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迎輝
女兒三歲那年,被確診為重度神經性耳聾。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她的世界頃刻垮塌,心也瞬間粉碎。她是當地電視臺的播音員,有著圓潤清亮的嗓音和眾多喜歡她的觀眾。她一直想著,等女兒長大了,不僅教她唱歌、跳舞,還教她朗誦、演講,甚至希望女兒能繼承自己的基因,成為一名主持人。可是,她從沒有想到,上帝給她開了一個如此殘酷的玩笑,給了她一個雙耳失聰的女兒。
無數的夜里,她以淚洗面。揮之不去的陰霾縈繞著她的心:孩子以后的生活之路該如何走,還能否過正常人的生活?她的淚水打濕女兒熟睡的小臉。等孩子睜開眼,她悄悄擦干眼淚,向女兒綻放溫暖的笑容。她依然抱著女兒唱歌,女兒望著媽媽的臉,快樂地笑。這笑容帶給她力量。老天無情地奪走了女兒的聽力,我不能再讓她失去說話的能力。她堅強地在心底許諾:孩子,不管多么辛苦,媽媽一定陪你打破這個無聲的世界。
每到夜晚,她和女兒都會出現在家里的陽臺上。一人一個小板凳,面對面坐著。她一邊夸張地向女兒演示著每一個發音的口型,一邊把女兒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讓女兒感受聲帶振動的不同。沒有辦法溝通,學習起來何其艱難。為了便于女兒區分,她為不同的發音設計出不同的手勢,還繪制了發音示意圖。她家陽臺上的燈光常常亮到很晚,玻璃窗上映照著母女二人相伴練聲的剪影。時光一天天過去,女兒發出的聲音從含混不清,到漸漸地離標準音越來越近。從字詞到句子,到簡單的對話,她陪女兒越過了一道道語言的障礙。
到了上學的年齡,她不顧周圍的反對聲,毅然將女兒送進普通學校,而不是聾啞學校。她仍然堅守著那個不可動搖的信念:不管遇到多少困難,一定要讓女兒回歸正常的社會群體。
女兒在長大,煩惱依然追隨著她。戴著助聽器上學,女兒常常引來同學的嘲笑,孩子小小的心里有些自卑。此時,她以一個母親的從容和智慧告訴女兒,如果再有人問你,你就大大方方地告訴他們,這是助聽器。跟你們視力不好要戴眼鏡一樣,我聽力不好就要戴助聽器。一句話讓女兒幼小的心靈豁然開朗,也在女兒心里埋下一顆樂觀陽光的種子。
終于,她在艱辛的路上望到了希望。女兒能正常地語言交流了,能流利地朗誦演講了,充滿自信的女兒還表現出極好的舞蹈天賦。女兒的世界里,一朵朵花兒競相綻放,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全國兒童國標舞大賽獲獎、破格入選北京殘奧會開幕式表演……青春陽光的女兒一下子成為當地的小名人。而在她眼里,女兒只是她心里那個最珍愛的寶,她只希望女兒享受正常人的幸福,不比別人差。
2012年,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女兒站在了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的舞臺,如一株翠竹,亭亭玉立。女兒聰慧俏皮的個性和激情洋溢的演講感染著全場觀眾,征服了現場評委。領獎時,女兒動情地說:“感謝,我的媽媽!”淚光盈盈的她被請上了舞臺,母女倆牽手朗誦她們用心靈譜寫的詩歌:走過風,走過雨;走過低谷,走過風光,你是我最大的幸福與驕傲……
這就是堅韌偉大的母親張朝霞和堅強樂觀的失聰女兒曹青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