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從越 王凌雪 馬琳娜 蔡 娜 劉 敏 趙芝榮 王 丹
電子病歷推動臨床輸血科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康從越 王凌雪 馬琳娜 蔡 娜 劉 敏 趙芝榮 王 丹
數字化醫院的建設中電子病歷的應用推動了輸血科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發展,協調促進了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輸血質量管理工作達到法制化、標準化、設施規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管理水平。
數字化醫院;電子病歷;臨床輸血信息化管理
電子病歷的使用及無紙化存儲,是數字化醫院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數字化醫院建設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輸血科管理工作比較繁瑣,且由于血液的特殊性,微小的失誤可能造成嚴重的輸血事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輸血科是連接醫院、患者、血站的紐帶和橋梁,建立先進的輸血科信息管理模式已成為輸血科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在輸血科為臨床提供血制品時,醫務人員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來指導血制品的合理使用時,可直接提取的電子病歷,使患者資料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取代了以往調取病歷或電話找醫生的麻煩。
輸血作為一種臨床治療手段,輸血科主要承擔著日常臨床輸血、血漿置換、血細胞單采治療、自體血采集保存、直接抗人球實驗、ABO正反定型復查、Rh血型、抗體篩檢項目等工作。提高臨床輸血管理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輸血相關差錯、準確快捷的信息反饋,以及優化操作程序和加強質量控制等環節是安全輸血的關鍵[2]。近期根據我院數字化醫院建設、電子病歷無紙化存儲及臨床輸血工作的需求,研發了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Information System,CBTIS),并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醫院檢驗信息管理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醫院信息辦公管理平臺(Hospital Office Automation,HOA)、電子病歷管理平臺(Hospit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Platform, HEMRMP)五系統無縫連接(圖 1)。輸血科終端分別置于配血室、發血室。

圖1 五系統無縫連接后臨床用血流程示意圖
安全輸血必須強化各環節質量管理,以往輸血科各項工作大多為手工操作,大量數據采用手工記錄或僅使用計算機作為表格處理工具,工作人員壓力大。在血液入庫、配血、患者輸血醫療文書管理、血液出庫等多個環節操作繁瑣難免失誤,出現醫療差錯[3]。據文獻報道,輸血相關資料需保存10年[4]。人為差錯占輸血相關差錯的50%,在實驗室自身的血液標本處理過程、貼標簽過程和血型鑒定、血液篩查或合血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這些差錯[4]。早在2002年我科就使用了HIS及LIS系統,輸血前檢查通過LIS系統發報告、記賬收費,血液出入庫采用傳統登記本,配血與發血手工登記,按照《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查對制度》要求,為了避免差錯,科室規定每一步工作都要復查,雖有 LIS、HIS系統但未能實現數據共享;未能與業務相關科室實現互聯;加上業務的發展,功能也不能滿足日常需求,維護工作就會顯得困難。
CBTIS設置了輸血申請、血液出入庫、配血處理、驗血、用血管理、統計查詢、系統維護七個模塊,均符合技術質量規范的要求(圖2)。

圖2 CBTIS(臨床輸血信息管理系統)示意圖
2.1 用血申請接受臨床科室“臨床輸血申請單”后,從申請日期中自動提取患者信息,提取用血申請登記。通過血液字典與全院臨床醫生共享庫存血液情況,以保證臨床用血。
2.2 配血與用血根據“臨床輸血申請單”信息選擇血液成分,嚴格執行“雙人雙配雙簽”,進行配血試驗相合后保存。系統自動記費隨操作完成。配、發血單通過虛擬打印進入電子病歷歸檔。輸血反應數據在醫生工作站完成后直接上傳電子病歷歸檔。通過用血管理、出庫管理功能實現血液制品各種出庫方式的處理。
2.3 患者病歷檔案管理輸血科接受臨床科室“臨床輸血申請單”后,住院患者及急診患者錄入 ID(IDentity身份標識)號直接從CBTIS讀取患者信息,優化以往住院患者與門診、急診科患者系統未整合不能共享信息的弊端,只需要 ID號建檔錄入患者信息,方便管理。
2.4 大量用血申請(綠色用血通道) 在急診或手術臨床用血科室接受“大量用血申請”后,第一時間開通“綠色用血通道”及時配、發血液。臨床醫生同時從OA系統中直接進入醫務部——質量管理科——大量用血申請電子流程審批程序。整個過程系統借助短信通知輸血科主任會診、醫務部門相關領導審批,及時高效完成審核程序,歸入電子病歷。
2.5 備血出入庫管理輸血科接受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時,使用掃描系統將血液中心提供的條碼數據導入。實現了能夠與機構外部血液中心交換和共享血液信息的功能。血液出庫有正常出庫、配血合格后自動出庫、調整出庫、血袋破損進行內部處理、退回血站(針對血液質量問題退回血站)。
2.6 查詢統計查詢系統設計了血液庫存、血型、成分用血比例、各科用血成分及血量、輸血反應數據、不規則抗體的統計等,主要用于輸血科制訂用血計劃,避免血液浪費,不僅方便醫院掌握臨床各科合理安全輸血數據,而且能夠及時解決臨床輸血中的問題。
2.7 系統維護實現了血液字典錄入、血液修改(手工錄入補充)、修改口令、血液成分與價表對照等功能。
CBTIS依照衛生部《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分標準》試行版要求進行流程優化改進后,使輸血科與醫院內部各部門間有效協同工作。應用CBTIS在采集標本、核對、血型鑒定、不規則抗體篩查、交叉配血和發血時,采用條碼掃描技術,其環節簡單、準確,特別是在配合臨床搶救、手術緊急用血過程中,系統開設了綠色用血通道,能夠快捷、準確、爭分奪秒地完成工作。為臨床醫生搶救工作節省了時間,同時也為患者在生命線中的賽跑助了一把力。為了達到醫院管理系統總體規劃的要求,滿足醫院全面管理的需要,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時電子病歷的推廣促進了CBTIS的全面發展。在應用的基礎上,功能日漸發展完善,為輸血科日常管理提供了安全、方便、智能、準確的保障。
目前電子病歷雖已廣泛應用,但真正掌握并應用較好的不是很多,在電子病歷信息系統集成化、接口標準化、數據通用化和應用廣泛化等方面仍面臨一定的問題。作為全國數字化示范醫院,應繼續挖掘、提取電子病歷發展潛能,以此推動以電子病歷應用為基礎的數字化醫院建設與發展[1]。目前輸血科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力爭不斷完善CBTIS系統,為實現輸血過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及追溯性而不斷努力。
[1] 石德光,王景明,李永中,等.電子病歷在數字化醫院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2):140-141.
[2] 趙國華,趙維奇.臨床安全輸血管理信息系統的創建[J].中國醫學檢驗雜志,2004,5(4):361-362.
[3] 張洪濤,郝軍,吳明,等.“軍衛1號工程”輸血管理分系統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2,15(1):68-69.
[4] R.R.Sharma S,Kumar S.K,Agnihotri.與輸血相關的可預防差錯的來源[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2,25(2):180-182.
R197.324
B
1673-5846(2014)01-0173-03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醫院,陜西西安 7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