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福翠
摘 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結合《模擬電子技術》的教學現狀,在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加以改進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高職;模擬電子技術;改進和改革
《模擬電子技術》簡稱《模電》,是高職電子電氣等電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研究和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模擬電子技術》的教學現狀
從理論教學方面來說內容知識點多而且比較雜,即需要同學們記憶一些知識點,又需要靈活應用,而且比較抽象,需要同學們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理論抽象能力,因此同學們感覺課程既比較枯燥,又比較難以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費的心力比較大,但是能夠真正掌握的學生卻少之又少,使得這門課成為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一門課。
同時模電又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應該是高職學生比較樂意上的一門課,但是由于學生在理論課上聽不懂,導致在實驗的時候有比較強的畏懼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好像素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去解決問題。
還有這兩年錄取方式方面有了一些變化,單招的學生增多,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鑒于以上幾個方面,本人結合這幾年《模擬電子技術》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淺薄的看法和意見。
2 《模擬電子技術》的探索和實踐
2.1 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模電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比較強的課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實際的應用加進來,以模電在實際的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去學習,比如電子體溫計、功放、電源的設計等等,并鼓勵他們對現有的產品提出改進,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
2.2 改革教學內容
教學的內容以“必需 夠用”為主,在尊重知識的連續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只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技術的理論和基礎的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剔除繁瑣的計算推導、和原理介紹。不去探究“為什么”,而是轉為“是什么”“怎么用”上。比如PN結的形成、三極管的電流放大原理等只需要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介紹即可,不需要長篇贅述;三極管的基本放大電路只需要學生有比較強的感性認識,能夠讀懂電路,不需要去計算放大倍數、輸入輸出電阻等的大小。有的內容則可以著重講解,比如三極管的導通和驅動,在單片機的動態掃描電路中會用到,但是學生在此時卻完全不能夠理解在數碼管的公共端放置幾個三極管的用途是什么。我一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模電分成了兩大塊:基本器件及其應用。基本器件包括:二極管、三極管和集成運放;應用包括放大(基本放大和功率放大)、電源和振蕩電路。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內容一目了然。
2.3 改變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以“任務”為中心
傳統的教學是以老師的教為主,我們能否把單純的“教”改為“引導”,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為中心。我們這里的任務不能只單純的提出項目,畫出電路圖,而應該是學生根據所學和所見,提出一些任務,并想辦法去克服它,并且能夠發現任務中所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將任務繼續化分為若干個小的子任務,每個小的任務由不同的學生分組完成。
改革教學實驗環節。幾乎在很多的高職學校,模電實驗都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很少的探究式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原理、流程圖和硬件連線在實驗箱上來完成實驗,測量一些數據,真正思考的機會很少,他們對其測量出來的數據也是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認為應由學生根據任務自己來設計和焊接電路,增加其獨立自主思考的空間。
現在電腦都比較普及,我們也應該教會學生使用仿真軟件,比如:PSPICE、MULTISIM等的使用,樣可以是學生能夠先驗證我們在理論教學中的任務,更好的理解模電中的基本器件以及其應用,也給了他們足夠大的空間和平臺來完成一些比較大的項目,在沒有實際焊接的前提下完成對任務的可行性檢驗,大大提高學生的認知和認識能力。
2.4 增加課程設計的環節
課程設計是對已完成理論和實驗的綜合和提高,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課程設計的題目可以由老師指定,最好有學生自己提出,題目能夠綜合所學的知識。學生自己在仿真軟件上驗證題目的可行性,自己焊接電路并對電路進行分析和調試。
2.5加快網絡建設
新技術、新信息、新應用發展是日新月異,為了適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現狀,可以建設網絡課程,學生以此為平臺加以交流,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出自己的小制作和小的發明,對好的創意和想法加以支持和獎勵,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總之,由于模擬電子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需要不斷改革和探索模擬電子技術的教學方法,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綜合能力,以此來提高教育和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張志良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2] 劉一兵.高職《模擬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
[3] 張敏.高職《模擬電子技術》教學思考及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4] 謝靜 高職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5] 李紅春 高職《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