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
忙碌的工作非但沒有使體重下降,身上的肉反而越來越多,體重一路飆升,這種現象被稱為“過勞肥”。繼“過勞死”之后,“過勞肥”成為新的熱點,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來。“過勞肥”影響的不只是身材,它還易引發許多疾病,危害身體健康。專家提醒,工作壓力累積到頂峰,職場人士要特別注意防止“過勞肥”。
上班族一不小心忙胖了
“趙經理又發福了啊!”年底同學聚會上,這是31歲的趙肖亮(化名)聽得最多,也最不愿意聽到的一句玩笑話。可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已經成了一個十足的胖子——八塊腹肌被“啤酒肚”取代,腰上的贅肉堆成了“游泳圈”。4年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趙肖亮還是個身材健碩的帥小伙,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擁有一份薪水頗豐、讓人羨慕的工作,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無情地改變了他的身材。趙肖亮無奈地說:“為完成任務,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不是應酬出差就是開會寫報告,周末經常還要加班。可工作越忙碌,肉好像反而長得越快。今年我整整胖了20來斤,年底體檢已經被醫生警告必須控制體重了。”
過勞肥的發病率“五分之二”
若長期被壓力挾持,生活無規律,胖起來是“大勢所趨”。科學家調查顯示,長此以往,五分之二的人會發胖,體重增加至超重。三年后,15%的人會胖9公斤。而其脂肪層層堆積的原理則在于,工作壓力大時,壓力激素皮質醇就會增加,大腦將信息傳輸到視丘下腦下垂體,接著啟動一系列對抗壓力的荷爾蒙作用機制,如腎上腺素分泌激增,使人體迅速從肝臟將大量葡萄糖以及從肺臟將大量氧氣供給至全身血液中,賦予身體活力以應對突發的緊張狀態。雖然抗壓荷爾蒙能夠幫助忙碌的上班族應付壓力挑戰,但如果長期如此,則抗壓荷爾蒙的分泌會疲乏,反而加速體內鹽分流失與血糖降低,讓人更容易感到饑餓,食欲變得更好。不少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愛暴飲暴食,似乎吃東西是緩解壓力的一個辦法,但時間久了,人也會因為不分節制的胡吃而變胖。
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忙而經常顧不上吃飯,等到餓了時又會吃很多,因為餓得低血糖時會讓你喪失判斷力,特別容易大吃大喝,并投向那些高熱量、油炸與甜食的懷抱中。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成為致胖幫兇,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身體誤以為你處于饑荒狀態,因此自動讓新陳代謝“休眠”,降低代謝率來避免消耗過多熱量,長久下來,新陳代謝率漸漸降低,就會慢慢發胖。
“過勞肥”還是“勞”少“逸”多的表現。城市白領所從事的“勞”在形式上接近于“逸”,又沒有真正閑逸的心情與時間,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大腦在勞動,身體卻如同閑置,除了到走廊抽支煙,幾乎不用怎么走動,下班以后身心疲憊,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做運動。加上睡得晚,晚上經常吃宵夜,宵夜的油水倒是很足,不過可能都是地溝油。喝三個月啤酒,啤酒肚與脂肪肝就一起來了。
“過勞肥”危害重重
“過勞肥”已經成為一個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早已將它作為一種職業疾病進行干預。在日本,法律規定每年體檢測腰圍時,男性不能超過85厘米,女性不能超過90厘米。一旦超出范圍必須自行減肥,如果員工減肥不力,企業還可能因此受到處罰。在美國,有些州通過采取強制措施來預防肥胖的問題,例如減少寫字樓周邊的自動售賣機里軟飲料的數量,向垃圾食品制造企業收稅等。
“過勞肥”涉及的人群廣泛,對健康的影響深遠,從某種程度上說,它的危害并不亞于猝死。如果僅是長胖,那么最多影響的是我們的外在美,但“過勞肥”如果進入嚴重階段,則會引發一系列疾病。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專家李莎稱,過勞肥分為警告期、抵抗期和崩潰期。警告期的人交感神經變得活躍,分泌具有增進食欲作用的兒茶酚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等,人容易減肥。但過了警告期,進入抵抗期,人體副交感神經活躍,讓人食欲大增,容易長胖。在崩潰期,身體處于難以適應壓力的狀態,身心俱疲,除肥胖外,還可能引發多種疾病。
研究顯示,肥胖癥患者的糖尿病發生率可增加10倍;男性肥胖者結腸癌、直腸癌、前列腺癌高發,女性肥胖者患上子宮內膜癌的幾率比正常婦女高2-3倍。同時,“過勞肥”還會使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出現器官內脂質沉積,一旦遇到大喜大悲、突發事件,容易突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由“過勞肥”引發“過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