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木槿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強調的是要自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強調的是自悟的重要性。靜能生慧,慧中有悟。明心見性悟自開,時常自悟有喜悅。
只有了解、領會,才能悟。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以及作出的相應判斷和選擇就是自悟。不可說的就是需要自己去感悟的。
古希臘的一位哲學家普羅塔戈曾說過:“人的大腦其實并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點燃火把需要外力作用,更需要靠自己去點燃,大腦要發揮作用就必須自悟!
我們應該時常自悟。自悟可以是高興時的悟道,也可以是痛苦時的哲思;可以是成功時的自警,也可以是失敗時的自省。經常思考的人是有福分的,因為他是努力生活的人,是努力抓住幸福的人。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能體會到幸福和慈悲,在人生中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觀一葉而知秋,看一花一沙而知天堂,如此見微知著。我們經受大風大雨,便能體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有的人不善于思考,不習慣自悟、反思,卻時常羨慕別人的美滿,感嘆自己的懷才不遇,抱怨生活,抱怨自己不幸福、不快樂,抱怨環境,抱怨父母,抱怨周圍的人,抱怨這個社會沒有給自己幸福、快樂和自由。生活真的全是這樣嗎?你用心去體會了嗎?你的潛力都挖掘了嗎?想一想吧,你一睜開眼睛就看見藍天白云,這樣不是幸福嗎?打開音樂,美妙的樂曲灌滿耳鼓,不也是幸福嗎?吃到新鮮的蔬菜、香甜的水果,不也是幸福嗎?家中有慈祥的父母,活潑的兒女,貼心的愛人,又有推心置腹的朋友,這樣不快樂嗎?你可以言論,可以寫文章,可以選擇工作,可以旅游,可以度假,這樣不自由嗎?其實,許多人有的,你同樣擁有,那也是你珍貴的財富,只是你自己不覺得,不去感悟而已。
不懂得自己感悟的人,總是生活在茫然和困惑中,他們心中總是牢騷滿腹,總是不滿足,就像行駛在不會停止的快車道上。他們從來不肯停下腳步看看自己身邊的風景,檢點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反省一下自己的不足和失誤,總結一下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只有懂得自悟的人,才會舉重若輕,才會隨時隨地感受這個世界的存在,感受到自己正活在當下,觀流水白云,賞風花雪月,擁抱人間冷暖。他們是真正愛這個世界,真正成為一處風景的主人,因此總是能夠云淡風輕,明心見性,怡然自樂。
盡管人人生活內容不同,但生活目的和本質是一樣的,生活處處都是愜意的,生活處處都有風清月明,就看你是否有一顆感受生活的心,也就是自悟的心。適應我們所選擇的生活,并去喜歡它,你就生活在快樂和幸福里。
自悟不是多愁善感,不是白日做夢,更不是信馬由韁,胡思亂想。悟有境界之別。雖然自悟人人有,但悟起來確實有深有淺。因為讀者眼界不同,同樣的作品卻是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自悟是人的本能,可是深遠與短淺、高尚與卑鄙、全面與偏見、高雅與庸俗等卻是因人而異。同一件事情,眼界不同,境界不同,做法不同,因此悟的道理也不同。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必須放寬眼界,提高境界,才能悟出真知,悟出真諦,悟到深處,悟到妙處。
心思不正,感悟偏激;心念不明,感悟模糊。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別人,才能讓感悟真實。比如一部舉世名著,往往包含眾多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稱道的,單單從一個角度詆毀或稱贊,都是不全面的、狹隘的。
眼界開闊的人悟得精妙,專心致志的人悟得獨到,心念精明的人悟得奇跡。有心人,天不負。世事洞明皆學問。用心感悟,用心聆聽,做到順境不忘前進,憾境不忘尋美,逆境不忘勵志,我們就能不斷領略人生的無限風光,獲得人生的大智慧,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快樂、自由!
(編輯 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