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煙風起
前段時間,我的同事娜娜因瑣事與老公拌了幾句嘴,情緒低落。偏偏她上課時有兩個男生進教室晚了幾分鐘,娜娜大怒,把他們罵了一頓。期間,有名學生試圖解釋,可娜娜壓根兒聽不進,還說他頂嘴,并責令他們放學后寫檢討。下課后,娜娜接到學校圖書館管理員趙姐的電話,請娜娜表揚今天遲到的兩位學生。原來,課間他們看到趙姐在搬書,便主動去幫忙,一直搬到上課才匆忙跑回教室。既然這
樣,可不能冤枉孩子,娜娜立刻把兩名學生叫來,當面向他們道歉。孩子們原諒了她,不過,他們做完好事后的愉快心情卻沒能再找回來。
認錯歸認錯,娜娜這壞毛病依然沒改。她心情好時,全班同學都一身輕松;她心情不好時,大家則膽戰心驚,因為不知道這枚“不定時炸彈”何時爆炸。時間久了,家長們知道了這種情況,就去校長那里反映。一天,娜娜一臉郁悶地找到我,說她其實很愛學生們的,甚至愿意周末免費給他們輔導功課,只不過心情不好時控制不住情緒,可為什么學生不感恩、家長不領情,為這點小事還去找校長呢?我說:“這是兩碼事啊。課余時間幫助學生,是你品德高尚;工作時間態度端正,可是你的責任哦。上課怎么能帶入個人情緒呢!”聽我這么說,娜娜便不說話了。
說起來,娜娜并不是個例。許多女性都會或多或少把個人情緒帶入工作中,高興時工作情緒高,煩惱時工作情緒低。可女性忘記了,職場并不是家,進了單位就應該盡快調整為“工作模式”。比如,我的好朋友詹妮就因為模式不清,在工作時玩走神犯下大錯。詹妮在一家公司做副主管,業務能力很強,上司對她
青睞有加。可詹妮是不折不扣的電視劇迷,經常把熱播劇下到自己的蘋果手機上,工作不忙時就捧著手機看。我聽說后勸她要注意場合,工作時間看電視是大忌。可她總是不以為然:“不就是打發時間嘛!又沒耽誤工作,怕什么!”一天,她正津津有味地看熱播劇《大丈夫》時,來了一筆大業務。詹妮立刻放下手機,撲到電腦前忙活起來。可人雖然在那兒,腦子卻還停留在電視劇上,不知不覺便走了神。詹妮走神的結果是弄錯了一個特別重要的數據,給公司造成了幾萬元的損失。上司盛怒之下給她開了一個大罰單,還讓她在例會上作檢討。給公司造成損失、被罰錢還要做檢討,還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年底升職……看著這“蝴蝶效應”,詹妮的腸子都悔青了。可是,這又能怪誰呢?
在職場中,工作就是我們的重心,出差也不可以敷衍了事。這不,我表妹曉曉和幾個同事去上海出差學習,別人都特別重視,把它當作學習充電的機會,曉曉卻把重心放在了購物上,三天兩頭曠課去購物,什么高級服裝、名牌包包,賓館的桌子上、柜子里都是她的“戰利品”。用她的話說:“出差嘛,就是出來放松的,讓自己那么辛苦干什
么!”即便偶爾不曠課,她的“學習”常態是接打電話,因為她得“遙控”在家的老公如何照顧三歲的兒子啊!出差歸來,別人很快就把新學的內容用到了工作中,曉曉卻依然什么都不會,被領導不點名地批評:“有些同志,把出去學習當成游玩,我們這里可不是旅游公司!”傻了眼的她終于意識到,把“私人模式”混入“工作模式”,對工作的影響是多么嚴重!
女人進入職場,就不再是單純的女人,而是一個中性的社會人。在家里,女人可以一心多用,干家務、伺候丈夫、照顧孩子都不耽誤,但在職場上,對不起,請調整狀態,設置為“工作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