和他道了晚安,掛了電話。內心的不安稍微緩解了一些,祝愿天天在外面開心……
竊喜
7月10日
我不間斷地查看老師的微信,看是否有行蹤更新。不經意間,我發現每個站點都有天天的照片,內心有點小竊喜:他是能照顧好自己,并很快樂的!因為走之前,老師講過小朋友看見本校區任意一個老師的相機過來,都要搶鏡頭。看來天天這點掌握得很好,雖然有些照片只是做鬼臉,但媽媽讀懂了那是他的得意與開心。
第一天,他們去了“小主人報”的總部,參觀了上海科技館,傍晚去了外灘。今天,他們去了洋山深水港、中國航海博物館、杜莎夫人蠟像館。晚上8:50,提前10分鐘打天天的房間電話,前臺說在開會;20分鐘后再打,告之還在開會。想起來應該是“小主人報”30周年的慶典晚會,我只好再等。接近10點,才聯系上天天,他很興奮,但想到時間很晚了,我就草草地囑咐了幾句,掛了電話。
舒展
7月11日
繼續時刻關注微信,我已沒前兩天的焦慮。但在這天,我收到了同行同學家長的留言,她說后悔讓孩子這個時候去夏令營了,因為天太熱,又看不到他兒子的照片,實在是不放心。看來天天“搶鏡頭”真是對媽媽最好的匯報啊!
今天,天天去了動漫館和星期八小鎮。晚上,我們準點通話。不過今天的天天,不愿意跟我講話,很不耐煩地問我,有什么事啊?沒事的話,他要掛電話了。咦,什么態度啊,怎么回事啊?問他在干什么?他說正忙著呢,有幾個朋友在房間里吃零食。哦,明白了,只有低年級的小朋友允許帶零食,也只有這個時間段允許吃零食,看來,我真是打擾他們了。我馬上告訴他,爸爸今天想跟他講話,電話轉給爸爸。哪知態度與局勢完全轉變,他跟爸爸聊今天的星期八小鎮是如何的好玩,他是如何賺錢再消費,都玩了哪些項目等,全然沒有打擾他的感覺,說了近20分鐘,不時地聽到旁邊的同學在喊他的名字。最后爸爸不忍心再“打擾”他與小伙伴們的幸福時光,就告訴他回來再講給我們聽,這才掛了電話。
天天小朋友還不錯嘛!不僅交到了朋友,還主動分享食物。
不高興
7月12日
從微信上得知他們上午去了曼可頓面包工廠,下午到紹興參觀了魯迅故居。天天的鏡頭繼續排在前位,讓我很是安慰。下午5:30,老師發來微信,說因天氣太熱,今天的戶外活動提前結束,大家都回房間休息準備吃晚飯。晚上7點,我與天天通電話。因為這是兒子最后一晚在外面住宿,我囑咐他把行李收拾好,天天爽快地答:你們放心吧,我都已經整理好了。聊天間,天天說他今天又丟了25元錢,只剩下15元了,而老師一天才給一瓶水,他渴死了,就花5元錢買了瓶水,現在只有10元錢了,還說因為要留點錢給媽媽帶小紀念品,所以今天買來的水他都舍不得喝,留了一半準備明天喝。
聽了這話,我一邊為他的感恩之心感動,一邊為一天一瓶水而擔心,每天室外溫度都在39度甚至以上,一瓶水怎么夠呢。所以,一方面我告訴他不要留錢給媽媽買紀念品了,需要買水時盡管用;另一方面我叫他去找他的任課女老師,請她明天一早幫忙燒水,放涼后灌到樂扣杯里,隨身帶著。
我與同行同學的媽媽溝通了一番,告訴她水的事情,她反應也很強烈,我們都有點不高興。
等待
7月13日
我在家休息,時刻關注夏令營的行程,昨天聽天天說今天要去坐烏篷船,我也跟著期待,結果一直沒等到。看到他們上午去私塾當了一回老夫子的學生,每人穿著古人的長衫,戴著帽子在聽課。
下午是孩子們拍戲。微信中看到天天穿著一身黑色的褂子,我心想難不成演的是主角,因為別人的衣服都與他不一樣。行前溝通會中,老師一再強調,拍電影只是個體驗,孩子的角色是導演決定的,希望家長不要因為主角次角而與老師理論或不高興。想想也是,就我們大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要的是開心,不會因自己的角色主次或正反而高興或傷心的。不想太多了,等他回來吧。
晚上,一直在等老師的微信,確定接車時間。當天有臺風,浙江受影響下著暴雨。老師終于來微信了,他們10:30可到達指定地點。我們一直等到11點,終于看見大巴車回來了。接上天天,我們趕緊回家,到家收拾好已經12點了。
夜靜了,兒子睡熟了。當初的各種擔憂,像一塊石頭般終于落地了。聽著他均勻的呼吸聲,我卻睡不著了。孩子,有時比我們更細膩;有時比我們更堅強;有時比我們更會抓大放小!在整個夏令營過程中,他在意的是他的快樂與收獲,完全忽略孩子間的爭執,完全不在乎飯菜的質量或飲用水的短缺。
也許,孩子在一個個這樣的體驗中,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