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晶
家里的車送到修理廠了,我借車送9歲兒子去上學。沒想到他一看到車臉就綠了:“不坐這個破車上學!”在校門口見到同學,人家沒說什么,兒子緊張地解釋:“這不是我們家的車!我們家的車值70多萬!”我們一向把最好的留給兒子,但也教育他不能貪圖享受,要節約和低調。但實際上他還是這樣虛榮,該怎么辦?
是誰告訴他車值70多萬?是誰“一向把最好的留給兒子”?一面培養他的虛榮心,一面卻在“教育他不能貪圖享受,要節約和低調”,這種言行不一的教育和自相矛盾的要求,孩子當然覺得70多萬的車才配得上他了。孩子本無高低貴賤的觀念,是成人的世界觀太虛浮,才導致孩子的虛榮和功利心。
試問:家長是否也有嫌棄別人開“破車”的時候?是否時刻把誰買了大別墅掛在嘴邊?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治療孩子的虛榮和攀比,家長自己先得檢討,注意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不要讓孩子覺得金錢無所不能。為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不該花的一定不花,不該買的一律不買;少在和孩子共處的場合穿戴名牌并討論其價值,別動不動就去大飯店用餐,少用車接送他上學;讓兒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多帶他了解父母的工作環境,父母掙的錢的用途是什么。告訴他:有錢人不是為了讓自己過的多有“面子”,而是為社會積累財富,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可以的話,寒暑假讓他去農村體驗一下生活,由此提升他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只有家長覺悟了,才能讓孩子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