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文 羅雪琴 譚志雄 龍細妹 吳玉環 周小紅 王旭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d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心肌發生嚴重持久的缺血導致局部壞死,以持續而劇烈的胸痛為特征,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病情兇險。由于AMI的發生、發展和預后與心理狀況密切相關,AMI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1]。有調查顯示,患者在急性期出現精神心理異常者高達75.9%,其中焦慮是最常見的心理反應[2]。這種焦慮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與治療效果,使病情加重,康復時間延長,同時還加重了家屬的心理、生活負擔。目前已有研究對患者的焦慮進行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少采用中醫護理解決。本研究采用耳穴貼壓聯合五音療法對AMI患者焦慮情緒進行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0月在本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AMI患者,經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篩選出有焦慮癥狀的患者80例作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首次發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急性心肌梗死命名及診斷標準;(2)意識清楚,對醫務人員依從性較好;(3)無嚴重的心、腦、腎、肝臟、內分泌疾病的患者;(4)對耳穴貼壓可以接受,無過敏者;(5)完成SAS量表后,經評估分值>50分者;(6)年齡40~80歲,男女不限;(7)同意參加此項研究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治療的依從性差,不同意接受研究者;(2)外耳有潰瘍、濕疹等皮膚破損、炎癥者;(3)意識不清、精神失常者;(4)完成SAS量表后,經評估沒有焦慮。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4例,中學24例,大專及以上22例。婚姻狀況:在婚68例,離異、喪偶各6例。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病情及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治療和健康指導,加強心理護理,給予心理安慰。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耳穴貼壓聯合五音療法。(1)耳穴貼壓:患者入院后由護士向其講解耳穴貼壓的目的和方法,根據干預的目的和辨證分析結果,確定選取神門、心、交感、皮質下等耳穴。方法:于入選后當天開始耳穴貼壓,用耳棒取耳穴敏感點,并用壓痕作為標記。用75%乙醇酒精棉球對全耳廓消毒,棉球不可過濕,貼壓時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止血鉗夾取沾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對準壓痕貼敷好,用指腹輕輕將貼壓好的穴位壓實,指腹呈順時針方向帶動穴貼處皮膚旋轉,以患者有酸、麻、脹、痛、熱感或微感刺痛為度。囑患者每天定時反復按壓刺激穴位3~5次,每次每穴1~2 min。按壓時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膚,造成感染。若患者不便可由研究者來操作。每次貼壓一側耳穴,隔天更換,兩耳交替。(2)五音治療:根據中醫整體理論和五音療法理論,采用宮調(DO)式樂曲《春江花月夜》、《閑居吟》、《秋湖月夜》等,囑患者全身放松、閉目養神,音量不超過50分貝,并盡可能保持環境安靜。五音治療每天上午30 min,晚間30 min。耳穴貼壓、五音治療均1周為一療程,共干預2個療程。
1.3 評價方法 采用華裔教授Zung編制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效果評價[3]。該自評量表分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其中正常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631,P<0.01),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評分情況比較(s)分
.14.92 P值 >0.05 <0.01
耳穴貼壓法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基礎有兩個方面:一是中醫腑臟經絡理論,《內經》記載:“耳者,宋脈之所聚也。”耳與十二經絡關系最為密切,耳廓雖小,卻是諸經通過、終止、匯合的場所[4]。由于經絡與耳廓關系密切,通過刺激耳穴可引起相應經絡感傳,疏通經脈,調節臟腑功能,使其功能趨于平衡。二是神經學基礎,耳廓表面分布著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是耳穴與五臟六腑、四肢聯系的重要途徑。利用各種方式刺激耳穴,通過神經體液途徑,改善機體各器官的功能狀態,便可促進疾病痊愈、達到臨床治療作用。本研究選取的耳穴為神門、心、交感、皮質下,其中神門耳穴是調節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要穴,可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有益氣、養血、鎮靜安神的功效。心主神明,可益氣寧神,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緩解焦慮緊張情緒。皮質下是調節大腦皮質功能的要穴,用于治療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致的疾病,如神經衰弱、抑郁、焦慮、情緒不穩定等。交感通過對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作用,起到鎮靜安神效果,主治眩暈、失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以上諸穴合用,可起到運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使氣血平衡,經氣通暢,扶正祛邪,改善人體精神狀態和免疫功能,達到鎮靜安神、調暢氣機、理氣開郁、緩解焦慮的功效。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年前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史記》有云:“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中國傳統的五音療法是根據陰陽五行理論,把宮、商、角、徵、羽五音分別與五行、五臟、五志相對應以調節身心的音樂療法。臨床研究發現,通過音樂產生的特定頻率、節奏,可調節人體大腦皮質,提高神經和神經體液的興奮性,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消極的情緒狀態轉化為積極情態。基于這種原理,音樂治療被廣泛用于某些身心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失眠、頭痛、焦慮、憂郁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陸柳雪等[5]指出術后進入ICU的患者聆聽音樂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由中度減為輕度,SAS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E-NA等[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音樂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水平和緊張狀態,對患者的精神情緒發揮調節作用,恢復患者的心理平衡。本研究利用五音配五臟、五臟配五行、五行配五志、五臟相生的道理,采用宮調(DO)式樂曲對AMI患者焦慮情緒進行治療,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身心同治、形神合一的文化治療優勢。
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為(44.57±6.9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2.17±6.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耳穴貼壓聯合五音療法能明顯緩解AMI患者的焦慮程度。已有研究顯示,應用耳穴貼壓可明顯減輕肛腸科圍手術期患者的焦慮程度,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術后恢復[7-9]。而音樂療法被廣泛應用于身心疾病和心理疾病,療效顯著。本研究采用耳穴貼壓聯合五音療法,并施以恰當手法,能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起到鎮靜安神、抗疲勞、抗焦慮的功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有利于疾病的轉歸,對治療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耳穴貼壓和五音療法是祖國傳統中醫特色護理技術,操作簡單方便易行,無任何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值得進一步推廣。
[1]Huffman J C,Smith F A,Blais M A,et al.Anxiety, independ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s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cardiac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 cardial infarction[J].J Psychosomat Res,2008,65(6):537-563.
[2]Ramos I,Fernande P F,Fai I.Predictive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nchaemic cardiopathy[J].Eur J Epidemiol,2001,17(8):835-840.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0-152.
[4]單秋華.耳穴貼壓療法[M].濟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2.
[5]陸柳雪,譚耀坤,陳立新,等.音樂療法對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8:15(6):81-83.
[6]AE-NA Choi,Myeong Soo Lee,Hyun-Ja Lim.Effects of group music intervention 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relationship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 pilot study[J].J AVTERN Complem Med,2008,14(5):567-570.
[7]劉小紅.耳穴貼壓對肛腸科圍術期病人焦慮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3):805.
[8]黃家芹.王不留行籽耳穴貼壓療法臨床治驗三則[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98-99.
[9]韓曉玲,蔡暉.指壓聯合耳穴埋籽緩解普外科術前焦慮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12,29(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