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明


在干什么都需要營銷的今天,攝影師史宏偉的低調真心令人印象深刻。朋友間口耳相傳,這種比較傳統的推廣模式,一直是他宣傳自己“寬地”人像攝影工作室的主要方式。“經營自己的生意就像做人一樣,踏踏實實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作品過關,客人信任你,你才有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下去的機會。”
談到工作室為什么叫“寬地攝影”,攝影師史宏偉說,是希望自己能更獨立一些,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擁有更廣闊的天地,而且,工作室處于寬街和地安門之間,正好與之呼應。
自然最可貴
因為覺得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存在,同時在對人物細微表情的捕捉上總有一些靈感,所以史宏偉一直從事人像攝影。他說,能拍到不同的人,去體會、認知不一樣的個體,這正是他的興趣所在。
拍攝人物,他不喜歡太多的矯揉,因此在他作品中很難看到過多的道具、另類的服裝、千篇一律的動作和標準化的表情,他希望一切都是自然的。“比如有些明星,笑起來就只有七分笑,已經僵化了,不如那些普通人笑起來那么動人,自然的狀態是最可貴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面對鏡頭都會表現得自然,史宏偉就會在溝通的基礎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做一些小調整,讓客人放松下來后自然地表達自己。
尊重客戶意愿
當然,不是所有的拍攝項目都能讓攝影師自由發揮,比如雜志的委托拍攝就需要與雜志總編、圖片總監開會協商拍攝的具體要求。“一些偏女性主義的雜志會需要人物擺出叉腰的姿勢;而一些女性時尚雜志,則可能要求模特表現出“投降”的姿態,就是手臂向上自然延展并擺出造型,以展示女性的溫柔嫵媚,這和雜志的定位有關。人物的動作是被框在雜志的定位里面的,與生活是拉開距離的,但是這符合市場需求。”雖然一直在追求自己喜歡的拍攝方式,但為了工作室的發展,史宏偉還是會接拍商業項目,一方面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室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顧客就是上帝,只有客戶認同你的產品,你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而文化創意產業又是一個高度多樣化和個人化的產業,當攝影師和客戶的理念發生分歧時應該怎么辦呢?史宏偉給我的答案是:讓客戶滿意比較重要。
“我會在保持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的客戶為什么來找你,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更多的客戶看到了你的作品,認同你理念的,才會來找你,這本身就是一次篩選。但是即便有了這個先期篩選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產生,比如客戶不明白攝影師的想法和創意,這時候我就要適當地向客戶妥協,這是對客戶的責任心,也是對自己負責。攝影師和器材商是一樣的,都需要對售后負責。”
肖像權協調
不論是商業項目還是給普通人拍攝肖像,版權保護一直是人像攝影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所以,文化創意產業在美國一直被稱為版權產業。
在這方面,史宏偉介紹了他的處理經驗:“如果要使用為客戶拍攝的個人照片,攝影工作室都會與個人簽訂協議;名人的照片一般沒有特殊的肖像權,因為公眾人物為了社會公共利益或宣傳報道的需要,其肖像的使用可以不經本人同意,一般不產生額外費用,都是互惠互利的;當然,使用方需要正當使用,不涉及商業目的,不損害公眾人物的合法權益。”
“而接受雜志社委托拍攝的作品,一般來說照片的版權歸攝影師所有,有的會要求把版權讓渡給雜志社,”史宏偉介紹說,“但這些都需要在拍攝之前簽訂的合同中體現,所以從事商業攝影,法律意識一定不能淡薄。”
對于怎樣的照片算好照片,史宏偉有自己的理解。他說:“好的攝影作品是有空氣感、呼吸感的,像素多少只是一個基本問題,一張照片能夠被放得很大,這不是最高要求,就像一個人畫了一輩子油畫,光畫面大是沒用的,它必須通透。”
要想讓攝影達到一定水平,史宏偉提議年輕攝影師:“熱愛攝影就應該有所行動,不要講太多的條件,就像愛你的孩子一樣。”要趁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多付出、多參與,獲得更多的感受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