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雕刻在我國的歷史長河里漂浮甚久,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和延伸,如何把雕刻變成一門藝術呢?就是把藝術融入到雕刻中,把雕刻貫徹到藝術中。雕刻不僅需要技術的熟練,更需要靈魂的注入,只有有靈魂的作品,才是最最最有魅力的,把藝術和雕刻結合,把南北文化融合,在作品中完美呈現,讓藝術的魅力把靈魂彰顯,留給人們難以忘懷的感官沖擊。在雕刻的道路上需要不停地探索如何能夠把藝術更好地融入到雕刻中去,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作品中來,成立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雕刻 玉雕藝術 生活藝術 靈魂
我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領域的文化都具有歷史的沉淀和時間的洗禮。其中最為人們所知的莫過于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雕刻藝術。雕刻在我國的歷史長河里漂浮甚久,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和延伸,最早的雕刻藝術非原始石雕和骨雕不可。古時候,人們利用石頭或者獸骨通過雕刻,雕琢出反映當時文化特征具有可鑒賞性和欣賞性的掛飾。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更迭,雕刻藝術慢慢延伸至不同的領域,例如:硯雕、木雕、象牙雕、玉雕等等。
除了石雕之外,玉雕是最為人知的一種雕刻藝術。我國除了是一個文明大國之外,還是一個愛玉之國。玉器在我國流行了上百成千年,一直深得國人的喜愛,大至宮廷,小侄平民百姓,無一不愛翡翠玉器。一件事物能得到人們的深愛必定有其原因。除了翡翠玉器本身的特質十分吸引人之外,最重要的是人們把對未來的愿景和期望通過雕刻記載在翡翠玉器上,希望這樣能帶來祝福和庇佑。最初開始的時候,人們只會在玉石原料上雕刻簡單而象征吉祥的圖案,例如:龍鳳、神獸、梅蘭菊竹四君子或者一些生活常見的動物等等,完全沒有美感和生動性可言。伴隨著實踐的積累和不斷的創新,雕刻師傅開始把不同的元素融入雕刻之中,使雕刻成為一門藝術。
如何把雕刻變成一門藝術呢?就是把藝術融入到雕刻中,把雕刻貫徹到藝術中。很多雕刻師傅僅僅把生硬的形象照搬地雕刻在玉料上,沒有情感的注入,致使整個作品看起來沒有生氣,即使線條感再柔和,也感覺不到靈魂的所在。一個沒有靈魂,沒有神韻的作品是沖擊不了人們的視覺,震撼不了人們的心靈。首先,大家必須明白什么是藝術。很多人以為藝術就是詩詞歌賦,工藝作品,其實這只是物質化,現實化了的代表。所謂藝術:就是以創造美為目的的技術和其產品。創造美不等同于照搬,創造源于靈感,源于生活,源于自身涵養。很多藝術工作者一開始踏上創作之路時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的,臨摹各種各樣的大師級作品,再慢慢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但是很多人一模仿了就踏上了不歸之路,很容易把別人的東西當成了自己的作品,迷失了自己。只有少數的人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把藝術融入雕刻之中。例如作品:魚躍龍門、紫氣東來、踏雪尋梅這些都是藝術中的佳作。用藝術的眼光看每一份料子,看到它其中的妙處,依此為中心加以擴散,這種方法的使用多為俏色之作,以點帶全。學會把藝術和雕刻互相融合,互相貫穿,致使雕刻出來的作品充滿了柔美的線條感,展現出惟妙惟巧的神韻,這樣才能緊緊抓住人們的心,撥動人們的心弦,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樣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佳作,才是自己雕刻風格的代表之作。
除了在生活中創作美,把生活藝術融合雕刻之中外,還能夠把南北差異融合,創作出新的藝術火花。我國地域有南北之分,地域差異導致文化也有了分歧,形成了南轅北轍的南北文化。北方人粗狂豪邁,性情豪爽,不拘小節,大大咧咧,所以形成了他們那爽朗豪邁的氣派風格,雕刻出來的作品無一不呈現這樣的特點。而南方人卻恰恰相反,南方人情感細膩,溫順和藹,注重細節,因此形成了其細膩溫和的氣派風格,所雕刻出來的作品給人也是一種細致的感覺。雖然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但是近代科技的發展慢慢驅使著南北文化的融合,而雕刻師傅在創新的基礎上也漸漸把南北特點結合起來,致使兩派不同的特點能融合展現出來。一件好的作品,僅僅體現一種特點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能全方位展現不同的文化色彩,才能吸引更多不同的人關注。南北融合近幾年十分流行,無論是技藝、文化還是雕刻手法、風格,都漸漸交合,使得大處一致,小處盡現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雕刻不僅需要技術的熟練,更需要靈魂的注入,只有有靈魂的作品,才是最最最有魅力的,把藝術和雕刻結合,把南北文化融合,在作品中完美呈現,讓藝術的魅力把靈魂彰顯,留給人們難以忘懷的感官沖擊。在雕刻的道路上需要不停地探索如何能夠把藝術更好地融入到雕刻中去,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作品中來,是每一個雕刻師傅日思夜想的課題。了解藝術,成立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只有成立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才能給自己、給自己的作品貼上屬于自己的個性標簽,才能提高自己的識別度,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在蕓蕓作品中脫穎而出。了解藝術,必須懂得何為美,必須懂得如何創造美,美是世間上最飄渺的詞,也是現實中最虛幻的審美標準,把屬于自己獨特的生活美感通過雕刻表達出來。另外,在成立了自己風格的基礎上突破自己,雕刻技術的追求也是藝術生活的追求,只有不斷否定自己才能有不斷的進步,致使自己的風格趨向完美和別樹一幟,不再是簡單地雕刻一些古樸的生肖、神獸和梵文,而是更加貼近美,更近貼近生活,更加貼近人心。
藝術中的雕刻并不是很多人都能領略和感悟得到,但卻是很多孜孜不倦的雕刻師傅追求的境界,通過雕刻把玉料最美的一面展示在人們面前,把藝術最美的境界投射在玉料之上,達到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共同創作出最美的人間佳品。記住自己的使命,記住自己的藝術追求,把美通過雕刻技術展現出來,把自己的思想通過雕刻技術注入作品中。把藝術融合雕刻,把雕刻貫徹到藝術中。
作者單位:
吳文彬,四會市華藝尚品玉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