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海
摘 要: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舞蹈藝術走進人們的生活當中,對于舞蹈藝術的美學形態界定,對舞蹈藝術的鑒賞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本文針對具體的事例,通過對舞蹈本身審美品位分析總結,概括出舞蹈所具有的四種概念性的審美形態。
關鍵詞:形式美 內容美 至純 至樸 物我兩忘
舞蹈文化隨著經濟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人們的生活中,對于這本身既有歷史又隨時代變化的藝術,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停留其表面的視覺層面上,對于其審美意義上評判,可謂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樣社會現象的背景中,相對蓬勃的舞蹈藝術來說,對其藝術的理解與審美認識就顯得缺失和滯后,造成舞蹈藝術受眾體在接受上的千差萬別,從而引起美學評判、審美界定上的混淆和無章。針對于舞蹈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現狀,有必要通過舞蹈作品的個例品味形態進行界定和歸納,為舞蹈藝術的審美提供一認識視角。
一、 整齊劃一的形式美
“整齊劃一”的審美形態的舞蹈,多指群舞,這樣的舞蹈形式的作品,我們屢見不鮮。此類舞蹈力求在形式上創造出震撼的視覺形象,表現的內容不復雜,表現的情緒較單一,主題動作簡單鮮明。具有可縱性的單個動作元素,在齊跳的畫面形式中,突現出壯觀的氣勢。演員在富于變化的調度中穿梭往來,交替輪回,在不停的重復中強調明了的意思,營造出特別的氣氛。在整齊的舞蹈形式中處理出層次,如從單人舞到雙人舞,再到三人舞,再到眾人齊舞,運用了單個動作元素由寡到眾的集體擴大化,點到面整齊化的編導技法。演員在作品里只要求很好地完成預制的規范性動作,無需太多的內心挖掘,在流動過程中,熟練的完成預設的場景,烘托出場面,給觀眾以視覺沖擊。這類具有整齊性,熟練性,操縱性,動作語言預設性的作品,我們把它歸為具有相同審美藝術形態的舞蹈。
這類舞蹈作品我們接觸的很多,例如力士杯第三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中《新阿里郎頌歌》、《軍中蛟龍》等一些作品,突出的表現了作品在舞蹈形式上的追求,整齊畫面中表現出層次,流動中渲染出明了的情緒。作品《軍中蛟龍》中,象征操練射擊式的主題動作語言,不斷的,整齊的反復重現,由單人到雙人再到多人,不斷放大動作元素,闡釋出軍人與沙場的特殊紐帶和氛圍,彰顯出軍人如蛟龍般的藝術形象。整個舞蹈緊張激動,舞姿颯爽,威懾感人。再如:《千手觀音》,此舞蹈作品突出的表現出整齊性的、畫面性的美。它沒有復雜的情節,只通過對演員以及演員對舞姿的控制,用整齊而富層次的語言變化,營造出神仙般的氣氛,傾訴出東方文化所持有的奧妙情懷。
二、創設情景的內容美
人的肢體動作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它是舞蹈編導用來敘述故事,描繪情感的手段和載體,并結合服裝道具,燈光音響,空間調度,節奏控制,環境的營造等,呈示出豐富多樣的內容。在肢體動作語言風格方面,編導和演員可采用芭蕾舞語言,古典舞語言,現代舞語言等;在敘事的結構風格上,可采用散文式的,記敘式的,歌辭式的等等來表現。這類舞蹈作品多注重過程的敘述,多注重細節的描繪,多注重動作語言的提煉和刻畫,內容重于動作語言的量化,在語言的力度上著重傾訴,突出演員內心的獨白以及肢體語言所要表達的信號,明確所要表達的信息,給予觀者以體會得到的意味。
此類舞蹈形式不限,體裁也不限。例如張繼剛的前期作品《好大的風》,舞蹈語言運用東北秧歌,獨舞雙人舞群舞相結合,矛盾沖突明確,展開有序,并以悲劇的方式將舞蹈情緒推向高潮,并將矛盾在悲劇中解決。其中,男主人翁對舊勢力的抗爭,與戀人相處時的快樂場面,以及男主人翁性格形象的描繪,鮮明準確;女主人翁,她對愛人的依戀,對壓迫婚姻的抵抗,到自己拔刀自刎,塑造出在命運中掙脫桎梏,身單力弱卻內心剛強的女子形象;以及作品中對代表著黑暗勢力的眾人與傻子新郎的刻畫,揭示出悲劇的根源。整個舞蹈,動作語言精煉,敘述明確,條理清楚,表情達意,結構嚴謹,故事性強,是舞蹈作品在內容上追求美的典型代表。再如:《咱爸咱媽》,雙人現代舞,此舞蹈作品采用形散神不散的塑造風格,特寫式的將父親與母親的形象展現在舞臺。它緊密圍繞著兩者在社會家庭中的特殊關系,通過一根扁擔將他們牢牢牽連在一起,突顯出父與母之間的共同命運和感情紐帶。舞蹈注重語言的表達和刻畫,動作洗練,有明確的感情符號信息,觀者極易理解。《咱爸咱媽》是一部創設情景,力求內容美的成功作品。此類舞蹈突顯對作品內容的鍛造和對演員修養的需求。
三、至純至樸的審美形態
至純至樸的審美形態類的舞蹈作品多從人民勞動生活中自然產生發展演變過來,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區域性特點,是這類舞蹈藝術作品的社會性來源。此類舞蹈滲透著濃濃鄉土鄉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獨特的動律特征,演員的動作語言直接而坦蕩,無矯揉造作,情緒宣泄直白,表現就出具有原汁原味的、至樸至純的美。這類舞蹈大多未被商業性質的開發,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古樸狀態,保持著舞蹈藝術在源頭上所具有的純潔美。
如:江蘇蘇北農村的葳花船,就是一個有著地方特色的舞蹈個例。此舞蹈節目是在逢年過節時表演的群眾性的舞蹈。《葳花船》有兩個主要角色,一般一男一女,男撐船,女乘船,(女在船中,船是木結構的,輕便的可以用繩子挑在肩上),緊隨其后的是由鑼,小鼓,二胡等樂器的小型樂隊。在音樂的伴奏下,演員在模擬行船的過程中,逗趣表演。舞蹈風格活潑滑稽,表現出蘇北農村公公帶著兒媳或者男人帶著自己的女人趕集等生活場景。動作語言緊緊圍繞動律——葳(象失去重心的感覺),表現出船在水上,人在船上趕集場景。演員肢體動作豐富至樸,生活氣息濃郁,大眾化。展現出蘇北農村水道上的勞動生活。
再如:《云南印象》,是個極具影響的例子。楊麗萍將云南村寨里流傳至今,但面臨滅絕的舞蹈搶救挖掘了出來,她利用田邊耕作的農民當演員,服裝道具就地取材于民間,音樂擷取村寨田頭勞作時的小調和歡慶時的鼓樂,原汁原味的將民間的舞蹈搬上舞臺。動作語言原始而富激情,直接而富變化,舞蹈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原生態的美給人留下深刻的、震撼性的印象。
力求至純至樸的審美形態,是舞蹈藝術發展的旨歸,也是舞蹈藝術追求溯源的一種體現。此類的舞蹈作品,我們歸至為至純至樸的美。
四、物我兩忘的隨性美
此類舞蹈是舞蹈的高級境界,也可謂舞蹈的終極形態,多指獨舞(只有獨舞才有可能達到舞者自我內心的自我觀照,才有可能做到變化隨性)。舞者在舞動過程中,舞姿表現出超然,通透,隨性的質感美。舞者幾乎達到了物我兩忘,空靈通達。肢體感覺與心理境界達到了和諧統一,身及是心,心及是身。姿態動作變得純粹,隨心所欲,無法而又有法,每一個內心的激動都準確無誤的通過肢體傳達了出去,并向四周擴散出去,讓觀者極度感染和為之動容。
例如力士杯第三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中獨舞《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和《書韻》。其中《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運用維族舞蹈語言,糅合進舞者自身的心境和嫻熟的舞姿,使得整個舞蹈酣暢淋漓,色彩飽滿,渾然一體,無人為的匠氣,風格純厚。《書韻》運用古典舞的風格語言,借書法為底蘊,將書法的意境與古典舞的韻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表現出書法的奧妙與舞蹈的飄逸。舞者輕盈灑脫,舞姿圓潤通達,一氣呵成。整個風格隨風而飄,隨徑而行,連綿翻轉,晶瑩而富質感,混純而富力道,縹緲而富內涵。
對于舞蹈藝術形態的審美評判和鑒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闡釋,如果從舞蹈的主體—舞者和舞蹈的意味—風貌來進行品味的話,可將舞者在舞蹈中流動的質感和品質與舞蹈整體外貌上的風格品相綜合起來,可以給其在藝術造詣上劃分為具有金字塔狀的三個等第。
追求形式上的審美形態的舞蹈,注重動作的操作與累積,大多表現單一的情緒狀態,強調場效和畫面,舞者自身的參與表現境界不是很高,此類舞蹈歸為一范疇,在藝術造詣上當屬三個階梯中的底層;追求內容美的舞蹈,注重作品的思想和演員內心的活動,注重動作語言細節的描繪,強調情節與詩史的效果,舞者在流程中的狀態相對較高,此類舞蹈歸為一范疇,在藝術造詣上當屬三個階梯中的第二層;具有原生態審美的舞蹈,風格質感至樸至純,無雕鑿的痕跡,透徹明亮。舞蹈品相較之追求內容的舞蹈作品有勝出之處,而舞者的心境與舞蹈風貌幾近純潔,此類形態的舞蹈歸為一類,在藝術造詣上也歸屬三個階梯中的第二層;舞者將人的精神和某種思想與肢體完美的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整體風貌隨性通透,行云流水般的審美形態的舞蹈當劃為一類,此類舞蹈質地和風韻幾乎完美,在藝術造詣上當屬三個階梯中的頂層。
此四種類型,概括性的將舞蹈藝術從鑒別鑒賞角度進行了歸納,對舞蹈的審美形態進行美學分析和類別劃分,有助于提高舞蹈美學的評判和界定的藝術水準,對舞蹈藝術的審美鑒賞起到規范性的啟示作用,對人們欣賞舞蹈藝術起到消費的引導作用。
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