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
古代接吻的起始時間應該前溯到先秦時期。到了唐代,接吻確實成為了一種較為普遍的男女表示愛情的方式了,而且浪漫的事兒還真不少。
把接吻稱為“要乖乖”
這個浪漫的詞匯出現于唐代的傳奇小說里,情節大概是這樣的:老公娶了小妾,洞房之夜,老婆裝大度,親自推老公入洞房,并輕聲曰“要乖乖”,然后掩門而去。這個情節是不難理解的,男人嘛,都愛做君子,君子只和妾接吻,而老婆是要尊重的,所以不接吻。
我們知道,接吻是一種沒有性別之分的性行為,在接吻時,雙方會同時感到同樣的身體器官“進入”和“被進入”。而且,嘴唇的皮膚是全身最薄的,只有面部皮膚厚度的1/6,表面布滿了神經末梢,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如果不接吻,光靠面部表情和動物本能的性,來維系夫妻關系,多少有些虛偽。由此也可發現,為何唐朝的男人多迷戀小妾,而冷落老婆了。
男人接吻一般比較強勢
杜牧有詩云:絳唇漸輕巧,云步轉虛徐。描寫的就是一個強勢男人在接吻過程中對女人身體反應的感覺。在男人的熱吻下,女人的紅唇漸次地柔順,并有了美妙的回應,渾身酥軟乏力,連站也站不住了。
實際上,男女接吻時,兩人的一系列小動作其實是一場無意識的對話,誰的口腔動作比較強勢,誰張開嘴的時候不大情愿,誰只是張著嘴動也不動,等等,無所謂是男方還是女方,都說明了他們對于這段關系的感覺。
雙方的眼睛需要不斷地交流
崔顥寫過一個名句,叫“綠鬢紅唇桃李花”,寫的就是激情中的視覺印象。這位女子雙鬢散亂,紅唇飽滿,在雙唇相接前后,與情侶含情脈脈地對視著,不由得面若桃李,花枝顫動。
如果其中一人心里對他們的關系感到不自在,他或她將無法自然地凝視對方,并且會不由自主地移開目光或打斷對方的注視。這使得接吻成為檢驗唐朝男女雙方感情的一種浪漫方式,對近視眼來說可能不靠譜。
味覺與嗅覺的總爆發
趙鸞鸞《檀口》詩云:“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曾見白家樊素口,瓠犀顆顆綴榴芳?!迸诉B咳唾也飄香,美不勝收了,難怪自古以來男人總想著親吻女人,甚至發明了一個代表性的詞匯,叫相濡以沫,浪漫得不得了。
人們通常會通過四種感官來認識其他的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唐朝人也莫外如斯。在接吻的過程中,不僅味覺這種極少動用的感官被大大激發,嗅覺也派上了大用場,會分辨出對方所散發的氣味較平時更加濃烈。通過品嘗到對方獨一無二的滋味,以及不同于他人的氣味,這個人在你腦海中銘刻下的印象會非同一般地深刻。
不曾真個也銷魂
唐朝有個無名氏寫過一首打油詩:“淡淡青山兩點春,嬌羞一點口兒櫻。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個也銷魂?!笔裁词恰安辉鎮€”?也就是說,接吻并非真正的性行為,不必擔心懷孕,所以,就盡情地享受那銷魂的快樂吧?,F在的小青年或許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吻一下嘛,反正又不會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