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筠
在做完一場關于親子教育的大型演講后,有一位18歲男孩的母親對我說:“張博士,我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所以總想找兒子聊聊,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我問她:您是怎么做的呢?她說:比如說他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就過去坐下來跟他說,兒子啊,能不能跟媽說說你在想些啥?結果他回了我一句:“媽,你知不知道你很怪!”然后就走開了。
這位媽媽的確很有誠意跟孩子溝通,然而見面就直切主題,孩子的感覺會很怪異。另外,質問也同樣并非很好的開場白,會讓孩子的自我防御機制立即啟動,接下來無論父母再說什么,在孩子聽來,就全成了惡意的批評。
因此,家長們和孩子說話,先要寒暄,要有談話預熱的動作,要等到彼此建立了值得信賴的談話氛圍之后,再開始主題溝通。溝通熱身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用愉快的語調和孩子打招呼。2.察言觀色,確定孩子心情不錯,而且有時間說話。3.問孩子現在是否能聊,征求孩子的同意。4.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爸媽一開口,通常說的都是:“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啊?”“學習學得好不好啊?”“能不能減少上網打游戲的時間啊?”說來說去,這些話題有一個共同特點—— 都是爸媽感興趣的事,那孩子干嗎要接話呢?
有一次在演講中,我請在座的家長努力地想想,自己的孩子喜歡什么話題,大多數家長面面相覷,說不出孩子到底對什么感興趣。
溝通熱身的最佳做法就是從孩子的興趣、嗜好著手發話。如果孩子喜歡看籃球,父母就不妨聊聊籃球比賽和籃球明星;如果孩子喜歡周杰倫,父母就別偷懶,上網查一查周杰倫最近在干嗎……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去跟孩子交流,就能為親密的親子溝通做好成功的熱身,接下來的溝通就能順利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