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齊貴

那年寒冬,表哥錢太平光榮地來到中原某部當兵。翌年,他就隨大部隊赴某邊疆作戰了。
在槍林彈雨中,表哥勇猛剛強,幾次受傷卻與死神擦肩而過。戰爭打響25天了,敵人被炸得到處開花,鮮血流紅了滿山遍野。眼看戰爭就要告捷,上級突然命令,清剿戰場時盡量留活口,且要優待俘虜。這就像一劑清醒藥一樣,讓官兵更加警覺起來。
一天中午,氣溫很熱,表哥修整完高地,感到又渴又餓,一摸兜,僅剩兩塊壓縮餅干,再順手拿水壺,輕巧巧地,細看,被子彈穿孔,滴水不剩,最后求助幾位戰友,也無獲。這時,他覺得嗓子火辣,嘴唇干澀,肚子叫得更歡實。
沒轍,表哥跟連隊李老兵打了一聲招呼,就在山溝轉悠,渴求尋到泉眼。當至山腰時,發現左側有塊水田,但田里枯草腐爛發臭。他顧不了那么多,迫不及待地趴在田埂上,吹開水面泛著紅黃的銹跡,“咕咚,咕咚”地喝了半飽,起身吃完干糧,就準備返回高地。
當表哥揪住一把枯草,準備借勢爬坡時,山溝忽然響起一陣“噠噠噠……”的槍聲,隨即就是一梭子彈從身邊飛過。他迅速躲避,利箭般撲到左前側石頭包背后,敵人的子彈又跟著射到石頭上,濺起一團石灰。
表哥紋絲不動地趴了一會兒,敵人以為他中彈身亡,便不再開槍。這時,他迅速擺脫眼前困境,一口氣溜了二十多米,接著山溝又響起一陣槍聲,且由遠而近。細聽,覺得這不是針對他,而是有人與小股敵人對抗起來了。
表哥正尋思突圍,隱約聽到草叢有腳步聲,越來越接近自己。于是,他操槍準備射擊,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已快速接近自己。定神一看,原來是李老兵救他來了。
兩人一見,慶幸自不待言,豎起手掌很默契地擊了一下。
李老兵只顧興奮,一邊拽表哥的胳膊肘一邊說:“快撤,快撤,我來掩護你!”
話剛說完,一梭子彈又來了,李老兵卻沒來得及躲閃,正好被擊中胸部,瞬時鮮血噴涌而出。表哥見勢不妙,迅速收槍,抱起李老兵,拖到就近隱蔽的小溝里,撕下自己的褲腿,邊為他包扎邊安慰:“老兵,老兵,堅持住,我一定要救你回去!”
鮮血一會兒就染紅了胸前衣服,估計打中了心臟,李老兵奄奄一息地說:“我不行了,你把我軍挎里的入黨申請書交給連隊黨支部,還有家書和照片交給我的家人。記住,你千萬要勇敢地活下……”話還沒說完,目光就定住了。
表哥心急如焚地喊“老兵,老兵……”他卻無語。
在戰場上,人的生命真是太脆弱了,幾乎天天都有戰友死去,官兵的心基本在悲痛中麻木了。而此時,表哥的心已蘇醒,感到像針扎一樣難受,因為眼前失去的是他的鐵桿戰友。
其實,李老兵并不老,他和表哥是同年兵,只不過他是年初入伍的,而表哥是年尾入伍的。進步表現也迥然有別,李老兵文武雙全,愛學習,擅長寫詩文,勤鉆研,軍事技術精,已被連營列為預提干部苗子,而表哥沒文化,但悟性好,肯吃苦,自從新兵下連被分到李老兵班后,時刻得到他的點撥和鼓勵。
與才子交往,無形中受益匪淺。所以,表哥非常尊重李老兵,深深為他的德才、睿智、學識所折服,有啥問題常向他請教,就連心里話也愿意向他傾訴。久而久之,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常常在一起談工作、生活、家庭,乃至愛情、幸福和理想。就在幾天前,他倆總結戰爭經驗時,還彼此安慰、相互鼓勵,立誓要勇敢地活下去。
表哥沒工夫深思,撫合了李老兵的雙眼,哭著說:“說好了一起勇敢地活下去,你咋就走了啊……”
這時,連隊十多名戰友聞著槍聲過來支援。大家看到李老兵死得這么慘,都氣紅了眼,不約而同地迅速占領有利地形,英勇地向敵據點進攻,敵人抵抗了一會兒就撐不住了。
表哥沖在最前面,靠近敵人近百米時,迅速扭開三枚手榴彈蓋,使出渾身力氣連連擲向敵窩,炸得一團開花。隨后,大家一陣掃射,沖至炸點,發現敵人五具尸體已橫七豎八地躺在炸爛的草叢中。
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大家就為李老兵報了仇,才微微松了一口氣。小憩時,一戰友發現表哥左手臂外側有一個血淋淋的傷口,看著挺嚇人的,便迅速拿出急救包為他包扎,并笑著問:“傷得咋樣?”
“我運氣好,死不了,沒事的。”表哥有意動了動手指,很靈活,沒有不正常的感覺,便得意地說。
那兵又打趣:“你福氣大,閻王爺不敢要你小命,我看戰爭不管打多久,你肯定死不了。”
表哥笑了笑,說:“死不了好啊,等戰斗結束,我們一起為犧牲的戰友獻上一串紅木棉吧!”
后來,戰斗徹底勝利了。部隊撤退時,汽車載著官兵向墓地長眠的戰友告別,那里已是一片花圈的海洋。車未停穩,戰友們就紛紛跳下來,朝公墓跑去,放聲慟哭,久久不肯離去。
表哥含淚在墓前緩緩走過,目光一直搜尋烈士名字,當腳步停在李老兵墓前時,再也控制不住情感的閘門,開始嚎啕大哭。誰知,一位年近五旬的母親和一位十七八歲的姑娘也在李老兵的碑前哭得死去活來。表哥看了看,明白了七八分,估計是李老兵的親人,一問,果然是他的母親和未婚妻。
表哥想起了李老兵的囑托,自我介紹了一下,便從軍挎里掏出一塊疊得四四方方的,被血染了的手帕,遞給姑娘。姑娘緩緩接過,用顫抖的手慢慢掀開,當看到心愛人的父母和自己的兩張照片時,哭得撕心裂肺。
那哭聲太刺耳、太揪心了,引起了表哥連長的注意。連長過來一番開導,就把她們接到連部,讓戰士們輪流來安慰。可她們啥也聽不進,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哭得眼圈上的淚水干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嗓子都啞了。
那晚,表哥一夜都沒有合眼,強忍著悲痛寫下了一首詩《青松呀傲然挺立》:
戰友啊戰友!
戰火陶冶了你的頑強,
彈雨鑄成了你的英魂。
在雷區、碉堡前,
你的英名偉大,
映紅了邊疆大地。
戰友啊戰友!
你是捍衛黃河的長堤,
你是高山巖中的青松。
奔騰狂瀾沖不垮,
郁郁蔥蔥傲然挺立,
安息吧,戰友!
寫完詩,表哥神思越發清醒,感到李老兵的形象在他心中來回縈繞:李老兵樂于助人,只要有人向他請教,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李老兵愛新兵,經常深夜悄悄為他們掖被子,撿掉下床的衣服;李老兵責任意識強,戰場上擔任潛伏哨,任憑子彈“嗖、嗖”從頭頂穿梭和蚊子、螞蟥叮咬,仍紋絲不動、雙眼未合地趴了一天兩夜……
那一刻,表哥還想起了李老兵的身世,覺得他的命運比黃連還苦三分。李老兵的父親是一位優秀的老軍人,在他不滿周歲時死在異國他鄉戰場,可憐的母親一直未再嫁,硬是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按照丈夫的遺愿把他送到了部隊,希望他做個敢于擔當、樂于助人、勤奮敬業的軍人。李老兵非常爭氣,時刻以父親的事跡為學習榜樣,以父親的遺愿為人生準則,入伍當年很快就在連營脫穎而出。再想想自己,因缺少家庭的關愛,童年和少年吃了很多苦、受了許多氣,幾乎在辛酸中度過來的。成人后,好不容易來到部隊,遇上李老兵這個知心戰友,他卻突然離去。于是,表哥深深感嘆,世間的情感莫過于親情和友情最珍貴。整個晚上,表哥一直思前想后,覺得自己應該承擔起幫助李老兵的母親和未婚妻擺脫痛苦的責任。
第二天,表哥來到李老兵母親跟前,撲通一聲跪下,哭著說:“媽,李老兵是為救我才犧牲的,這份情今生今世我一定要還,以后就由我替他來盡孝吧,讓我做你的兒子,好嗎?”
表哥的舉動,讓老媽媽突然發蒙。當表哥講起與李老兵情同手足的感情時,她流下了感動的、幸福的、悲傷的淚,邊扶起表哥邊說:“我兒子是好樣的,我為他感到驕傲,我為他有你這樣的戰友高興。”隨后的兩天里,表哥一直陪著她們聊天、散心,直到做通工作,才把她們送上返鄉列車。
正因為有這種魂,表哥盡到了一個孝子的義務,每月給李老兵的母親寫一封信,還從工資中拿錢慰問她。可表哥堅持一年后,就沒得到老媽媽的音訊,便利用休假探親機會前去看望,才獲悉她因傷心患重病已故。
后來,表哥只好來到老媽媽墳前祭掃,陪她聊了很多心里話。
如今,表哥已近花甲年齡,但30多年前戰場上的往事,常像放電影一樣在他眼前閃現。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