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國義
摘 要: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之一。
關鍵詞:書法教學;素質教育
當下,對學校書法教學所受重視的程度不容樂觀。盡管我們的母語教育都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把書寫流暢、工整、漂亮,作為學生寫字能力的基本要求,遺憾的是,我們在向國際化、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了不少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并為享受到它們給我們帶來高效率、便利化而津津樂道的時候,整個社會卻步入了少紙、無紙的時代,隨著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人們的字卻越寫越難看,更多的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感到,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真不容易。造成此原因有三:首先,電腦的普及對書法教育的沖擊。這是導致書法教學效果普遍差的一個直接原因。其次,社會的需求影響傳統的書寫(書法)教育。社會對書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小,真正書法人才的出現少之又少,就是畢業了,書法人才也沒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這是造成當前書寫現狀的一個根本原因。再次,學校對書法教育的態度。目前中小學校對寫字課普遍不夠重視,雖然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寫字課,但卻常常被其他課程占用,或者干脆把寫字課程并入語文課,放在可有可無的極次要的位置上。此外,迫于升學壓力,家長愿意送孩子上英語學校、雙語學校,肯給孩子在電腦和其它興趣班上花錢,但獨獨對自已祖國的本土文化不屑一顧,似乎只有占了一點洋氣,才顯得高貴。這是造成當前書法教育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這樣嚴峻而糟糕的現狀,書法教育工作者又將何去何從?練字真的沒用嗎?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其實練字的好處絕不僅僅在于實用,其更大的意義在于,練字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升自己綜合素養的過程。寫字是一種心智活動,書法又是一種藝術,它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無論是從素質教育在建構未來人才素養技能方面的現實意義方面,還是在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品牌”的繼承和發展方面。書法教育在青少年學習階段的開展是不可缺少的,它起著影響青少年大腦發育、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養的重要作用。
1 書法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漢字是世界上少數以“象形”為基礎的現存的文字,較之字母文字,它要復雜的多,或者疏可走馬,或者密不容針。于是就需要合理組織那些奇形怪狀的筆畫,使每一個漢字都“漂亮”。就字的結構來看,它各部分的“俯仰”、“避讓”、“呼應”會給人以啟示:做人要謙遜、大度、寬容,尊重他人。把單個字寫好固然是一種美,這好比個人的修養,要使很多單個字很好的組合那又是另一種美,這就需要團結,需要集體的凝聚力。
書法還能夠“假筆轉心”。即將作者主觀的思維與精神狀態表現在書法創作當中,反映出超形質的神采來,所以惹人喜愛,因此,人們亦常說“字如其人”。唐代顏真卿不僅寫字精湛,人品也為后人敬仰,這些在講授的過程中,無一不對學生產生一種心靈撞擊的震撼。
所謂書品即人品,書能言志,可以觀人,與精神相通的諸多理念,皆完成在它的美育內涵之中。換言之,書法的美育功能,對于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社會、愛生活、以及增益民族情感等方面將提供極利的裨益;對于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養性怡心是一條理想的途徑。
2 書法可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書寫書法除其具有記事功能外,還具有美的欣賞價值。我國書法藝術所具有的美學特征,主要是它具有文學的字義,其中包涵著情、理;有形象(類似繪畫線描)點畫、結體的造型美;音樂的旋律美,(甲骨、籀、篆、隸書體還富有“金石味”)這些是組成書法美學的重要因素。所以說書法藝術是外美其形式,內蘊其義理,能觸目動心,人皆愛之。漢代蔡邕說過:“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之書矣。”這段話從一個側面給我們詮釋了書法的造型美。此外,書法的內在美更需學生去審視。因為每一個字的點捺都有生命的頓挫,每一根線條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質感,學生透過文字的痕跡可以感受到書法者的喜怒哀樂與悲歡情愁,感受魅力。
3 書法可以培養嚴謹踏實作風
中國的漢字是講究間架結構的,學生在練字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形成一絲不茍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培養起學生一種嚴謹的作風,不但在寫字上是這樣,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要想把字練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時間的耐心的臨摹才會有所收獲,學生循序漸進地按一定的規范進行寫字訓練,可以有效地鍛練學生的毅力,去掉浮躁、務虛的不良習性,并養成一種良好的踏實的作風。
4 書法可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育所培養的人應是有著積極人生觀的人,他(她)就該熱愛自己、熱愛人類、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能依靠自己的生活常識、工作技能在社會上生存,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有著正確的價值觀和批判性態度。學習書法不僅能學得書法藝術知識,掌握書寫的基本技能,而且在長期的書法學習中,由于經常用分辨美丑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書寫,就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審美的觀念,提高了審美的水平,形成了追求美的習慣,美化、凈化了心靈,培養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繼承中創新,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社會、國家,這種精神和態度正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最本質的人文精神,在繼承中創新也是當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書法教育身兼對學生的德育、美育兩大重任,在素質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全國上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時候,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會為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5 書法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堅強的意志
我國自古素有“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之說,人品重于書品。在具體施教過程中,一個人學習寫字,要想達到一定境界,不僅僅是技巧上的刻苦練習,更重要的是自身品德的修養和人格的塑造。在習書的過程中,養浩然之氣,去甜媚之俗,學書的過程與德育的過程是一致的。教師在書法教學中,可以經常向學生講述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的生平事跡或趣聞軼事,講述他們精湛的書寫技藝、高尚的精神風貌,如顏真卿“忠義光明”、柳公權“心正則筆正”、王獻之練字用盡八缸水、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懷素以蕉葉作書等,學生在這些名家事跡的激勵下,經常激勵對照和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培養起他們潔身自好,愛國愛家的浩然正氣和鍥而不舍、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小學生是富有熱情的,但缺乏恒心。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要堅持長期單調枯燥的練習書法,那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實踐表明,學習書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則不達。要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恒地苦練。如果沒有長期艱苦的磨煉,就無法領悟到藝術真諦。
總之,書法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書法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加以運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