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代的恭親王府中,有一個能言善辯的管家,不但人機靈,還寫得一手好書法。每年的春節,王府里的春聯“福”字都是出自他手。轉眼又是一個春節到來,管家照例在大紅紙上寫了幾個龍飛鳳舞的“福”字。欣賞片刻之后,便叫來家丁,讓他們將“福”字貼到王府大門、倉庫等地方。王府中有一名新進的家丁,大字不識一個,看著“福”字只管往上貼。結果,他把大門上的“福”字貼顛倒了。
恭親王福晉看到大門上碩大個“福”字居然是倒著掛在上面的,頓時火冒三丈,不由分說便命人鞭笞那個家丁。管家一聽,慌忙跪下解釋道:“奴才聽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王府門上的大‘福字都倒了,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啊。”福晉一聽,覺得這話說得在理,于是便賞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后來,“倒貼福,福氣到”也就成了百姓們討吉利的說法。
其實,在傳統民俗中,在哪里倒貼“福”字是有講究的,并不是倒貼在哪里都可以。人們常說“破五之前不掃地,垃圾藏在筒子里”,意思是說在正月初五之前,是不能除塵倒垃圾的,否則會把財運和“福”氣都掃光,這樣一年都不會交到好運。所以,人們除了不倒垃圾之外,通常會在垃圾桶和水缸等地方貼上個倒“福”,這樣就沖淡了將福倒出去,走霉運的忌諱。
除了這兩個地方,裝東西的箱子和衣柜上,也會被貼上倒“福”,意味著將福壓進了箱子底,福氣留在了家里,財源廣進。
而大門上所貼的“福”字,是開門迎福的意思。這個“福”字表示福氣源源不斷地來到家中,一般不允許“福”字倒貼在門口。所以,大門上所貼“福”字是不能倒貼的。
如今,人們貼福更注重的是一種喜慶,所以,哪里倒貼,哪里正貼的忌諱已經被人們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