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多學習,多運動
隨著年齡老去,很多叔叔阿姨覺得腦子不夠用,認為自己越老越糊涂。專家說,這是一種誤解。她在門診里遇到過一位99歲的老人家,還在給家里的公司做出納,算賬算得特別厲害。大腦用得越多,人越聰明。退休后,如果只是吃飯、睡覺、看電視,大腦自然會退化。
聰明,從字面上理解是耳聰目明。好的聽力和視力,能夠幫助老年人有效學習,改善認知儲備,預防認知功能的減退。所以,及時矯正聽力和視力,對于防治老年癡呆非常重要。聽力不好的老人,建議戴上助聽器;視力不好的老人,建議配上老花鏡。假如有嚴重的眼病,可以用手代替眼睛來觸摸世界,讓各個感官不斷地接受各種各樣的刺激。
任何形式的學習,都對預防癡呆有幫助。專家建議老年人要有豐富的生活內容。比如,過去做藝術的,退休以后做做數獨;過去是醫生,現在學學畫畫;過去是從事數學專業的,退休后多學習語言、音樂,做做運動……讓大腦所有的功能區都興奮起來。
豐富的社會活動,多與人交往,多走步,對人的大腦都有好處,建議每天走5公里路。2000年初,英國BMG雜志就發表過這樣的文章,每天走路5公里和走路很少的人比,癡呆發生率差別很大。
動動手,做游戲
游戲中也有健康智慧,借助游戲,我們可以做各種鍛煉。
做數獨游戲,譬如填寫報紙上的九宮格;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成語接龍。算賬是一個刺激大腦的過程,最好每天記賬。比如買菜時,問問西紅柿多少錢一斤,算算自己買了多少斤,花了多少錢。在家里,子女可以和老年人一起玩簡單的加減游戲,比如問老人:“52減17是多少?47加82是多少?”一個簡單的加減游戲,既能鍛煉老人的大腦,又能溝通雙方之間的感情。
除此之外,任何形式的動手活動對防止大腦的退化都有好處。比如織毛衣、做拼圖游戲、撿豆子等等。撿豆子游戲,是先把紅豆和綠豆混在一起,然后在規定的時間里,把紅豆撿起放在左邊盤子,把綠豆撿起放在右邊盤子。最好能夠兩只手一起來撿。豆子越小越好,因為這樣撿豆子時就需要更精細的動作和更高的注意能力,還能夠改善精神運動速度,這個活動是非常好的。老人開始撿豆子時,動作可能比較慢,家人遇到這種情況,要多鼓勵他:“你做得很好,你已經很快了!”這樣,老人會做得越來越好。
提高精神運動速度,即讓兩只手都活動,并且盡量快速地活動,對防止認知功能衰退非常有幫助。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打麻將。因為打麻將是多項認知功能的同時訓練,既結合了動手的能力,又訓練了腦的記憶、計算,邏輯推理的能力。不過打麻將的時間不宜過長,每天一兩個小時就夠了。時間太長,可能會導致老人的下肢出現問題。
專家還給大家介紹了一種翻牌游戲。具體玩法是:將3對牌,隨意地排成兩行,比如第一行是“2、3、4”;第二行是“4、3、2”。先看5秒,記住數字和位置,然后把這6張牌都扣過去。要在規定時間內,把成對的牌一起翻過來。比如,把第一行和第二行的“2”一起翻過來。練好3對牌后,可以逐漸加大難度,翻4對牌、5對牌……沒事和老伴兒在家里玩,既有趣,又能鍛煉記憶力。
老人還可以玩疊杯子游戲。準備綠色和藍色兩款塑料杯,每款6個。兩只手一起收杯子,左手將6只綠色杯套在一起;右手將6只藍色杯套在一起。收好后,再迅速地將12個杯子分離,疊成兩個金字塔造型。反復疊和收,做得越快越好,能夠訓練精神運動速度和注意力。沒有塑料杯子,可以用一次性紙杯代替。
還可以用圍棋來訓練大腦。可以像撿豆子一樣,撿黑白棋子;也可以用棋子擺出不同形狀,自己不斷地增加難度。
玩游戲時需要注意,自己是在“玩”,不要把它作為競賽活動,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抱著輕松的心態來玩這些游戲,增強記憶、預防癡呆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