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
“爸爸,你講話小聲點”
我曾經問兩個女兒:在你們心目中爸爸做過的什么事讓你們覺得驕傲?她們回答道:做“三陪爸爸”——陪我們玩,陪我們讀書,陪伴我們成長。我接著問:什么事讓你們覺得爸爸表現差強人意的?她們不約而同回答道:公眾場合大聲講電話!
我習慣大聲講話,尤其是在打電話時,音量提高一倍,令旁人側目,也令孩子難堪。在家中,大家都遷就我,但一到公共場合,孩子就會出面干預了。對于孩子的批評,雖然讓我面子失分,但證明他們已經懂事,知道禮貌,具有公民意識了。所以我最后還是開心地接受,樂意去改正。父親認錯不容易,一旦承認你會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
“爸爸,不要做拍照怪獸”
有一年全家出游,我幫女兒拍了一些照片,并作為游記的插圖放在博客上,女兒不知從何看到了,要求我馬上刪除,我自認倒霉,乖乖改過。
很多孩子不喜歡父母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我家的孩子們也不例外,即使我在博客上寫文章,談及家事,涉及到孩子,我也十分小心,畢竟孩子有隱私權,作為家長應該充分尊重。
“爸爸,進來請先敲門”
大女兒到了六年級便開始爭取自己的私人空間,門外常常掛著“請勿打擾”。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怎樣去做,她長大了,要有和我們一樣平等的空間。
“爸爸,進來請先敲門”,當孩子指正我的錯時,我的自尊心的確感到受損,很不好受。但細心一想,是我錯了。從此,我改變了做法:孩子的房間可以允許他們自己管理,即使是亂也讓他們有違規空間,大不了劃出一個“緩沖區”,桌面要干凈,床要整齊,但抽屜,你一個學期末整理一次;允許孩子“壞習慣”,每個孩子都有一些大人眼中認為不好的“壞習慣”,但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我覺得有時就是要讓孩子有點“違規空間”。
“爸爸,不要總是強迫我”
孩子“頂嘴”的時候,有可能是不同意你的看法,或者內心有情緒要表達,或者是感受到你的強迫。家長總是認為只要是自己認為對孩子好的,孩子就應該乖乖聽話照做,沒有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這就會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例如我說:“好不容易報了個奧數班,你又說不去!”女兒反駁:“不是我想讀,誰叫你逼我讀,你只是為了自己面子,不想得罪老師!”“我讀不下去,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子!”這些話聽起來逆耳,但其實那是她的真心話。這個時候就要冷靜一下,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后再協商解決問題。否則,溝通的大門自然就會關上,和諧的親子關系也會因此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