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世
律師說法
憑借條追討婚內“借款”,本案中的董虎有欠條在手,卻輸了官司。兩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似乎也讓人們難以理解。本案的關鍵在于: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特定關系下,如何認定夫妻間的借貸關系。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企業或其他組織之間,出借人出借款項,借款人到期返還借款并按約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為。借貸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須以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為前提,即雙方須形成借貸合意,且必須實際交付相應款項。當事人基于借貸關系主張返還借款的,應當對借貸合意、款項交付等要件承擔舉證責任。生活中,借貸關系的成立,也是一方出具欠條,另一方給付款項。在通常情況下,能夠證明借貸關系成立的證據主要是欠條,有時還是唯一的證據。
但是,對于夫妻間的借貸關系,因夫妻間的特定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不能用通常的標準認定雙方的借貸關系。法律并不排斥夫妻間的相互借貸行為,但在支持一方主張夫妻間的借貸權利時,基于夫妻財產共同共有制原則、防范道德風險的考慮,對于夫妻間的借貸行為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夫妻間的借貸資金,可能是夫或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也可能是夫妻存續期間的收入。對于利用夫或妻的個人自有資金出借的,只要有證據證明,依法應當準許。對于以夫妻存續期間的收入出借的,滿足人民法院支持權利人要求,必須具備如下條件:一是有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歸各自所有的書面約定,以排除夫妻財產共同共有原則的適用;二是權利人主張的出借款項確有證據證明已經交付。
從董虎的舉證來看,其僅提供了林倩書寫的欠條,但該欠條指向的法律關系不明,未明確指向系借貸關系?;趥€人間借款系實踐性合同、董虎與林倩曾系夫妻關系、訟爭借款發生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董虎并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出借資金系其個人資金等原因,為有效防范道德風險的目的,江蘇省海安縣人民法院要求董虎對該欠條證據進行補強。但是,董虎并未提供補強證據,故該欠條的證據效力難以單獨認定。另外,董虎與林倩在“婚姻協議補充條款”及訟爭欠條形成時,雙方關系已有裂痕,在此情況下,董虎仍向林倩出借大額現金理應慎之又慎。借款后不久,雙方要分道揚鑣,在走上法庭解決離婚糾紛之前,協議約定“雙方各自名下的房產、車輛等財產及隨身物品歸各自所有”,約定具體、明確、沒有歧義。退一步說,即使董虎確實向林倩交付了訟爭的借款,在董虎認為系林倩主動提出要求離婚的前提下,董虎仍然作出上述承諾,只能理解為其對權利的放棄。根據以上條文,江蘇省海安縣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適用法律得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