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 楊巍
摘 要:終身體育思想是追求健康,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中學體育教學作為終身體育的重要階段,要和終身體育接軌并為其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形勢下中學教師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適應當前發展需要。
關鍵詞:終身體育背景:中學體育教學;理念與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中學體育不斷深入,教育改革步伐也不斷加快。作為中學體育教師既要看到學校體育的近期需要,也要預見到終身的需要。在這樣終身體育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主要目標就是要不斷增強中學生的體質,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因此,要對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理念與方法進行創新改進,把傳統以體育技能知識灌輸轉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逐步形成獨立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時期中學體育教學。
1 從終身體育的角度看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1.1 教學目標
盡管素質教育已被提倡多年,但是不難發現當前還是有很多地區中學體育教學都存在“考試第一”、“達標第一”的應試教育觀,這種單一化的教學目標束縛了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束縛了他們個性的發揮,極不利于中學生的個性培養。學校只注重近期效益,忽略了學生長遠發展的目標,違背了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并重的終身體育教學思想。
1.2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當中指出要選擇一些“運動形式活潑、具有健身性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較強的實效性”的體育項目加入到中學體育教學當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然而反觀當前的中學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們習慣了按照大綱教學,突然不對教學內容做具體規定,讓教師更加無所適從,不知道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體現出終身體育精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體育教師改革創新意識不強、知識儲備不扎實、教材觀念比較滯后。
1.3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傳統體育教學觀念下,教師只注重“教”,一味地追求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體驗,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很多學生都認為當前的體育課程內容太過單調乏味、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有的教師只注重求新,盲目應用教學新方法,根本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新課程標準當中一再明確指出,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然當前傳統的中學體育教學手段和方法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1.4 教學評價方式
當前的中學體育教學評價考核標準還是過多地依賴于對運動技能和體育項目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進步幅度、表現出的體育學習態度、給予同學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參與程度、生生之間互評等等考慮甚少。這樣的評價形式對于原本體質較弱的學生就很不公平,明明對于本身來說進步非常大,但是由于底子薄,在技能動作掌握上可能不是非常好,最后得到的評價就不夠理想,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終身體育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優化改進措施
2.1 確立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終身體育習慣
在新課標和“健康第一”的指導下思想,以學生終身體育為出發點,通過中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體育和終身受益的意識、行為、習慣。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作為當前階段教學的基本理念,增強學生的體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開了的生活態度。進而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這樣既能實現中學體育的階段性目標,同時也兼顧到了終身體育的教學思想,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也能夠逐步提升起來。
2.2 從終身受益的角度去設計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體現和突出終身體育理念下的健身性、娛樂性和實用性,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應當善于學生發掘興趣關注點,適當增加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比如球類、武術、健美操等等一些技巧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運動項目等等。學生在參與到這些體育當中的時候既能夠增強體質,同時還能夠體驗到技能進步的快樂和滿足,從而提高了練習興趣進而形成習慣。同時還要拓寬思路,因地制宜選擇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項目,讓學生在課堂內外自主練習,提升鍛煉水平,豐富課余生活。以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實現知識和個性發展的統一,時代知識和個人知識整合,最終達到終身受益的成效。
2.3 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改革當前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前提是教育觀念的轉變,當前中學體育課堂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教學情境的巧妙創設。傳統教法過于注重教師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新時期中學體育應當積極開展經驗交流、鼓勵相互探討借鑒,并能夠不斷完善創新。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系統性和整體性,通過現代媒體技術等優化當前的教學手段,促進體育教學向現代化發展。學生既能夠獲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也能夠提高體育興趣,最終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2.4 構建多元化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評價體系過于注重終結性評價,忽略了過程性評價。在創新評價體系當中,要綜合考量學生的體能、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學習過程當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以及在合作學習當中表現出的合作精神等等,并引入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評價當中來。要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角度出發,在評價方式上加入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等方面因素,既能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同時還給中學體育評價注入了更多新鮮活力。
3 結語
終身體育背景下我們要突破教學理念上的束縛,追求長遠目標,重視學生走上社會后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的價值與功能。在中學體育教學當中確立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體驗到進步過程當中的喜悅與自信。因此,中學體育教師也應當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薄發大膽改革創新,將終身體育指導思想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黨瑋璽,張學忠. 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理想與現實的對立[J]. 體育學刊. 2010(10)
[2] 黃超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校體育教學[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 2010(08)
[3] 李斌. 快樂體育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