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摘 要:拉斐爾前派詩人畫家但丁·加百列·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用畫面中的鏡子,作為視幻空間和多重視角的形式載體,作為女性地位和現實境域的象征隱喻,作為自然主義的創作來源和社會文化的側面縮影,多層次地挖掘了這一對象的裝飾性審美意味。
關鍵詞:鏡子 意味 空間 象征 文化
各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對鏡子這一圖像飽含著無法言說的巨大興趣?譹?訛。羅塞蒂作為19世紀英國以自然主義為旗幟的拉斐爾前派核心人物,他的繪畫中也有許多對這一意象的表現。如鋼筆素描《愛的鏡子》、油畫《正在梳頭的女子》、《晨樂》、《麗麗特夫人》、《美麗的馬諾》、《貝亞特麗絲逝世一周年》和《盧克雷齊亞·博爾賈》等作品,都將鏡子這一獨特的器具演變為畫面中個性化的裝飾性圖像。
蘇珊·朗格認為裝飾的同義詞是添飾、美飾?譺?訛。鏡子不是羅塞蒂畫作的主體,但是它作為作品的一個添飾,為畫面整體創造了神奇的藝術效果和深刻的審美意味。英國文藝批評家克萊夫·貝爾在其《藝術》中提到“有意味的形式”這一術語,將審美情感和藝術形式兩方面結合起來評價好的藝術作品。德國蓋格爾在《藝術的意味》說意味是指包含藝術的精神性、審美性等本質的深層藝術效果。羅塞蒂用鏡子這一圖像,充分挖掘其在空間結構、宗教象征、文化美學上為畫面整體創造的獨特審美意味。
一、 羅塞蒂畫作中的“鏡子”在空間結構上的審美意味
由于對文藝復興前期藝術的崇拜,楊·凡·艾克的《阿爾諾芬妮夫婦像》對鏡子的巧妙運用,激起了羅塞蒂的興趣。達·芬奇也用鏡子來比喻自然和繪畫的關系“在許多場合下平面鏡上反映的圖像和繪畫極相似。你看到在平坦表面上的東西可顯出浮雕,鏡子也一樣是平面顯出浮雕?譻?訛”。使用鏡子可以擴大空間,組織構圖,將畫面以外的對象引入畫中。自然是多棱的,繪畫是平面的,通過鏡子這個中介,創造新的視幻空間和敘事的多重視角。第一在畫布上建立了立體、多維的視覺效應,第二打破畫面單調劃一的秩序以營造豐富的空間層次,第三補充畫面多元的主體形象以擴充有限的畫面。
羅塞蒂的《美麗的馬諾》用鏡子增加了空間層次,將觀者后面的室內擺設和裝飾投影到鏡中,使畫面變得充滿立體感和生動感,“創造了一個緩慢的節奏,就像夢境中的另一個世界?譼?訛”。羅塞蒂的鋼筆素描《愛的鏡子》畫了一個穿著中世紀裙裝的女藝術家正通過一面鏡子畫自己的自畫像,她執筆的手正在一個男士的幫扶下,這個男子的臉龐也出現在鏡子中,他正通過這面鏡子窺視著女子的眼睛。鏡子中反映出兩個相愛者的臉龐,盡管他們的目光沒有相遇,但是有一種奇妙的戲劇感。鏡子起到以空間形象創造敘事戲劇性的重要作用。羅塞蒂在《盧克雷齊亞·博爾賈》再現了維多利亞時代戲劇文學中的蛇蝎女人,她為了榮譽、金錢等丑陋的目的,在教皇亞歷山大四世的指使下,用美色迷惑自己的丈夫并用毒藥毒死了他。畫面左邊的鏡子,連接了情節:兩個男子正在鏡中竊竊私語,一個穿著紅色的禮服的女子的父親;另一個穿著綠顏色衣服,身子佝僂,有點虛弱的,是女子的丈夫。畫面右邊的女主角一邊清洗沾染毒液的雙手,一邊扭頭望著鏡中的畫面,這個充滿沖突的場景,通過鏡子這一載體,補充了畫面主體形象之外的故事內容。
二、 羅塞蒂畫作中的“鏡子”在宗教象征上的審美意味
羅塞蒂成長在19世紀的英國,當時的國教是與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它們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將《圣經》奉為信條。而羅塞蒂的故鄉意大利有90%的人信仰天主教,他的姐姐是修女,他們經常就宗教理念和女性地位問題書信往來。在基督教教義中,“鏡子是“謹慎”(與蛇在一起)擬人形象的標志物,表明她有自知之明,也是“真理”的標志物(鏡子不說謊),還是五種感官之一的“視覺”標志。鏡子有時也是惡德之一“驕傲”的標志物(鏡子映出的是撒旦的形象),還是無常、虛榮或淫欲的標志。?譽?訛”羅塞蒂畫作中運用鏡子這一裝飾性圖像,委婉傳達了宗教的象征隱喻。“鏡子是自知、真理和謹慎等美德的標志。不能找出影像的鏡子預示著噩運甚至死亡?譾?訛。”喜愛表現圣經題材的羅塞蒂在《貝亞特麗絲逝世一周年》用平面化的鏡子造型,裝點了但丁的室內空間,卻沒有清晰地刻畫出映照在鏡子中的人物形象,這正是對主題貝亞特麗絲逝世的一種象征和呼應。
“羅塞蒂喜歡表現對立的形象和矛盾的概念,就像鏡子的形象一樣……它并不是什么復雜的設備,但是對羅塞蒂藝術情感深化有重要的作用。?譿?訛”從詞源學上看,鏡子的英文是Mirror,詞根是拉丁語Mirari,表示詫異,由此派生出意大利語Mirare,表示凝視。傳說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那喀索斯第一次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到十分“詫異”,剎那間,又不由自主的“凝視”水中的自己,最后過度愛憐在水中的自己而死后化身為一朵黃色的水仙花。1864年羅塞蒂創作的《正在梳頭的女子》、《晨樂》通過鏡子的陳列,暗喻具有自戀情結的女性獨特的精神圖景。前者描繪的是一個慵懶、性感的女子,正仰著頭,拿著梳子的手放在兩邊,眼睛斜斜地望出來。背后是一個又大又亮的圓鏡,里面折射著女子目光所及敞開的窗戶和半角的天空,鏡中之景隱喻了女性追求自由的潛意識和受到現實羈絆的處境。后者畫面中女子金黃的頭發正任由背后的女子梳理著,還有一人在彈奏音樂,女主角的小鏡子隨意地放在手臂上,鏡中映照出樂師鮮艷的服飾。“鏡子在圣經典故中是自知的象征?讀?訛”,這種缺失自我形象的鏡中之景,暗示了女子充滿物質享樂味道的生活和女性空洞的精神家園。這兩幅作品凝望鏡子的女性造型,實則是羅塞蒂對維多利亞時代審美風尚的一種自我反思。
《麗麗特夫人》另外一個名稱《肉體的美》,羅塞蒂表現了女權主義的衛士身軀動人且精神崇高。畫中女子正在對鏡梳妝,雍容嫵媚,背后的大圓鏡展示的無限風光委婉地暗示了女權主義的繁盛未來和蓬勃生機。鏡子作為視覺的標志之一,將女子置身于鏡子面前,一方面是將人物比擬為維納斯,而“帶著鏡子的維納斯則象征著淫欲”?讁?訛,這是羅塞蒂作品被詬病原因之一,而隱藏在這種視覺隱喻背后的,則是女性置于“被看”、“被欣賞”的被動者角色所引發的不滿。另一方面,鏡子作為“喚醒自覺”的象征,也出現在謹慎和真理擬人形象的身旁。?輥?輮?訛”而羅塞蒂恰通過這個女權主義者剛柔并濟的姿態,背對著人們的小梳妝鏡,表達了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自信,面對欣賞者目光的自我,擁有健美的神采和豐富的精神追求的覺醒者形象。同樣是鏡子的象征隱喻,與前面兩幅對鏡梳妝女子的慵懶和百無聊賴相比,則折射出不同的審美價值立場。
三、羅塞蒂畫作中的“鏡子”在文化美學上的審美意味
埃及人在公元前2500年就有了銅鏡。中國最早的銅鏡約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6世紀,意大利伊特拉斯坎人造出了圓形和橢圓形的銀鏡和銅鏡。玻璃鏡直到16世紀才在威尼斯制成,是一種錫箔和水銀的合成物。17世紀,威尼斯藝人被帶到巴黎為國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制作鏡子。目前通用的水銀鏡面技術始于1840年,是化學進步的成果。英國率先進入工業革命,19世紀的工藝制作技術已經非常發達,鏡子等工藝生活用品隨處可見。而羅塞蒂畫中表現的鏡子圖像,則帶有復古的傾向性以及東方文化的痕跡。
19世紀考古學勃興,從1801年開始,英國取代法國成為埃及的統治者,為了解古代藝術提供了天然的優勢。1848年以后,古風作品的熱情空前高漲。羅塞蒂《貝亞特麗絲逝世一周年》的鏡子再現了但丁所在的中世紀,日常生活中流行的橢圓形凸面鏡是怎樣的一種形狀。在其眾多對鏡梳妝的女性畫面中,刻畫了維多利亞時代帶著手柄,鑲嵌著珠寶裝飾物的各類小鏡子造型。丹頓(Henry Treffry Dunn)繪制的《羅塞蒂在都鐸式房子的畫室》和《羅塞蒂在都鐸式房子的臥室》,再現了羅塞蒂收藏鏡子的習性和掛滿各種形狀鏡子的真實場景:有巴洛克、羅可可風格般裝飾繁復的、有日本舶來品情調的、有維多利亞時代矯揉造作的……不一而足。羅塞蒂也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鏡子形象刻畫到作品中,側面展現了文化的風貌,成為社會學的視覺史證。
羅塞蒂畫作中多次出現的“鏡子”形象,究其內里,更多的則是其藝術觀念中受到藝術再現“鏡子說”的影響。文藝復興早期的阿爾貝蒂就曾指出,逼真的圖像可以用鏡子來檢驗,因為鏡子可以保證每個部分的對稱和比例的正確……達·芬奇提出了著名的藝術再現自然的“鏡子說”:“畫家的心應當像一面鏡子,將自己轉化為對象的顏色,并如實攝進擺在面前所有物體的形象。應該曉得,假設你不是一個能夠用藝術再現自然一切形態的多才多藝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畫家。?輥?輯?訛”拉斐爾前派成立之初,羅塞蒂在他們的刊物《萌芽》雜志(The Germ)上就強調了創作的宗旨之一就是直接向自然學習?輥?輰?訛。可見,羅塞蒂最初的藝術觀,帶上了與“鏡子說”相同的初衷。后來,他走向了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的藝術道路。王爾德曾說:“藝術實際上不是生活的鏡子,而是觀看者的鏡子。?輥?輱?訛”羅塞蒂將“鏡子”作為藝術觀念的一個顯像,在無數的變體中演繹出無窮的深意。
佛蘭芒人把繪畫看成是一面鏡子。意大利人將鏡子看成是檢驗視覺的工具。現代藝術家把鏡子看成是幻象、迷境、新時空本身。蘇格拉底認為鏡子是“人,認識你自己”的一種象征,康德的“自我意識”引用鏡子來代表反思,艾布拉姆斯用鏡子代表現實主義的再現原型,拉康用鏡像理論剖白鏡與心的關系,羅塞蒂用鏡子這一裝飾性圖像作為視幻空間和多重視角的形式載體,作為女性地位和現實境域的象征隱喻,作為自然主義的創作來源和社會文化的側面縮影,變幻出多元而深刻的審美意味。
注釋:
①如有揚·凡·艾克的《阿諾芬尼的訂婚》,貝利尼的《照鏡的婦人》,提香的《鏡前維納斯》,帕爾米賈尼諾的《凸面鏡中的自畫像》、委拉斯貴茲的《鏡前維納斯》、《宮娥》,安格爾的《奧松維爾伯爵夫人》、《莫第西埃夫人》,庫爾貝的《喬的肖像,美麗的愛爾蘭女孩》、迪科塞爾的《鏡子》、克里斯斯托夫·威廉·艾克的《鏡子前的女人》、馬奈的《貝爾熱酒吧間》,謝洛夫的《葉爾托洛娃肖像》,魯奧的《鏡前裸婦》,畢加索的《鏡前少女》,巴爾蒂斯的《貓照鏡》,阿利卡的《坐在鏡前的裸體》、達利的《達利的背影》、馬格里特《錯誤的鏡子》等。
②蘇珊·朗格.滕守堯譯.藝術問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③[意]列奧納多·達·芬奇著.戴勉編譯.朱龍華校.達·芬奇論繪畫[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p39
④(UK)Julian Treuherz/Elizabeth Prettejohn/Edwin Becker.Dante Gabriel Rossetti[M].Thames & Hudson.2003.p27
⑤[英]J·霍爾著.西方藝術事典[M].遲柯翻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p230
⑥[德]比德蔓著.世界繪畫象征辭典[M].劉玉紅等翻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p159
⑦(UK)Julian Treuherz/Elizabeth Prettejohn/Edwin Becker.Dante Gabriel Rossetti[M].Thames & Hudson.2003.p27
⑧[英]J·霍爾著.遲柯翻譯.西方藝術事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p473
⑨[英]J·霍爾著.西方藝術事典[M].遲柯翻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p230
⑩[英]J·霍爾著.西方藝術事典[M].遲柯翻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p473
?輥?輯?訛達·芬奇著.筆記[J].朱光潛譯.世界文學.1961
?輥?輰?訛Lionel Lambourne.VICTORIAN PAINTING[M].printed in Hong Kong, first publish 1999
?輥?輱?訛Oscar Wilde.The Prefaee to The pictures of Dorian Gray[J],in The Reture of Dorian Grayand Others.London.1930.p70.
參考文獻:
[1](UK)Julian Treuherz/Elizabeth Prettejohn/Edwin Becker .Dante Gabriel Rossetti[M].Thames & Hudson.2003.
[2]Alicia Craig Faxon.Dante Gabriel Rossetti[M].Abbeville Press Publishers.1989.
[3]Dante Gabriel Rossetti.His Family Letters[M].Boston Roberts Brothers.1895.
[4]威廉·岡特.肖聿翻譯.拉斐爾前派的夢[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2.
[5]提姆·巴林杰.翻譯:梁瑩.拉斐爾前派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9.
[6]朱伯雄.拉斐爾前派[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6.
[7]李建群.英國繪畫史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8]約翰·羅斯金著,張翔翻譯.前拉斐爾主義[M].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8.
[9]【英】J·霍爾著,遲柯翻譯.西方藝術事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
[10]蔣遠翼.當繪畫遇到鏡子——淺析西方繪畫關于鏡子的使用[N].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11]高士明.鏡子與面具——關于現實與實在的視覺研究[J].新美術,2006(1).
[12]馬克·彭德格拉斯特,吳文忠譯.鏡子的歷史[M].中信出版社,2005.
[13]梅爾基奧爾—博奈.周行譯.鏡像的歷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4]凌云飛.模仿·反映·虛擬[N].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8.6.
[15]常雷.它映射出什么——西方繪畫中“鏡子”的意義[N].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6.
[16]陳克義.鏡子中的時空觀念[J].美術觀察,2007(5).
[17]楊思梁.藝術與鏡子[J].新美術,1988(2).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