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智

2013年6月15日,我應邀到山東高唐的泉林紙業有限公司參加了一次散文筆會。
走進泉林令人最為震撼的是山東泉林現代化造紙廠,它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秸稈造紙變廢為寶,科學排污凈化養魚,資源循環環保高效,無處不感染著我的心靈。
我是來自蔡倫研究發明人類第一張植物纖維紙的陜西洋縣的作家代表,對造紙有著濃厚的興趣,當聽導游講到這里時,我感慨萬千,感謝泉林造紙推動了蔡倫造紙技術的科技革命,更感謝泉林集團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向前跨越的一大步。我走進了生產車間,看著那大型機器的轟鳴聲和腳下的輕微顫動,望著那一張張產出的白紙,我如癡如醉,仿佛是看到一朵朵白云飛上藍天,描繪著齊魯大地的美麗。
我不禁追思起1908年前東漢時期身為宦官的蔡倫,在陜西洋縣龍亭研究發明創造出人類第一張植物纖維紙的經過。
蔡倫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杰出的造紙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元興元年(105年)才研究發明出了人類第一張纖維紙,它是以構樹皮、麻布、破漁網做原材料經過“挫、搗、炒、焙”等技術環節造出原料,然后制作成漿、然后再造出紙。蔡倫紙給社會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好處,是一場創造性的科技革命,它加快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使人類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蔡倫被譽為世界“造紙第一人”,造紙術也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蔡倫造紙給中國古代造紙業技術的進步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泱泱華夏的藍天上飄起了第一朵白云——蔡倫紙。
由于蔡倫發明的造紙技術科技含量高,從此世界各地按照蔡倫造紙的工藝流程進行造紙,就連現代造紙工業的大機器生產也未擺脫蔡倫造紙的基本制作原理。但是蔡倫造紙的高能耗、高污染、高資源消耗是困擾造紙業發展的瓶頸。
山東泉林紙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他們立足于“綠色與環保”這個理念,用前瞻性戰略性思維看問題,不斷尋求自我突破,奮力趕超世界先進造紙業科技水平,將泉林紙業集團發展成為環保型、本色型、高科技、零污染、以漿紙為核心的大型集團化循環經濟企業,實現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的轉變。特別是利用小麥、水稻、棉花和玉米等秸稈制造紙漿,這是造紙行業一項技術性突破,給發展秸稈清潔制漿提供了技術示范,給秸稈制漿造紙的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泉林秸稈造紙是1908年前蔡倫發明造紙的延續和發展,是高科技現代化工業造紙的典范,為人類造紙業又譜寫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望著天空中飄起的兩三朵潔白無瑕的云,我贊美蔡倫,我贊美泉林。
責任編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