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上遲開有所思,風吹雨打最高枝。忍看半壁河山異,鐵骨冰心正義持。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廣東省南??h棉村,自號棉村居士,又號雙清樓主。她是中國近現代集政治活動家和藝術家于一身的偉大女性。1909年何香凝進入日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原東京本鄉的私立女子美術學校)學習繪畫,她的畫作氣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對松、梅、獅、虎和山川的描繪,抒情明志。
20世紀初,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愷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從事辛亥革命和反對南北軍閥的斗爭。1924年前后協助孫中山制定新三民主義革命綱領,改組國民黨,促成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她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谷諔馉帟r期,她極力反對國民黨政府的獨裁、內戰等政策,致力于抗日救亡運動和愛國民主運動。解放戰爭時期,她團結國民黨的民主力量,組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響應中國共產黨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她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而特殊的貢獻。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淪陷前夕,潘漢年、廖承志負責將在港進步文化人士、國民政府高級官員及家屬緊急轉移到大后方的安全地帶。在港人士在廖承志等人的周密部署下,分批全部安全抵達目的地。何香凝由香港經廣東到達廣西。何香凝在廣西的兩年半期間,她與共產黨人患難相依,參與抗戰宣傳活動,與同時期在桂的李濟深、柳亞子、陳此生、尹瘦石等重要文化人士一起,對推動桂林的文化抗戰,增強民眾的抗戰信心,起到了巨大號召力和凝聚力。同時,她與當地其他進步文藝界人士保持密切往來,詩文書畫唱和。此期間何香凝曾大量創作了以松、竹、梅、菊、楓等耐寒花卉的水墨繪畫,義賣籌款支援抗戰,且曾在重慶舉辦過畫展,以售畫為生。何香凝在桂期間盡管生活貧苦,顛沛流離,她仍不為金錢所動,斷然拒絕蔣介石送來的巨額支票,并寫下詩句“閑來寫畫營生活,不用人間造孽錢”以示凜然正氣。何香凝與以她為代表的愛國人士的文化活動,對當地的文化生活景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