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偉,王美多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4)
作為一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高職語文的教育功能是多面向的。新時期高職教育蓬勃發展,對人才質量要求也日趨全面,為適應人才培養總目標,提升人文素質與提高職業能力都應成為高職語文的教育目的。高職語文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要兼顧實用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缺一,而且可以互補[1]。如何緊貼社會實踐,以工作環境為背景,采用情景實踐教學,在培養語文實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如何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結合職業要求訓練和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得到提高。如何對高職語文課程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改革,實現實用性和人文性的相互滲透,優勢互補,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與輻射功能,以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與能力,成為必需。
相對于本科學生,高職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經過一本、二本和三本篩選和錄取,進入高職學院的學生大部分底子薄,基礎差,語文相關的基礎知識也相對薄弱。其次,大部分高職生是因高考分數低而被迫選擇高職院校的,所以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與信心。另外,大部分高職學生高中學習階段是理科生,高職學習階段又是以工科為主,因此與專業課相比,語文是典型的邊緣學科。高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熱情,也缺乏目標,語文學習基本淪為了應付式或強迫性學習。高職學生的這些缺陷與不足導致了語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實踐與應用能力難以得到培養。
語文課程現狀也不容樂觀,難以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傳統教學思想限制,高職語文被定性為人文素質課程,在教材的選編上基本是以《大學語文》為主,內容偏重思想類與文學類文章。由于缺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研究,教材的選編偏離了學生的職業特點與職業需求。二是受師資限制,高職語文仍沿襲綜合性大學的大班制教學形式。班級規模較大,一般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相同專業或專業群的小班組合而成,學生人數眾多,教學環境吵雜,教師管控能力大受影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教學改革意識薄弱。語文一般只是被作為公共課程看待,很少跟學生專業結合起來。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教師將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結合教學的改革意識不足,語文教學與專業特點脫節現象普遍存在。此外,作為文化競爭力,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往往是一個學院的人文素養標志,例如在環保類職業院校可以營造出一種環保陽光的文化氛圍,在航空類職業院校可以營造出一種熱愛航空、嚴謹細致的文化氛圍。很顯然,大部分高職學院沒有利用語文教學營造出相應的校園人文素養氛圍,人文素質培養缺乏深度與內涵。
學生基礎素質偏低,教師教改意識不足,教師本身的業務素養參差不齊,這些都對語文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要達到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創建高職教育特色,要培養高職學生的全面素質與能力,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教學內容選編是課程改革的基礎。高職方面的語文教材多達數十種,首先要根據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選編最合適的語文教材,文科類專業可以偏重文學類作品為主體的教材,例如詩歌、小說、美文等經典文章,以適應學生的審美賞析能力與讀說能力;理工類專業可以偏重應用文為主的教材,例如演講稿、求職信、應聘書等應用文體,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其次,教學內容要豐富實用,把審美性與實用性,把人文素養與職業能力結合起來,構建“二位一體”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既要側重文學欣賞,也要側重口語表達與應用文寫作,可以分層次分階段組成,分學期分專業實施。
文學欣賞教學階段建議在第一學期開設課程。為了更好地發揮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等特征,更好地發揮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功能,其教學必須選擇與高職學生學習心理相適應的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教學內容[2]。可以采用專題的形式,將教學任務分成與學生切身實際貼近的若干專題,例如具體內容可以情懷為專題,設為“愛國情懷”、“故園情懷”、“冰雪友情”、“璀璨愛情”等不同專題,對學生進行多側面的人文情懷教育;也可以文學對象為專題,設為“胸懷天下”、“修身養性”、“藝術審美”、“關愛生命”等專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領悟文學魅力,培養人文素養。通過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的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外文化文學的精髓,品味、領悟作品的文化底蘊與人文內涵,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同時,通過朗讀、問答、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審美、寫作等基礎能力。
職業能力培養階段建議在第二學期開設課程。總的來說,高職語文中的說和寫能力的界定,應突出“應用”和“實用”原則[3]。主要包括口語表達與應用文寫作兩大模塊,口語表達部分包括朗誦、演講、辯論、交際及求職五種形式的口才技巧與訓練;應用文寫作部分包括事務類文書(計劃、工作總結、調查報告、合同)、日常類文書(條據、申請書、專用書信)、行政公文類文書(通知、報告、請示)等三大類文書的寫作要領及訓練,課堂中重精講精練,不同專業模塊大致相同,但在內容上要結合具體專業,有所側重,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能力培養
要進行高職語文改革,就必須改革大班制教學形式。大班制教學弊端較多,教師掌控力度不夠,教學效果流于形式。因此,縮減班級人數,實行小班制教學形式勢在必行。
小班教學能最大限度擴展學生能力訓練,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因材施教,做到以人為本。小班制教學改變了大班制無法避免的缺陷,保證了傳統授課的優勢: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充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與興趣愛好,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后進學生,能做到“選擇教育”,包容和照顧后進學生,做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二是有利于優質教學,做到真正提升學生能力。小班制擴展了師生互動的空間,加快了師生互動的頻率,加強了師生互動的密度,從而保證了師生雙向交流與良性互動。使師生在課堂上深入其中,辯論其中,也樂在其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凸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能力鍛煉的機會。“小班化”實踐教學與“大班”教學相比,指導老師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其內在的潛能,激發其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新精神,更能體現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4]。
小班教學有利于創新多種教學形式,真正實現開放式教學理念,充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鍛煉、展示學生聽說、書寫與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可以采用“辯論式”教學,教師設置辯題并布置好辯論預習,課堂上適當調節氣氛以控制場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辯論,不斷深化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活用所學知識,引經據典,充分論證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自信和滿足感,提高其表達能力。可以采用“朗誦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普通話能力。也可以采用“互答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采用書法展示教學,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這些教學形式在大班教學中組織起來非常困難,教師精力有限無法實施,不可能輔導所有學生,達不到預定的效果。而在一個每組十幾個人的小班中,開展辯論賽或表演就成為一種重要而有意義的教學形式。
當然,小班教學對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語言基礎,教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和調節能力。此外,教師教學手段和方式需要有創造性,才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真正做到鍛煉與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其人文素質。
語文是高職學生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是專業學習、求職就業乃至職業發展的重要的內在工具,這是高職語文實用性與工具性的具體體現。首先,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具備職業教育的眼光,關注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各種專業有各自不同的職業特點,對語文教學也有各自的專業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要兼顧專業教育的要求,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的深度融合。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培養。教師要了解專業的屬性與能力需求,要找準語文教學與專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培養相關聯、相溝通的突破口[5],將語文教學活動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保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學以致用,為職業能力服務。
其次,語文教師要有目的地搜集并掌握相關專業的新知識與新信息,要準確把握各專業與專業群對語文相關能力的需求度。通過語文教學,把職業文化素養與職業能力完美結合起來,并以此為基礎,營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院文化競爭力。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承擔空中乘務專業語文教學的教師應該了解一些乘務禮儀知識與專業術語,并與之融合在語文教學中,強調該專業或專業群(還包括地勤服務、酒店服務等專業)的禮儀知識的教學和普通話能力培養;承擔飛機維修專業或專業群(還包括發動機維修、通用航空器維修等專業)的語文教師則應該了解一些航空知識與航修文化,掌握航修人才培養內涵。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航修素養,可以加強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訓練,為學生學好航修專業、走向航修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重點突出航空知識學習與航空文化教育,在班級、學校營造出一種熱愛航空、敬畏航修的文化氛圍,提升學校文化競爭力。
在教學策略上,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采取“一文多教”、“各取所需”、“知識拓展”等教學策略。“一文多教”即面對不同專業特點突出不同的授課重點,如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這首新詩,面對服務類專業的學生,授課的重點可以放在詩歌語言的審美鑒賞,加強朗讀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服務素養與審美能力;面對裝備維修類專業的學生,授課的重點則可以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以提高學生在維修工作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各取所需”即針對不同的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多選擇詩歌、傳記與游記類文章,以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養,管理專業學生可以多選擇演講與雜文,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知識拓展”即教師根據專業需求有目的推薦書目,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知識面,如面對航空維修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國航空史》等航空類書籍,可以推薦學生去觀看《壯志凌云》、《空戰英豪》等經典空戰電影,以培養學生敬畏航空、敬仰航空、敬愛航空等航空文化理念,培養學生作為航修人的自豪感與使命感。通過多種創新性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技能學習的融合,既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對專業學習的重要性,也使學生體會到專業特長在語文學習上的用武之地,從而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語文教學變成一把打開專業技能學習與職業生涯之門的鑰匙。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用終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指出了高職語文課程是終身教育的需要。高職語文教育融人文性、審美性及工具性于一體,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與核心課程,為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素質與職業能力以及各種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深化語文教學教法改革,優化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人格完善有機統一,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有職業道德、合作意識和敬業精神,有交流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會做人,能做事,獨立思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肖勝云.高職語文教育改革應注意實用性和人文性相結合[J].南方論刊,2013,(6).
[2]華春蘭.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有效教學的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3).
[3]李晶瑩.高職語文應注重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2).
[4]徐金鳳,彭錫明.高職小班化實踐教學探索——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5]董以平.對高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