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煥剛
摘 要:報道策劃,是我國近年來新聞編輯工作中頗為風靡的字眼。從印刷媒體到電子媒體,從全國性媒體到地方性媒體,從綜合性媒體到專業性媒體,從總編輯到一般采編人員,報道策劃的概念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報道策劃的意識逐步滲透到日常的編輯行為中。
關鍵詞:新聞編輯;報道策劃;原則
報道策劃在當今的興盛不是偶然的現象。我國實行政革開放以來,新聞事業迅速發展,對外交往日趨增多,受眾選擇信息的機會大大增加了,要求也如“水漲船高“。隨著經濟體制酌轉型,新聞業同樣要接受市場的考驗,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過去那種“報不報由我,看(聽)不看(聽)由你”的狀況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新聞媒體要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體,必須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必須提供盡可能多的精品。這就迫切需要編來人員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報道的研究和設計,著力改進報道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不斷地推陳出新。
報道策劃重在先期的智謀投入,其明顯的優勢是有利于掌握新聞報道的主動權,提高新聞報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以往的編輯工作較多的是處在新聞報道的后道關口,而報道策劃將編輯工作的范圍擴展到新聞報道的前道關口,即從新聞報道開始之前就介入運作。這樣,編輯思記者所想,參與記者的選擇;記者想編輯所思,參與編輯的選擇。雙方通過情況溝通,意見交換,思想碰撞和創意追求,使潛能得到釋放,優勢得到互補,報道思路得以開闊.報道方法得以改進,就容易克服新聞報道的盲目、散亂和平庸,使之有章法,有沖擊力。
策劃好,大有益,這已逐漸成為新聞界的共識。許多新聞媒體己把報道策劃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使之經常化、制度化。事實表明,報道策劃正日益成為新聞工作尤其是編輯工作的—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都分。
報道策劃的作用本是自然而然產今的,而是以遵守一定的原則為前提的。這些原則主要包括取信原則,立異原則,應變原則和集思原則。
1 取信原則
實事求是,取信于受眾,這是報道策劃應當遵循的首要原則。報道策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強報道的責任感、使命感,是向受眾提供精美的新聞報道,是使新聞報道更好地入耳人入腦。這就要求報道策劃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搭準社會的脈搏和受眾的需求,不能脫離實際,閉門造車,硬做文章。同時必須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和純潔性,不能弄虛作假。有同志認為報道策劃就是制造假報道。這種將策劃與造假等同起來的看法失之偏頗,但是報道策劃確實應當注意打假。這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不能任意擺布被報道對象,導演事實。據有的文章披露,某市報曾在下雪天要求房管局派人去孤寡老人住處翻修屋頂,并告之已寫好了消息。盡管房管局的人員認為薄雪不可能威脅到住房安全,倒是雪天易滑使維修者無謂地面對危險。但在報社執意要求下,他們勉強派出維修人員去了幾家有代表性的家庭。后來,一篇《雪中送情》的新聞被記者關在屋里炮制了出來。這實際上不是在報道新聞,而且在玩弄新聞,失去了對受眾的真誠,與報道策劃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是對報道策劃的一種褻瀆。另一方面不能以報道策劃為名,行商業策劃之實,“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商家出于擴大影響和節省費用的雙重考慮,在掛牌開張、推銷商品之際,想方沒法通過新聞報道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而有些采編人員經不起物質利益的誘惑,甘愿為之出謀劃策,使新聞報道成為金錢的附庸。這種策劃所產生的,其實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聞,而是變相廣告或曰偽報道,是對受眾的一種欺騙行為。從實際情況來看,后一種現象比較流行。因而有的學者呼吁:對于商界推向社會的種種活動,新聞媒介必須保持應有的清醒,獨立判斷其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該報道的不管有無贊助都應報道,不該報道的即使贊助巨資也不能報道。這是社會主義新聞媒介以及一切正直的新聞界人士應該具有的品格和原則。
2 立異原則
“奇石盡含千古秀,異花長占四時春。”報道策劃的生機和魅力在于立異,在于出新。報道策劃最可寶貴的品格是拒絕平凡,追求創意。這是報道策劃的精髓和靈魂。報道策劃要有所突破,有所超越,不僅要超越別人,而且要超越自己。綜現成功的報道策劃,無一不是充滿個性和創意。報道策劃應當不拘一格,大膽探索,盡可能在報道的內容、角度、形式以至標題、配置和編排設計等方面求異求新,出奇制勝。
3 應變原則
報道策劃要講究靈活性,隨機應變。策劃是對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作當前的決策。為了提高決策的正確性,應當對未來情況作出盡可能周密的預測。但由于未來情況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包括社會環境、報道主體、報道對象和受眾都存在著某種變化的可能性或某種不確定性,因而即使很全面的預測,也難免會出現偏差。因此,報道策劃所形成的方案需有一定的彈性,在報道的內容、范圍、時間、方法、形式,以及人、財、物的配置等方面,不能規定得太細太死,算得太緊太滿。特別是對于那些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的戰役性報道,更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留有足夠的余地,以免造成被動以至損失。另一方面,報道策劃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修正原有的方案,以增強適應性。
誠然,沒有策劃,沒有事先的準備,報道顯然出不來;但是有了策劃,如果不能隨機應變,這一報道也不一定出得來;即使出來了,也不會是現在好的面貌,不會收到現在這樣的效果。
4 集思原則
報道策劃的對象主要是戰役性報道、專題報道,以及重要事件、重要活動和重要典型報道。這些報道涉及社會環境和媒體內部的眾多方面,難度系數大,靠個人的智慧不容易策劃好。同時,報道策劃追求創意,是一項創造性勞動,而報道所要求的時效性,又決定了報道策劃是快速決策,時間比較緊。這就需要通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提高報道策劃的質量和效率。俗語云:稻多碾得出米,人多講得出理。復雜的矛盾員容易在集體的努力中找到良善的解決辦法。而創造性火花也最容易在意見的交換和碰撞中進發出來。可以說,大凡成功的報道策劃,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群策群力的結果。在集體策劃中,要充分發揚民主,重視不同意見包括反面意見,以利于方案的周密和完善。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要注意問計于受眾。受眾是報道的接收者,報道策劃是否可行、有效,受眾最有發言權。聽取受眾意見,可以防止策劃脫離實際,也可以豐富和完善報道的思路與方法。
參考文獻
[1] 歐志強. 淺析新聞的客觀性[J]. 新聞采編. 2010(05)
[2] 楊子平,陳繼清. 新聞傳播若干“兩難”問題的思考[J]. 新聞實踐. 2010(12)
[3] 楊子平,陳繼清. 新聞傳播若干“兩難”問題之我見[J]. 新聞戰線. 2010(12)
[4] 劉春林. 做好民生新聞報道 增進新聞傳播的“社會能見度”[J]. 企業家天地. 2009(08)
[5] 新聞閱評五規律[J]. 新聞導刊. 2006(04)
[6] 胡正中. 新聞時效與傳播時宜[J]. 新聞前哨. 2007(08)
[7] 張麗. 服務使傳播更有效——有關新聞報道的服務性三題[J]. 當代電視.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