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
絕望的妻子與疲憊的丈夫
“如果知道結婚后是這個樣子,我還不如單身一輩子!”剛坐下,丹妮就說出了這句話,咨詢室的氣氛一下子凝住了。丈夫文成很不安,緊緊盯著妻子,就怕“離婚”兩個字從她嘴里蹦出來。
“我知道你一直對婚姻不滿,但我真的盡力了。”文成看起來疲憊而茫然,“我真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要星星,我都能給你摘下來!”
文成是某國有銀行大客戶部的經理,平時工作非常忙。丹妮在一家公司做文秘,他們的兒子今年3歲。
我問:“我很想知道,你們來到這里期待會發生什么呢?”
“我想讓他知道,無論工作多忙,對這個家他都應當負起責任!”丹妮抱怨文成是個工作狂,對家庭沒有責任感。自己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陪孩子玩兒、開車接送孩子上幼兒園……
文成聽不下去了,委屈地說:“蘭老師,丹妮確實是個好女人,是標準的賢妻良母。但是,我自問做得也可以了:我不抽煙、不賭博,不找女人,除了必要的應酬,從不喝酒。我辛辛苦苦地工作,賺的錢都給媳婦花,沒存過一分私房錢。只要有空,我就陪孩子玩。難道這樣還不算是個好男人嗎?”文成頓了一頓,轉向丹妮開火:“你說你辛苦,可我也沒閑著!上周末送兒子去練琴,兒子上課那3個小時,我頂著太陽跑了幾個客戶!餓了就在外面吃個卷餅,連民工都不如!都挺累,你鬧什么啊!”
“要光是累,我也能受得了。可我就不明白了,你為什么對我的付出一點兒都不感激?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做的飯菜能趕上大廚水平,在你面前一聲好都落不下!讓你早點兒回家怎么就這么難……”丹妮氣得渾身顫抖,“嗚嗚”地哭了起來。
看到妻子哭,文成先是一愣,然后,在她后背上輕輕地拍著:“好了,好了,是我錯了!這不是來解決問題了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丹妮瞥了丈夫一眼,但沒有拒絕他的安慰。從他們自然親昵的互動中看得出來,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這個婚姻還有救!
怎么做才算對家庭負責任
“文成做什么事,你才覺得他是在為這個家庭負責任?”等丹妮的情緒穩定下來,我們繼續剛才的討論。
“有一次,文成沒有加班。吃完晚飯,他把水果切成小丁兒,和兒子拿牙簽比賽扎著吃,看誰吃得快……孩子玩得特別高興!我當時感覺很溫暖,這才像個家!可是,這種事是鳳毛麟角,他永遠在加班!”丹妮說著說著,又激動起來。
“噢,聽你這么說,只要他能在家,表現得也還不錯!”我盡量抓住他們之間積極的東西。
“蘭老師,我在外面真的沒閑著。干我們這行的,要是半個月不聯系,客戶可能就是別人的了,工作壓力太大了。”文成急于解釋自己的缺席,“我總想著,等我熬成副行長,賺的錢多了,丹妮就可以辭職在家享享清福,她也不用這么累了……”
“我從來沒打算放棄工作!你許下的那些愿望,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丹妮的態度很堅定,矛盾再次被激化。
顯然,夫妻倆對于“責任感”的理解是不同的。文成認為,有責任感的男人要給妻兒提供足夠的物質支持,所以,他極度渴望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丹妮認為,有責任感的男人要經常參與家庭活動,所以,她格外注重生活的細節:比如丈夫陪孩子多長時間,能否和自己一起做家務,夫妻能不能保持親密……
“您看,我們總是說不到一起去!”文成沮喪地說。
“你們都愛著對方,這是毋庸置疑的。你們的期望都沒有錯,可惜的是,都只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看不到對方的需要。”聚焦治療的首要原則是:“沒有壞,就不要修。”只要移除這種視角轉換障礙,讓他們一起朝著新目標努力就好。
“在河的對岸,有一座特別美麗的別墅,你們都想走過去共同幸福地生活。現在,你們必須彎下腰拾起東西來搭一座橋,通向我們遠方的愿景……現在必須找到第一塊磚頭,你們最近一次相互感覺比較好的時候,都在做什么?”我想拓展夫妻關系中積極的一面。
“一周以前吧。文成回家時,孩子已經睡了,我正在看電視。他走過來,坐在我身邊,陪我聊了一會兒……”丹妮努力地回憶著。
“噢,挺不錯的,然后呢?”我問道。
“他還抱著我親了一下。”丹妮特別不好意思地說。
“他抱你的時候,你在想什么?”
丹妮非常坦誠地說:“男人就是這樣,對你有那方面需要才來哄你,現用現交!平時,他可沒有這么殷勤!”丹妮呶呶嘴,不說話了。
“哎,你想多了!”文成尷尬地解釋,“那天晚上,你窩在沙發里,抱著一個長耳兔抱枕,腳上穿了一雙小兔拖鞋,睡衣也毛茸茸的,我覺得你特別可愛,所以才會忍不住抱你,親你啊!”
“啊?居然是這樣!”丹妮的臉“唰”地紅了,眼里卻蕩漾著幸福的水光。
丹妮把文成對事業的功利,投射到了夫妻關系中,以自己的視角推測對方所有行為,所以才會不停地怨恨、糾結和指責。這個誤會讓丹妮發現,她自己的認知也需要修正。
“文成做什么,能改變你這樣的想法?”我幫助丹妮梳理自己的想法。
“不能回家吃飯時,主動打個電話給我;回家后,問問我和孩子一天都做了什么;減少工作量,多陪陪我們……讓我能夠感覺他在關心我,也讓我參與到他的生活中。我總覺得,這才是夫妻呢!”丹妮特別誠懇地說,同時望向文成。
“這些要求都挺合理的。既然丹妮并不需要我升職,那么我也沒必要那么拼命,其實我們的錢夠用了。以前我回到家,要么發現她板著一張臉,一副要跟我算賬的架勢;要么就是忙著收拾屋子、擦地板……忙得團團轉。當我好不容易抽出一點兒時間時,我希望那段時間是輕松和愉快的。我們可以請鐘點工來幫忙做家務,我只需要她溫柔地陪我看看電影,聊聊天,理解我對這個家庭的付出就可以了。”文成說話時,丹妮一直若有所思。
“好吧,我也怕自己老板著臉會顯老呢!鐘點工的工資,拜托你來賺哦!”丹妮說完,調皮地笑了,文成也忍不住笑了。
這對夫妻,終于不再爭論責任的對與錯,而是把目標集中在具體要做出的改變上。第一次咨詢結束后,我讓他們在生活中記錄一些對方做的事情:他/她做了什么讓婚姻變得好一點。并且限定他們只記錄、不討論。
沿著正確的方向走,才能到達幸福的河對岸
兩周后,文成和丹妮回到咨詢室時,氣氛明顯輕松了很多。
丹妮先說了令自己感動的事:這半個月,文成加班的時間少了一半。每天都給丹妮打電話,告訴她幾點回家。偶爾有應酬,還會問她和孩子想吃什么,給他們捎回來……周日上午,文成把她和孩子送到大悅城,自己坐在淘氣堡外面等他們。中午,大家還一起吃了飯。
文成感覺家里氣氛輕松多了。有鐘點工的幫忙,丹妮從繁重的家務活中解脫出來,不再那么疲憊。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耗費幾個小時做一頓法式大餐。周三晚上,丹妮說:“早晨我忘了化排骨,咱們吃點兒簡單的吧!”然后,夫妻倆一邊吃打鹵面,一邊閑聊。晚上,還一起用投影儀看了老電影《廊橋遺夢》。文成滿足地說:“就好像回到初戀的時光了。”
我真誠地表揚了他們的努力,然后告訴他們聚焦治療的第二條原則:一旦知道什么起作用,就多做;一旦發現什么不起作用,就少做。在這次咨詢中,我們共同回憶了美好時刻,努力引發、強化、放大和拓展這些良好的變化;一起討論這些積極變化的細節,探究文成夫婦對它們所賦予的意義。
我讓文成夫婦練習如何表揚伴侶為改善關系做出的努力,鼓勵他們對彼此的關系抱有更積極的希望。“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丹妮問我。我把問題拋了回去:“你可以和文成一起商量,要想走到河對岸,要怎么升級自己現在的行動。”最后,我提醒他們,不要把步子邁得太大。只要彼此都有愉悅的感受,就表明他們一直在正確的路上前進著。
文成是個上進的好男人,丹妮是個勤勞的好女人。兩個好人之所以婚姻出現問題,是因為彼此不了解對方的真實需要。文成想要的不是一個保姆,而是一個能夠給他帶來愉悅、輕松感受的妻子;丹妮想要的不是金錢,而是丈夫的關心和陪伴。了解伴侶的真實需要,對于經營婚姻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沿著錯誤的方向走,哪怕把自己累死,也不會走到幸福的河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