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生豬養殖面臨市場風險、疾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等多重風險。今年,隨著生豬價格的持續走低,豬肉批發和零售價也跌至低谷,養殖戶集體虧損。無法準確把握價格走勢,是養殖企業和散戶們共同面對的無奈。政策性生豬保險,能否規避這些風險呢?日前,《當代縣域經濟》雜志專訪了中國人保四川分公司農業保險部總經理姚忠富。
破解“價賤傷農”
記者:就四川生豬價格持續走低,養殖戶集體虧損,有沒有一種保險可以讓養殖戶規避市場風險?
姚忠富:有,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是以標志生豬養殖盈虧平衡的豬糧比為依據,當豬糧比低于6:1時,投保戶即可按約定獲賠。
記者:人保四川分公司推出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的背景?
姚忠富:四川是我國生豬生產第一大省,長年出欄量為7000萬頭左右。生豬產業有“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矛盾,直接影響了各地對CPI調控目標的實現。人保財險四川省分公司在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了“生豬價格指數保險”,避免“價賤傷農”。
記者: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的保費是多少,如何理賠?
姚忠富: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是政策性保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龍泉驛區的試點推廣就是由政府承擔了80%的保費,養殖戶自繳僅為20%,保險費率為5%。按每頭出欄肥豬的保額1500元計算,保險費是75元,養殖戶只需每頭豬繳納15元保費。保險保險期為1年,理賠周期為一個月。即每月計算當期出欄生豬生長期間的平均豬糧比,當豬糧比低于承保時約定的豬糧比時,公司對當期出欄生豬數量按條款計算賠償。
“巨虧”中發現潛力
記者:那么,目前人保四川分公司的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承保的規模多大,保險公司是賺還是虧?
姚忠富:虧,巨虧。拿我們在成都龍泉驛區承保的兩家規模養殖戶來說,才收了75萬的保費,現在就已經賠了65萬多出去了。就目前的生豬價格,我們公司還是繼續賠錢,后面的還未理賠。
目前,全省承保了2 .3萬頭育肥豬,收取保費172.5萬元,保額3450萬元。分別是2014年1月3日人保財險成都龍泉驛支公司承保育肥豬1萬頭,保費75萬元,保額1500萬元。2014年5月1日人保財險西充支公司承保1.3萬頭,保費97.5萬元,保額1950萬元。保險期限為一年。
記者: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在試點推廣階段就出現“巨虧”,那么該險種的試點推廣是否還將繼續下去?
姚忠富:出現虧或賺都是很正常的,試點推廣肯定將繼續。作為國有大企業,我們要承擔社會責任,試點中找到盈虧平衡點,大面積的承保對四川生豬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目前才試點承保了2.3萬頭,全省年出欄7000萬頭的準客戶市場,市場潛力巨大。
試點中找盈虧平衡點
記者: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將如何調整,能否大面積推廣惠及全川?
姚忠富: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沒有政府的支持,單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出發是肯定不行的。目前也只是在成都、南充兩地試點,沒有大面積推廣。
從試點的實踐來看,我們將從費率、保險期限開始調整,修改保險條款。比如以豬糧比6:1為養殖盈虧平衡點來界定理賠是否科學合理,保險期限是否可調整為2年。因為投保是養殖戶自愿的前提下,賺錢的時候大多都不想投保,虧損的時候都來投保。保險公司也不可能只做賠本生意。保險公司采取的大數法則,著眼全局和長遠,有利于社會的,只要不是巨虧,就是少虧點,保險公司也愿意去做。
記者:人保下一步在農業險的創新將有何打算?
姚忠富:人保四川分公司目前開發的農業保險產品30多個險種。下一步將試點推廣糧食產量保險(國外是糧食收益保險)。
[鏈接]
豬糧比6:1界定為養殖盈虧平衡點
按照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于2012年共同下發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規定,豬糧比價低于“6:1”即被界定為進入了防止價格過度下跌的調控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