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而在德國的法律中甚至明文規定:孩子在6歲以前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不必做任何家務;但6歲以后就必須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掃地、擦玻璃等。
如今,我家女兒已年過六歲,看來是該讓她做一些家務活了。于是,利用空閑時間,我給女兒擬定了一份詳細的家務清單。具體如下:
一、每天晚上睡覺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襪子、鞋子、書和筆等;二、自己整理被單、床鋪、玩具和房間。三、每天飯前擺好碗筷,飯后將碗碟放到廚房的洗碗池里,并將桌子抹干凈;四、每周參加一次家庭大掃除,包括掃地、擦地板、丟垃圾等;五、定時給家中的金魚喂食,給花草澆水;六、每周周末洗一次碗,洗一回襪子;七、幫父母打醬油、買味精和餐巾紙等……
這份家務清單擬定好后,我擔心孩子不能接受,又重新擬定了一份稍微簡單一些的,讓孩子從中選擇。另外,我還在清單上列出了一些非規定范圍內的家務,比如,幫爸爸擦皮鞋、幫媽媽洗腳、修理破舊的東西、洗車、打掃樓道等,這些活不強制孩子做,如果她愿意做,我們就支付一定的報酬;如果她不愿做,我們亦不勉強。
起初,我以為女兒不會同意我的方案,沒想到當我用商量的口吻將家務清單遞到她手上時,女兒連看也沒看就爽快地答應了,甚至還覺得很有趣。
剛開始,女兒的家務做得十分糟糕。淘米時,滿地都是掉落的米;抹桌子時,桌面留下一道道的痕跡;澆花時,花盆里注滿了水;喂魚時,她將魚缸里堆滿了食物……對此,我沒有責備女兒,而是耐心地指導她,教她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和方法。漸漸地,女兒做得越來越出色:在整理房間時,她知道將書籍和玩具歸類;洗襪子時,她知道將淺色的襪子和深色的襪子分開;擦玻璃時,她知道不能用太濕的毛巾……我不禁對女兒刮目相看,心想,真的不能小看孩子!
有一次,母親來看望我們,見年幼的女兒幫著我們做這做那,非常痛心,把我們狠狠地數落了一頓。飯后,母親主動收拾起碗筷,沒想到女兒卻不讓她做。女兒說:“奶奶,這是我干的活,您放心吧!我能做好的。”
通過做家務,女兒學會了觀察分析,學會了總結經驗教訓,明白了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學會了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體驗到了做家務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