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0日舉行的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交流發言中,四川省委農工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住建廳、省旅游局、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負責人分別公布了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保障措施。
四川省委農工委:
啟動8處水利工程 建設60個新農村示范縣
四川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楊秀彬表示,將按照會議的要求,在深化農村改革,培育壯大農村產業,推動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統籌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深入推進扶貧攻堅等五個方面下功夫,狠抓工落實。
在農村改革方面,將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在15個縣(市、區)開展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改革試點,推進9個縣(市、區)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選擇5家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或聯合社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試點,選擇3個鄉鎮啟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試點。同時,圍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支持各地突出優勢和特色,提升農村產業整體水平。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在今年內啟動德陽市華強溝等8處水利工程,基本建成亭子口等7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同時,加快推進鄉村路網和機耕便民道路建設。
在新村建設上,將新建和改造農村住房58萬戶,重點推進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建設,加快地震災區和山洪泥石流災區重建。整體推進60個新農村示范縣建設。全省將建成1032個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鄉村情趣的幸福美麗新村。
同時,實行精準扶貧,準確識別扶貧對象,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努力實現貧困人口全年減貧120萬。省委農工委為此將落實專項資金,在四大片區88個縣實施500個整村推進項目。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建立差別化縣域經濟考核指標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唐利民表示,簡政放權、擴大縣級政府自主安排的財力規模,建立健全差別化的縣域經濟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提升擴權強縣試點,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在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上,將進一步精簡下放投資項目核準、價格和收費管理等44項行政管理事項。在已下放的8個方面56項市級管理權限的基礎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原則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同時,賦予擴權試點縣更大的發展和管理自主權,并將已下放至擴權試點縣的權限推廣至非擴權縣。推動55個試點縣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在對縣域經濟的考核上,四川將按照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建立健全差別化的縣域經濟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和政策支撐體系。在主體功能屬于重點開發區的48個市轄區及43個縣(市)實行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優先的績效評價,在主體功能屬于農產品主產區的35個縣(市)實行農業發展優先的績效評價,在主體功能屬于重點生態功能區的57個縣實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工業強縣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海林表示,省經信委將堅持工業強縣產業興縣,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產業特色明顯、規模較大、集聚集約水平高、貢獻較大的工業經濟強縣,走出一條提質擴量、轉型增效、加速發展的縣域工業發展道路,為底部基礎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在具體措施上,全省將圍繞五大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建設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兩片特色產業功能區,促進四大城市群中心城市多圈層融合發展,培育中心城市配套制造業、大宗農產品加工和資源開發產業、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特色資源、特色農副產品開發四大產業帶。
同時,加強縣域交通、通信、網絡、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縣域工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支持“一縣一園區”,發展“飛地園區”,促進縣域工業集聚、集約發展。
在縣域工業的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上,省經信委將充分利用省級專項資金,引導各縣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提高縣域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同時,鼓勵圍繞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產品鏈,開展專業招商,引進縣域工業領軍企業。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60億投建縣城市政公用設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何健表示,今年,四川省各縣城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力爭完成260億元。同時,通過“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帶動投資,通過“百鎮建設行動”培育縣域經濟新增長極。
在規劃上,縣城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將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標準實施,舊城改造要努力達到最低標準要求。在此過程中,著重強化雨污分流,提高路網密度,高標準建設市政道橋、排水防澇、污水垃圾、供水、供氣和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努力提升縣城綜合承載力。同時,要加大地下管網建設力度,確保安全運行。要重點加強學校、醫院、農貿市場、商業文化體育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縣域功能。
在百萬安居工程建設方面,今年四川省要完成100萬戶城鄉住房建設,預計拉動投資1265億元。確保完成40萬戶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和10萬戶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
而在特色小城鎮建設方面,四川第二批“百鎮建設行動”即將啟動,省住建廳將根據各地小城鎮不同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努力建設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游名鎮。
四川省旅游局:
六大行動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
四川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表示,2014年,省旅游局將培育10個旅游強縣,創建2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2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積極申報全國“美麗鄉村旅游扶貧工程重點村”,著力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省旅游局為此將著力開展六大行動。
一是以深化改革推動縣域旅游科學發展。2014年,省旅游局將編制實施《四川省旅游業改革行動計劃》,指導峨眉山市開展“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和推動藏區、秦巴、烏蒙等集中連片貧困區域的旅游扶貧開發試點,探索建立以旅游經濟為龍頭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模式。
二是以重點區域推動縣域旅游整合發展。全省將以大香格里拉、大九寨、大成都、大峨眉、攀西、秦巴、川南等七大地區為重點區域,整合全省縣域旅游連線連片發展,重點推進32個藏區縣著力發展生態旅游經濟。
三是以試點地區推動縣域旅游率先發展。試點地區包括中江縣集鳳鎮石埡子村、蘆山地震災區旅游業恢復重建、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及攀西地區的康養產業等。
四是以產業融合推動縣域旅游縱深發展。全省將制定實施《全省鄉村旅游提升行動計劃》。該計劃將加強旅游與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工業旅游、休閑旅游、度假旅游、康養旅游等。
五是以項目落地推動縣域旅游提速發展。省旅游局將從規劃、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重點縣(市、區)旅游項目落地建設,搭建投融資和推介平臺,促進縣域旅游投資實現大突破。
六是以服務保障推動縣域旅游持續發展。以旅游法制化、標準化、“智慧旅游”、人才支撐及推動各地建設“旅游景區連接通道最后一公里”等配套項目提升縣域旅游管理和服務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
突出縣域金融支持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李鈾表示,將突出縣域金融支持重點,引導金融機構找準與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結合點,增強金融機構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投放能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縣域經濟信貸投放,提高縣域金融服務水平。
人行成都分行將大力推動縣域企業拓展銀行間市場直接融資,加大對縣域企業的培育力度,力爭2014年銀行間市場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量達到650億元。同時,深入推進金融支持“三農”工作,以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為重點,探索提供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各項金融服務。在全省8個市州9個區縣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
在民生領域方面,將引導金融機構用好小額擔保貸款、婦女創業擔保貸款、大學生“村官”貸款、助學貸款等民生類貸款。同時,持續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逐步拓展農村地區助農取款服務點在提供代理支付、繳費、開戶等金融服務功能,更好地滿足農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數遞]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四川省縣域各項貸款余額8101億元,新增362億元,余額同比增長17.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3個百分點;縣域各項存款余額17270億元,新增970億元。全省農村地區設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9.85萬個,人均持有銀行卡2.1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