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俊英 王雄偉

2008年西安市灞橋區從安徽碭山引入突圍桃品種,經栽培觀察, 該品種表現出早果、豐產性好、色澤艷麗、外形美觀、適應性強、抗性好、耐貯運、品質優、種植效益高等特點,是一個優良的早熟大果型桃品種,適宜規模種植和設施栽培。
1 引種園概況
引種園位于西安市灞橋區新合街辦黨家村。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充足,年太陽總輻射量111.4 Kcal/cm2,年日照時數2 720.6小時,年平均氣溫13.3 ℃,≥10 ℃有效積溫3 620~ 4 325 ℃,年平均降水量635 mm,常年無霜期210天左右。引種園土壤為沙壤土,pH值7.3,灌排方便,交通便利。
2 性狀表現
2.1 植物學特性 樹勢健壯,樹姿較開張,萌芽率高,成枝力強,1年可抽生3~4次副梢,第1次生長高峰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2次生長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1年生枝黃褐色,新梢綠色,光滑有光澤。葉片綠色,大,披針形,葉尖漸尖,葉緣鈍鋸齒狀。花芽起始節位低,一般一次枝在第3~4節,二次枝在第2節,復花芽多?;ㄋN薇型,花瓣粉色,花粉多。
2.2 生長結果習性 結果枝粗壯,易成花,多復花芽,自花結實,自然坐果率高(一般年份可達50%以上),各類果枝均能結果,以中果枝結果為主。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管理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早果豐產特性表現明顯,定植當年即可形成花芽,第2年全部結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果實著色整齊一致。果實成熟后不易變軟,不裂果,不落果,不發綿,掛樹時間可達10天以上,極耐貯運。產量高,屬于極豐產品種,定植第2年平均畝產量1 250 kg,盛果期畝產量可達3 000 kg以上。
2.3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圓形(圖1),果形整齊端正,兩半部較對稱,縫合線淺,果頂較平;果大,平均單果質量260 g,最大500 g;果皮茸毛稀短,底色乳白,果柄處有白底,成熟后整個果面著鮮紅色,艷麗美觀;果肉白色,肉質細,硬溶質,風味甜 脆爽口,品質優良,汁液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最高達16.8%,黏核。
2.4 物候期 西安地區一般3月中上旬花芽開始萌動,3月底4月初開花,不同年份花期略有差異,花期7天左右,果實6月中旬完全成熟,果實發育期75天左右,11月起落葉。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建園 選擇交通便利、土層深厚肥沃、灌排方便、pH值7左右、地下水位1 m以下的沙壤土地 塊建園。苗木以芽苗為佳,砧木采用毛桃。株行距 1 m×2 m,到盛果期后間伐至3 m×4 m。定植后澆足水,覆黑色地膜,定干高度40 cm,嫁接口以上留10~15 cm。
3.2 水肥管理 定植當年5—6月結合澆水或降雨,每10天左右施1次肥,連施3次復合肥;7月份株施復合肥50 g左右,噴施氨基酸鈣500倍液2次,并結合病蟲害防治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等微肥。
結果樹在每年9—10月重施基肥(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4 000 kg)的基礎上,做好萌芽前、硬核期、果實采收后幾個時期的追肥工作。萌芽前兩周,每畝追施尿素20 kg,生長前期噴0.3%~0.5%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果實采摘后每畝追施三元復合肥40 kg。根據土壤墑情結合施肥適時澆水,主要抓好萌芽前、果實膨大期、采收后以及封凍前4次水,特別是萌芽期和硬核期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采收前10天內不宜澆水。
3.3 整形修剪 采用雙主干整形,干高50~60 cm,樹高2.5 m左右。在中央主干上呈輻射狀均勻分布側生分枝,分枝角度60°~70°。同時,在中央主干距地面約40 cm 處的西南方向留第二主枝,與中央主干夾角45°,粗度為主干的1/3,上面著生10~15個側生分枝,這樣有助于穩定樹勢。
3.4 合理負載 突圍桃結實率高,若任其自然結實,則果實變小,品質變劣,樹勢削弱。疏果時可按0.8~1.5 ∶ 1的枝果比留果,或按長果枝留果3~4個,中果枝留果2~3個,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留果1個或不留,二次枝留果1~2個的標準掌握。疏花在大蕾期進行,疏果從落花后兩周到硬核期前進行,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疏除萎黃果、小果、病蟲果、畸形果和并生果,然后再根據留果量疏除朝天果及無葉果枝上的果,選留部位以果枝兩側、向下生長的為好。留果數量主要根據樹體負載量,并參考歷年產量、樹齡、樹勢及當年天氣情況而定,一般盛果期每畝留果量控制在2 000 kg。
3.5 適時采收 突圍桃為硬肉桃品種,應在果實充分成熟后再采收,可在果皮底色由綠變白,大部分或全部果面著鮮紅色、口感脆甜時分批采收。
3.6 病蟲防治 重點防治桃蚜和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鏟除越冬病蟲,展葉后噴施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花前和謝花后各噴1次10%蚜虱凈1 500倍液防治蚜蟲,細菌性穿孔病可在發病初期噴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防治,流膠嚴重的枝干秋冬進行刮治,傷口用5~6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00倍液硫酸銅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