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丞
正確領悟開會要義
☉朱思丞

長期以來,會議過多一直是基層官兵反映較大的一件事,有人統計,營連主官每周平均要開五次會,機關干部可能還要更多些。不可否認,現在一些會議形式大于內容,有的甚至為了壯大聲勢,安排與會議內容不相關的官兵到場當“托”,官兵自然深惡痛絕。如果官兵每天疲于應付各種會議,同時,部分領導機關總是靠開會抓落實、用會議替代具體工作的做法,不僅會使上級的指示要求難以落到實處,也給群眾留下工作飄浮的印象,勢必影響領導機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召開會議是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形式,一次成功的會議,不僅可以集思廣益、統一思想、破解難題,也利于指導所屬人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單位建設發展。但是,問題在于不能止于開會,任何會議本身都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落實。會議的內容和思想也只有接受實踐檢驗,才能證實其真理性和科學性,而且只有在實踐中,會議的價值和意義才能體現出來。如果僅僅滿足于傳達上級精神,僅僅停留在“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傳達文件”,而不在工作中具體落實,就是本末倒置,表面看似與上級保持一致,實際上是虛以應對。這樣的會議就不要開。
當前,部分人對開會的意見大、牢騷多,把開會等同于形式主義,一方面說明他們沒有正確認識會議的本質,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一些部隊組織會議時,過分看重會議的形式和程序,以至于開會的人尤其是來自基層的官兵感到束縛大、心里累。其實,在會議的組織形式上耗費大量精力,無異于買櫝還珠。我們判斷會議是否有價值,是看其內容和效果,而不是形式。具體說,既要看其在發揚民主、統一思想、把握方向、掌握情況、分析問題、規范做法、工作部署等方面的作用,更要看會后的落實情況。沒有落實,一切為空。當前,一些單位一說落實指示,就大會小會傳達學習;一遇重大事件,機關就忙著搞材料,熱衷于用文字落實工作,用會議多少衡量工作成效。尤其在開會時,領導照本宣科讀,群眾昏昏欲睡聽,人員牢騷滿腹。這種脫離群眾、脫離實踐的會議,如何能夠深入群眾、指導工作?
所以,我們要讓會議管用起來,要開好管用的會。近段時間來,個別單位在開會問題上依然失之偏頗。比如,有些單位打著“解放文山會海”的口號,在應該開會統一思想時,會議卻偏偏缺席。這種做法與開會不落實一樣,都是沒有正確理解開會的本義。如果不能“知精神”,也難以做到有效“抓實際”。因此,我們必須端正對會議的態度,正確處理會議與工作的關系,在單位建設的大政方針上開好思想統一會,在深入實踐、深入基層中確保會議精神的有效落實。
【作者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