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青 陳景波
摘 要;水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戰略性自然資源,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水資源問題更加不容忽視。本文總結了我國水資源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的水問題,并探析解決我國水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水資源;水問題;對策
1 我國水資源概況
我國大部分地區受東南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形成東南多雨,西北干旱的特點。全國多年平均降水量648mm,低于全球陸面平均降水量800mm,也小于亞洲陸面平均降水量740mm。
流域面積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7條;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300個,總面積約為71787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0.8%。據統計,我國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27115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為284mm,在河川徑流總量上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我國地下水資源總量年平均為8840億立方米。扣除重復計算部分,我國水資源總量大約為28124億立方米。
我國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190立方千米,折合降水深度為648mm,與全球陸地平均降水深798mm相比約低20%。我國人均占有河川徑流量約為2100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國人均占有量的1/6,畝均水量約為世界畝均水量的2/3。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即:從總量上看,我國水資源較為豐富,屬于豐水國,但我國的人口基數和面積基數大,人均和畝均水資源量都較小,如果按照這一參數比較,我國仍屬于貧水國。
我國水資源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居世界第85位,屬于貧水國。
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總體狀況是南多北少,水量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東南諸河、西南諸河等四片,面積占全國的36.5%,耕地占全國的36%,水資源量卻占全國的81%,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4180立方米,約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6倍;畝均占有水資源量為4130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遼河、海河、黃河、淮河四個流域片,總面積占全國的18.7%,接近南方四片的一半,耕地占全國的45.2%,人口占全國的38.4%,但水資源總量僅相當于南方四片的10%。水土資源的不匹配將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
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勻。無論是年內還是年際,我國降水量和徑流量的變化幅度都很大,我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南方各省汛期一般為5至8個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至70%,而華北、西北、東北地區,年降水量集中在6至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至80%。水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均勻,給正常用水帶來困難,同時,易形成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影響生產和生活。
2 我國的主要水問題
防洪標準低,洪澇災害頻繁。威脅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我國幾大河流發生了6次較大的洪水,損失近9000億元。特別是98年大洪水造成全國29個省農田受災,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
干旱缺水日趨嚴重。按照目前正常用水需求,在不超采地下水的情況下,全國缺水總量約為400億立方米,設計農業、工業及生活各個領域,尤其農業缺水最為嚴重。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農田年均受旱面積為1.7億畝,到90年代增加到4億畝,農業年缺水量達到300億立方米左右。城市和農村生活用水也受到國家水資源短缺的影響,全國663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出現供水不足現象。
水環境惡化。近年來,我國水體的水質狀況總體上呈惡化趨勢。1980年全國污水排放量為310多億立方米,1997年為584億立方米。受污染的河長也逐年增加,在全國水資源質量評價的約10萬千米河長中,受污染的河長占46.5%。全國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資源利用效率底。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于發達國家,工業水循環利用率、農田灌溉效率、城市供水管網滲漏問題都有待解決,水資源利用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由于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利用技術不足等導致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水資源短缺與水資源浪費共存。
3 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對策探討
(1)興建水庫。在豐水期蓄水以備用,在枯水期調水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可緩解由于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不均勻性給人們用水帶來的困難。
(2)跨流域調水。把水資源較豐富的南方地區的水調到水資源緊缺的北方地區,使得南方多余的水有效利用,同時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以緩解由于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3)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條例。嚴格控制排污標準,加強水資源管理。
(4)注重人才培養,提高節水技術。修補城市供水管道,提高農田灌溉效率及企業污水回用率,提倡節水型企業,推廣節水器具。
(5)優化配置水資源。進行相應的理論研究。
(6)加大宣傳,提倡全民節水。
參考文獻
[1]左其亭,竇明,馬軍霞.水資源學教程.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2]詹道江,葉守澤.工程水文學.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
楊艷青(1992-),男,漢族,河南商丘人,鄭州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2010級本科生。
陳景波(1990-),男,漢族,河北邯鄲人,鄭州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2010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