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到底是些什么病 絕大多數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都會直接將其概括為“地方病”。實際上,“地方病”是一個邊界非常清晰的概念。
盡管對于疾病種類的界定較為清晰,但“地方病”的“地方”并不是指一個明確的地名或地理范疇,更多的情況下,它只是一個用來形容此類疾病有地域特征的形容詞。例如,我國除上海市外的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而大骨節病的分布范圍也非常廣闊,從東北到西南的廣大地區均有發病,主要發生于山區和半山區,平原少見。
還有些疾病,如大骨節病和克山病都屬于化學元素性地方病,但其致病的原因卻非常復雜,甚至至今仍沒有最終結論。
根據衛生部公布的最新醫學調查數據顯示,基于科研、醫療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學定義上的“地方病”發病率正在呈現逐漸遞減的狀況,特別是疫源性地方病。
不是“地方病”,但的確與地域有關 盡管很多疾病不能被稱為“地方病”,但它們卻在某一個特定的地域范圍內有著很高的發病率,而如此的高發也的確與該地區的地理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鼻咽癌高發于廣東,白內障高發于西藏,而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患高血壓的幾率則要高于在低海拔地區生活的人。
鼻咽癌是指發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據統計,全球約40%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南方,其中以廣東為最高,因此鼻咽癌又稱“廣東癌”。
至于鼻咽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學界并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結論,但普遍的共識是與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
盡管白內障屬于多因素疾病,但調查都顯示,紫外線屬于白內障的高危因素之一,它還可能增加黃斑變性的風險。因此,白內障高發于西藏地區絕非偶然——根據相關的醫學調查,西藏的白內障發病率高達14.6%,比我國其他地區(相同年齡、性別人口的白內障發病率)高出約60%,這背后的罪魁禍首就是西藏高海拔所特有的強烈紫外線輻射。
地域高發的背后是生活方式 如果某一種疾病既不屬于醫學定義中的“地方病”,其發病也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氣候、地理特征沒有關系,但它又的確是某一個特定區域內的高發疾病,這種情況下,原因只有一個——以飲食為代表的生活方式。
食道癌高發于潮汕地區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又濃又燙的工夫茶是潮汕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些食道癌患者的最大愛好。
在中國人的飲食圖譜中,上海人絕對會以精細取勝。然而,根據《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上海成為了全國胃癌發病較突出的省市,究其原因,依舊是生活方式。
當然,除了以上種種,還有一種地域性高發的疾病看上去完全因為“天意”——2012年年底,北京市肺癌發病率增長了56%,在這種病的原因上,醫學界和大多數普通人的看法倒沒有太大分歧:這是“氣”出來的病,和空氣質量密不可分。?笪
(張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