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玲
摘 要: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生活、生產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近年來,全球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加劇,對全國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對此,我們不僅僅要探索水環境污染的產生、遷移,更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治理水環境污染的措施。
關鍵詞:水環境;污染;分析;對策
所謂環境污染,指的是有害物質對生活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物污染、放射性污染、食品污染等。但不包括噪聲、地面沉降等。
我們的飲用水到底安全嗎?這樣的事故出現在我國任何一座城市,都會變成一個受人關注的公共事件。人們燒水、做飯、洗衣,自來水可謂功不可沒,一旦出事,影響會很大。有的城市搞市政施工,會發停水停電的通知,預告性的措施尚且讓人深感不便,突發的自來水污染,更是對現實生活和社會心理的雙重影響。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規定,公共事件發生后,應當盡快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也就是說,哪怕對相關信息還沒有全面的判斷、深入的分析,事態的初步情況也應向社會發布。如果非得等到查清事 情的緣由,再來說明,很可能已經晚了。進一步,我們還可以設想,如果此次不是苯超標,而是更危險的物質進入自來水,后果會怎樣?如果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習慣是先考慮調查結果,而非讓民眾盡早避免風險,生活的安全將何以建立?
1 我國水環境污染現狀
我國是一個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的國家。水利部統計,2003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640 億噸。其中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污染最為嚴重,地下水水質有惡化趨勢。而全國農村中約有6300 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 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 多萬人飲用苦咸水,1 .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如2011年由于交通事故導致化學品泄漏,下游杭州市居民紛紛儲水買水;2012年由于上游排污武漢白沙洲水廠加大投氯量出現異味;2013年由于上游出現事故邯鄲市區大面積停水。更有近期報道的,蘭州自來水苯超標,市民生活受影響。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最終造成了此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事件。
據有關資料統計,到上世紀末,中國城鎮生活污水年排放量達204億立方米,工業廢水年排放量達到198億立方米,分別比1980年增加了3.8倍和1.5倍,而這些污水又絕大部分未經處理排入河流、湖泊、水庫,造成流經城市的河流86%遭到比較嚴重的污染。
1.1 工業污染
全球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我國作為一個經濟迅速崛起的大國。經濟發展有利有弊。面對日趨嚴重的工業污染,我們不得不引起重視。工業廢氣的排放,使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工業廢水的排放,使水資源不斷減少。我泱泱大國竟然面臨缺水的威脅;
1.2 生活污染
很多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還比較原始,基本上是在城市的郊區建立垃圾廠(通常是露天的),將生活垃圾推擠在此,定時定量焚燒。但這些生活垃圾中通常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廢舊電池等,成分復雜,回收利用率低,大部分城市對污染治理的設施建設不到位,雨水將焚燒后的污染物從地表向地下滲透,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劇。生活污水等未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江水里,增加了溪水的污染。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制約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首先,我國人口眾多,可利用土地資源急劇下降,人均農田僅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們擁有世界7%的土地,卻要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使用面積逐年減少,要在僅有的土地上收獲更多的糧食,養活逐年增加的人口,于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使土壤微生物遭到破壞,土地質量不斷下降,造成對環境的巨大壓力。
其次,我國的主要能源結構是煤,改煤為油或核能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很困難,有些地方仍在砍樹作為燃料,植被在減少。生態在破壞。新近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占百分之五十九。還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一點八公斤垃圾,丟棄五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二百公斤廢水等。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也就是說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平時不注重環保節能的后果,最后危害最大的,依然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因此我們因從我們自身做起,保護環境,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用電、少用一次性制品,保護地球環境和生態平衡!
2 治理水環境污染的對策
2.1 加強政府監管,確保環境生態安全
政府應對位于地表水飲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的各污染點和污染源進行清理,謹慎選擇污染水源的排污單位。同時,在建設項目審批中嚴格把關,環保部門堅持巡查,減少和防治工業水污染,確保飲水安全。
2.2 推進農業現代化,減少農業污染
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實施良田、良種、良法、良制工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推進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基礎設施工程化和農民現代化,著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2.3 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減少生活污染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于改善我國水環境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廢水排放量正在不斷地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卻沒有相應地增加,這必然會導致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因此建設更多的污水處理廠是迫在眉睫的事。我國應加大對水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提高水環境保護政策的執行力;增強水環境保護意識。
2.4 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減少工業污染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廢水排放量還在增加,如果只重視末端治理,很難達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狀況目的,所以我們要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如:家用水的凈化方式:過濾——沉淀(明礬)——用木炭除異味——消毒,在自來水管傳遞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所以飲用時要煮沸殺菌,而且還要用干凈的杯子。工業廢水要從源頭減少污染。盡量使用清潔能源,或燃煤時對煤進行脫硫處理(鈣基固硫);硫酸、硝酸要提高工技提高硫、氮利用率,并做好尾氣綜合利用。不排放不達標的廢水。以減少工業對水、空氣的污染。
2.5 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加強污染事故反應能力
改善基層環境監測站的技術設備,加強對污染事故反應能力,預測、預警能力,監控對污染源的動態變化,增加監測頻次、減少采樣誤差,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地反映排污狀況,使環境管理的日常事務能力有所增加。
4 結束語
水資源保護應以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并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建立節水型工業體系和農業體系,節約用水;以飲用水源保護為重點,以排污許可證 制度為手段施行污染總量和濃度控制;將污染源分散治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點源治理與面源治理并重,研究廢水回用技術,推廣污水土地處理技術。為有效地控制 水污染、改善水環境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田娟,王義謀.黃河(蘭州段)水污染現狀調查和治理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7(3).
[2] 市政府向新聞媒體通報黃河蘭州段有關水污染問題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蘭州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EB/OL]..http://www.lz.gansu.gov.cn/xwzx/tzgg/201112/t20111216_105486.html.
[3]牟晶.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對環境影響的計量分析[EB/OL].http://www.docin.com/p-8616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