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天中晚報,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讓紙媒更具活力
——《天中晚報》新媒體發展思路與探索
□劉鵬
(天中晚報,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從國內外形勢來看,近年來紙質媒體一直呈式微之勢,被新媒體所取代的聲音越來越高。然而,作為地市級晚報的《天中晚報》卻逆勢而上,繼2012年12月獲得“中國地方都市類報紙最具成長性十強”榮譽稱號之后,2013年,《天中晚報》第五次榮獲河南省政府最高榮譽——“河南省十佳報紙”稱號,廣告、發行均創新高。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紙媒唱衰、面臨生存危機的大背景下,《天中晚報》何以能異軍突起,全線飄紅呢?
《天中晚報》2000年1月1日創刊。一出生這張報紙就面臨著紙媒衰落的大趨勢。當年9月,香港《天天日報》繼《華僑日報》、《星島晚報》、《工商晚報》和《工商日報》之后??粫r引起香港以及大陸媒體界強烈反響。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下來?天中晚報社確立了“植根歷史、反映現實、引領未來”、做“最悅讀的新聞、最有用的新聞、本土最重的新聞”的辦報理念。2003年,《天中晚報》首次榮獲“河南省十佳報紙”稱號,被業界稱為“河南報業的一匹黑馬”。在站穩腳跟,打牢紙媒的基礎上,《天中晚報》緊跟時代步伐,開始向新媒體進軍,努力打造全媒體。
《天中晚報》向新媒體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起步。2005年起,利用網絡平臺,開通企業QQ、晚報聊天室、記者專業QQ群;二是合作。積極與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合作開通《天中晚報》官方微博,對編輯、記者進行微博實名認證。2012年,與騰訊合作開通《天中晚報》微信平臺。除了與國內知名門戶網站合作外,還積極與本地網站合作。2008年駐馬店日報社的駐馬店網推出了《天中晚報》電子版。2013年,天中晚報社與中國移動合作建設方正暢想移動采編系統。2011年,與天中驛站網合作開設“驛城故事”專欄,實現了晚報重點新聞的延伸閱讀;三是融合,即紙媒與新媒體有機結合。2013年,晚報成立新媒體部,對新媒體進行全面整合。2014年2月起,報紙每周出三期“V報”,培養全媒體記者,在微博中推送即時新聞,適時推出微視。
天中晚報社新媒體發展呈現兩個特點。首先是起步較晚但發展較迅速。從發展時間上看,天中晚報社新媒體不用說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就是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也無法相提并論。然而,在短短不到十年間,天中晚報社全媒體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各種新媒體的技術和手段基本掌握并熟練運用,可謂后發優勢明顯。其次是投資不足,新媒體影響力有待提升。受資金和技術的制約,目前,天中晚報社新媒體的整體影響力不強,還難以給報社帶來經濟效益,投入與產出不相匹配,還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讀者群和消費群。
是積極推進紙媒向新媒體過渡,還是消極應對,等待觀望?天中晚報社通過學習借鑒國內新媒體發展先進的報社經驗,結合自身新媒體發展特點,確立了一定時期內鞏固紙媒主體地位,積極發展新媒體的思路。
縱觀國內外,無論是紙媒的衰落還是新媒體的崛起,都有兩條漸進線:一是從西方發達國家到國內發展有一個漸進過程,二是從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市場和讀者群都未形成的情況下,一味發展新媒體放棄紙媒顯然是不明智的。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市級晚報,天中晚報社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和發展新媒體,但不是一味發展新媒體而放棄紙媒,而是在發展新媒體的同時,鞏固紙媒的主體地位,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紙媒傳統優勢,以便有充足的資本、能力融入新媒體發展的大潮。
在實際操作中,天中晚報社利用新媒體來鞏固紙媒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利用新媒體加強報紙新聞上,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擴大新聞源。通過騰訊QQ、微信、微博這些平臺搜集新聞線索、擴大紙媒新聞來源。
推送報紙新聞。通過官方微博、微信推送報紙新聞內容。微博每半小時推送一條、微信推送6至10條第二天報紙刊發的新聞,引導微博、微信用戶閱讀報紙新聞。
豐富報紙版面。《天中晚報》先后在報紙版面開設“Q記在行動”、“我來答”、“我跑腿”、“幫你辦”等專欄,刊發記者根據QQ、微信、微博線索進行采訪后的報道。開設“V報”專版,刊發記者整理的來自微信、微博的讀者直播、熱微新聞等。加強了與網友的溝通,豐富了報紙版面。
實現重要新聞的延伸閱讀。與駐馬店網、天中驛站網合作,在網站上開設專門版面,每天選出當日重要、可讀的新聞在網站上推出其延伸閱讀部分,通過二維碼掃描的方法,對這些新聞進行推送傳播,根據網站跟帖情況整理讀者反響,跟進后續報道。
提高影響力。利用與騰訊、新浪等國內知名門戶網站的良好合作關系,積極推送報紙刊發的重要新聞,提高報紙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如2013年12月30日,記者采寫的新聞《孕婦街頭產子》在報紙上刊發后,通過微博、微信平臺推送、轉播,該新聞被騰訊網推為當日新聞頭條,隨后全國數十家網站和報紙轉載。
在處理新媒體與紙媒的發展關系上,天中晚報社一方面發展新媒體,通過培養全媒體記者,發揮新媒體“短、平、快”、“即時性”等優勢,搶占新聞制高點,一方面對紙媒進行改革,改變紙媒過去快餐式的新聞消費觀念和方式,強化新媒體所不具備的深度報道以及深閱讀的不可替代性。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突出傳統優勢,留住紙媒的根本。
堅持新聞專業主義,提升權威性和公信力這一紙媒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是突出地方性。加大地方新聞版面比重,壓縮了電訊版面,從版面上保證地方新聞在整個報紙中占到絕對優勢。其次是突出“可讀、有用”的新聞價值觀。改變過去以社會新聞為主打,輕視政務新聞、民生服務新聞的思想。壓縮社會新聞版面,重點做有分量的鮮活的現場新聞、突發新聞。充分利用方正暢想移動采編系統,通過官方微博、微視推送即時現場新聞與報紙新聞的相互配合,力爭做到社會新聞的速讀與深閱讀的結合。其次是提高政務新聞、民生服務新聞的分量,以可讀的新聞形式,及時有效地傳遞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聲音,加強地方黨委、政府與民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報紙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再次是嚴打新聞“四假”。確保新聞的真實性,牢固樹立紙媒新聞權威性的核心價值。
精做深度報道,打造獨家新聞。一是取消版面新聞條數限制,把重要新聞一次性盡可能做深做透。國際國內新聞事件講究二次創作,比如《最可讀》、《大事件》等,既要求單稿,又要求獨樹一幟。二是精心打造獨家地方新聞的深度報道。采取編委、業務部室主任、資深記者帶隊,組成近10個深度報道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每月至少選報2個以上選題,經過編委會討論通過。這些報道注重地方性、獨家性,在深入調查,廣泛采訪的基礎上,對事實客觀分析,為讀者帶來了獨特的感受,強化了紙媒的品牌力量。
事實證明,在發展新媒體的過程中,留住紙媒根本,走新媒體與紙媒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之路,在現階段是符合《天中晚報》實際的,也是《天中晚報》能逆勢而上、取得較好業績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