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羽






上個世紀初期的德國福倫達(Voigtlander)在相機制造業的地位如日中天。它擁有當時市場上幾乎所有規格的頁片相機、膠卷相機和立體相機的制造專利,在攝影器材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福倫達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投入了很大力量,不斷有新產品推出,帶動了整個德國相機制造業的進步。
到1926年,德國相機制造業出現了一個巨無霸式的企業——蔡斯伊康(Zeiss lkon),由當時德國非常著名的五家攝影器材制造商合并而來。這五家企業分別是:
Contessa-Nettel:由Contessa和Nettel兩家老牌相機制造商在1919年合并而成。在制造各種規格的頁片相機和膠卷相機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Ernemann:1890年建立的老牌相機制造商,以制造大光圈專業新聞相機著稱。
Goerz:1886年建立的老牌鏡頭制造商,擅長制造小型相機和女士相機。
Ica:由四家老牌相機制造商在1909年合并而成,其中包括1862年建立的相機制造商Huttig。大量生產各種折疊相機和立體相機。
Carl Zeiss:1846年建立的以生產鏡頭著稱的老牌光學企業,1902年就開始進入相機制造領域。
蔡斯伊康的建立給福倫達帶來了空前壓力,因為這五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專長領域和特色產品,在它們各自為戰時,哪一家都無法對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福倫達形成致命威脅,可是當幾個競爭對手聯合在一起并且很快拿出拳頭產品的時候,福倫達馬上感到了形勢的嚴峻。1926~1927年剛剛建立的蔡斯伊康的產品目錄上擁有120多種新相機,覆蓋了高中低各個檔次,對福倫達當時正在熱銷的幾個產品系列形成了圍剿之勢。福倫達迫切需要拿出自己的新產品來應對這種糟糕的局面這一次福倫達走的還是高端路線,它希望通過開發一款應用了所有最新技術的產品來打開市場,并且在高檔相機領域拋開對手。福倫達至尊(Prominent)69折疊相機(以下簡稱:至尊69)應運而生(圖01)。
這部在福倫達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相機誕生在1933年。說它有重要意義是因為這部相機身上集聚了幾項在20世紀初期非常新的技術,福倫達將這些技術改良之后以一種全新的形式組合起來,制造出來一部至今仍然堪稱經典的相機。福倫達在相機宣傳冊中驕傲地宣稱:這是世界上第一臺配備了聯動對焦系統和測光表,能夠拍攝兩種規格底片的120膠卷相機。你不需要攜帶任何附件就可以拍出精美的照片(圖02)。它的特點如下:
1.聯動對焦系統。至尊69并不是首次將測距鏡與相機合為一體,實際上柯達公司在1916年已經在它的3A Special相機上首次應用了測距鏡,但是那個對焦系統是在鏡頭的下方,用起來很不方便。至尊69應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軍用裂像式測距技術,將測距鏡置于相機上方眼平位置,測距時直接面向拍攝方向,觀測非常方便(圖03)。調焦旋鈕放在相機機身的右側,正好便于右手的操作,通過支撐桿、滑軌和鉸鏈的配合與鏡頭聯動(圖04)。福倫達在相機面市后驕傲地宣布,這個系統是從軍用轉為民用,首次應用在便攜式膠片相機上。一直到今天,在一些軍用炮鏡和坦克鏡上還能看到這種測距方式的影子。
2.鏡頭自動彈出設計。過去的折疊式相機在打開時,一般都要將鏡頭拉出,然后再進行對焦等動作。至尊69采用了鏡頭自動彈出的設計,而且對焦程序能夠在相機閉合時完成,對焦后再打開相機,鏡頭已經停留在準確的聚焦位置。相機閉合時只要輕推鏡頭左下方的一個小把手,整個鏡頭組就退回到相機閉合位置,直接關閉相機就可以了(圖05)。這項功能大大簡化和方便了對焦。1930年代正是相機走向小型化的關鍵時期,膠卷的出現和規范化使得相機小型化的速度加快。這個鏡頭自動彈出系統配合上面先進的裂像式聯動對焦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對焦方式,使對焦過程變得更為流暢和快捷。
3.消光式測光表。如何正確曝光在硒光電池出現之前一直是困擾攝影師的一個難題,如何將膠片速度與鏡頭光圈和速度調整到與不同光線條件匹配的理想狀態,更多是要靠攝影師的經驗。至尊69采用了消光式測光表,利用人眼在光線強弱不同條件下對線條的反應來確定拍攝數據。消光式測光表在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但是大都是獨立于相機之外的單獨裝置。至尊69第一次將測光表安裝在相機機身上,它是福倫達諸多世界首創之一。這個小裝置被設計成圓形,加上鏤空的旋鈕和彩色的小窗戶,非常精致,就像一件小巧的藝術品。安裝在機身側面,為相機整體增色不少(圖06~07)。
4.拍攝兩種規格膠片。至尊69不僅可以拍攝6×9規格的底片,也可以改變畫幅拍攝6×4.5規格的底片。至尊69通過遮擋方式改變膠片畫幅,用于遮擋膠片的是兩片極薄的彈力鋼片,不用時就嵌在相機的底蓋里面,使用時取出安放在相機后框兩側的嵌槽里就可以了。這個設計細節十分巧妙,6×4.5的像框就藏在機器后蓋里,一般都不會注意到,既方便攜帶又防止丟失,減少了附件分開的麻煩(圖08)。而安裝在機身側面的光學取景器上則設計了一扇小門,打開時是6×9,閉合時是6×4.5。能夠滿足兩種不同規格的拍攝需要(圖09)。
5.出色的海利亞(Heliar)結構鏡頭。福倫達從1900年開發出五片三組的海利亞(Heliar)結構鏡頭以來,一直將它作為鏡頭體系中最高的級別,用于從超小機型到超大畫幅不同型號的相機。用在至尊69上的海利亞10.5cm F4.5鏡頭(當年標注使用cm,而不是mm)被稱為“大師級鏡頭”(Master Lens)(圖10)而區別于三片低檔鏡頭Voigtar和四片中檔鏡頭Scopar。用它拍出的照片層次豐富,影像細節表現精細,在人物和風景攝影中都有出色表現(圖11)。福倫達將這款鏡頭搭配可靠的康柏快門(Compur)并增加了自拍功能,希望能夠用它30多年來贏得的信譽為這部奢華的相機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至尊69融合了數項最新技術,它結構復雜,制作精良,在1933年推出后售價高達225馬克(約合82美元),這個價格當時是相當昂貴了。1930年代初期正值世界經濟大蕭條期間,至尊69的銷售受到了很大影響。令福倫達更為擔心的是,對手蔡斯伊康在開發新產品方面沒有絲毫怠慢,跟在福倫達后面窮追不舍。僅僅一年以后的1934年,蔡斯伊康一口氣將三款超級依康泰(Super lkonta)折疊相機推向市場。這些相機也帶有聯動對焦系統和自動彈出設計,除了能夠兼容120膠卷645和69兩種規格的630/2型以外,還有更為小巧的645規格的630型以及使用616膠卷的630/15型。
蔡斯伊康推出的新相機雖然晚57_步,但是在技術上卻不落后。至尊69的裂像閉合式聯動對焦系統取景器位于機身頂端,測距時需縱向把握相機,旋動機身側面的旋鈕調節取景器中的影像,與鏡頭的聯動要通過支撐桿、軌道和鉸鏈三個部分的配合。這種對焦技術和聯動系統都比較復雜。而超級依康泰(super lkonta)的雙影重合式聯動對焦系統位于機身側面,通過齒輪聯動在調節測距鏡的同時也調節鏡頭,這種對焦技術和聯動方式都更為簡單實用,也便于645規格相機的縱向拍攝和69規格相機的橫向拍攝。實際上福倫達用于至尊69的聯動對焦技術并沒有延續下去,在福倫達后續開發的Bessa系列聯動對焦相機上完全拋棄了至尊69上使用的裂像聯動對焦系統。而超級依康泰(super lkonta)的聯動對焦系統一直到1960年代還在蔡斯伊康后續機型上應用,并且成為其它品牌相機仿制的對象。
就在福倫達和蔡斯伊康激烈爭奪中畫幅膠片機市場時,德國另外一家相機制造商徠卡(Leica)已經在后起的35毫米規格膠卷相機領域不斷擴張,它的Leica II(d)聯動取景相機在1932年面市后,不斷有新的機型推出,逐步確立了徠卡在35毫米相機市場的霸主地位。
福倫達推出至尊69的目標其實并沒有實現,至尊69相機僅僅生產了一萬臺就停產了,以后再也沒有后續型號或改型產品推出。福倫達再次使用“至尊”這個名稱時已經是1950年代的事了,而新的“至尊135”又成就了另一個福倫達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