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一家餐廳,只要火爆到一定程度,顧客就需要提前預約,預約時間短則幾天,長則數月,一般很少超過一年。但美國紐約州就有這樣一家特殊的餐廳,顧客需要提前5年預約才能到那里就餐。
這家餐廳的老板名叫達蒙·巴瑞爾,是一個40多歲、開朗的中年男性,他一直以來都生活在美國紐約州一個名叫厄爾頓的小鎮上。這個小鎮所處位置極其偏僻,近年來,人們搬的搬、走的走,巴瑞爾見證著小鎮的沒落。巴瑞爾早年是個廚師,每天都在鎮上的餐廳里開心地燒著菜。一年前,隨著鎮上最后一家餐廳的搬離,不愿外出謀生的巴瑞爾永遠地失業了。
那段時間巴瑞爾有些郁悶,他想不明白人們為什么都喜歡到大都市里過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他很想為小鎮做點什么,可是,除了燒菜,自己還能做什么呢?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紐約一家大公司的業務員科林到紐約州一個小鎮談一筆業務,卻陰差陽錯地坐錯了車,跑到了厄爾頓小鎮。科林淋得如落湯雞一般,又冷又餓,卻找不到一家餐廳。好心的巴瑞爾見狀,便把科林領回家。科林一副著急的樣子,希望盡快吃上飯然后返回紐約,巴瑞爾卻建議他先去洗個熱水澡,自己則燒些飯菜,之后兩個人同吃。看著主人如此熱情好客,科林也就不好推辭。
十分鐘過去了,洗完澡的科林被廚房的香味所吸引,便一邊同巴瑞爾聊天,一邊參觀他的烹飪過程。巴瑞爾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非常熟練、細致卻又慢悠悠地做著每個動作,仿佛是在制作一桌盛宴。科林為巴瑞爾的精湛廚藝感到震驚,更被他從容生活的態度所感染,此時的他早已忘記還有一單業務需要洽談。
一個小時之后,科林吃到了一頓精致、美味的午餐。吃完飯他大發感慨,說這是自己參加工作后吃到的最香的飯菜。他說:“大都市里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人們多么需要像我一樣,到這樣的偏僻小鎮來釋放一下自己的胃和身心!巴瑞爾,你開一家餐廳吧,你的廚藝這么好,哪怕店里只有一個服務員,也會有大批的顧客上門的!”
巴瑞爾卻搖搖頭:“但我希望每天只接待一個顧客。”
科林繼續鼓勵:“那就開一家‘一人餐廳,只有一個店員、每天只接待一個顧客的餐廳!”
巴瑞爾心動了,第二天,他就行動了。他沒有去租街道上的店面,而是在自家的地下室擺出九張桌子,包括一張餐桌和八張工作桌。原來,這里不僅僻靜,而且便捷。巴瑞爾家擁有一個4.8公頃大的院子。在這里,他種著各種蔬菜、水果和香料。巴瑞爾的想法是,除了海鮮類原料需在外采購,其他所有菜品的原料都可以靠自己種植和加工處理。所以,只有把自家當成餐廳,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食材,做出最新鮮、最原汁原味的菜肴供食客們品嘗。最關鍵的是,巴瑞爾覺得自己只有身處這個大大的院落,才能源源不斷地迸發烹飪靈感。
經過十幾天的籌備,巴瑞爾開在家中的“一人”餐廳正式營業了。他接待的第一個顧客,就是科林的上司黛西。原來,科林覺得上司的壓力比自己大,所以在接到巴瑞爾的餐廳開業消息后他極力推薦上司前去厄爾頓小鎮就餐。果然,黛西在巴瑞爾的餐廳用過餐之后整個人精神煥發。
這之后,巴瑞爾的餐廳在顧客的口口相傳中漸漸有了知名度。巴瑞爾的餐廳消費額高得驚人,人均消費超過250美元,但顧客的腳步并沒有因此被阻擋。凡是到“一人”餐廳的顧客,都能暫時遠離都市的快節奏生活,充分享受“慢食”的樂趣。長達5個小時的用餐時間中,顧客可以聽音樂、欣賞小鎮風景,也可以觀看巴瑞爾備菜、烹飪的全過程,甚至可以跟他學上幾招烹飪秘方,之后再不慌不忙地享受大餐。巴瑞爾喜歡創新,菜單換得很勤,但唯獨不會從菜單上挪走一樣東西——手工面包。這種面包,是巴瑞爾用橡樹果粉、苜蓿粉以及植物種子等材料秘制而成,如今已當仁不讓成為了顧客的最愛。
正因如此,僅僅經營一年時間,巴瑞爾的“一人”餐廳就異常火爆。不過,因為一次只接待一個顧客的緣故,餐廳的預約已經排到了五年多以后。這些預約者除了來自美國本土,還有不少是外國人。不少人因此感到疑惑:嚴格說來,巴瑞爾的餐廳算不上一家正經的餐廳,可它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巴瑞爾的“一人”餐廳向顧客們傳達了一種他們天天渴望卻經常忽略的人生態度——回歸本色,享受慢生活。(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