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形象設計,促進本刊全面發展,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本刊向社會征集《檔案與建設》月刊專用刊徽設計稿。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投稿。本刊擇優選取了來自江蘇、四川、陜西、廣東、黑龍江、福建設計者的作品13件,今向社會公示。歡迎讀者朋友評判,提出寶貴意見!郵箱:dayjskhzj@126.com。
作品1

設計說明:
徽標由“江蘇、檔案、建設”英文縮寫“JS、A、C”、書籍、案卷、互動的雙手、飄帶等多種元素構成,形象地體現了《檔案與建設》雜志的內涵與屬性。徽標整體呈現為雙手呵護著書籍與案卷的形象,突出檔案與建設雜志致力于發展檔案事業,繁榮檔案科學,弘揚先進文化的內涵。互動的雙手,象征著團結、智慧、力量的凝結,寓意檔案與建設人同心同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時代精神。
作品2

設計說明:
用書本的形態代表著這本期刊在黨和國家建設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同時用城市的形態,預示著在這本期刊和我們國家的未來一定會像現在的城市建設一樣越來越國際化,現代化。
作品3

設計說明:
用書本的形態代表“檔案”,又用書本的疊加,來預示著通過這三十多年的積累,這本期刊,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像現在的城市發展一樣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現代化。
作品4

設計說明:
徽標以沙漏為元素符號,結合刊名文字。沙漏是記錄時光的工具。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意義,正在于記錄人類歷史的變遷,讓匆匆歲月留駐于后世。瓶中的沙子流瀉匯聚成一個大寫的字母A,A為檔案的英文單詞ARCHIVES首字母,象征檔案工作如同沙漏一樣,星星點點,日積月累,方能聚沙成塔。A又是《檔案與建設》英文刊名ARCHIVESAND CONSTRUCTION的首字母,象征辦刊工作也是平地起樓臺,辛勤勞作,點滴積累,方能有所作為,三十而立。
作品5

設計說明:
印章自古以來就是“權威”的象征之一,以印章為設計元素,凸顯刊物的權威性。以印章為元素,代表刊物內容的優秀。同時,印章以及篆體是中國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有相當久遠的歷史,象征刊物會淵源流傳下去。篆刻的印章有吉祥的寓意,寓意刊物會紅紅火火,流傳千萬家。
作品6

設計說明:
徽標選取檔案袋上的繩扣,作為封存檔案的必備結構,較具有檔案工作的典型特征。由植物編織的環形圖案作為榮譽、勝利、桂冠、尊貴、優秀、獎勵的象征。在環形圖案的下方加入了期刊的創刊年份。由體現榮耀與歷史的諸多要素共同構成此標志的組成部分。
作品7

設計說明:
銀杏是中國珍貴古老樹種,是江蘇省的“省樹”,銀杏的蓬勃向上、堅韌不拔,體現了江蘇的人文精神。徽標整體造型展現為朝氣蓬勃、傲然舒展的銀杏樹葉;又酷似一本打開的書刊,喻示開卷有益;還似幻化為托起的手掌,精心呵護著掌心晶瑩剔透的水滴。銀杏象征江蘇檔案工作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徽標中的水滴造型,既使整個圖案增加動感,又象征本期刊的內容是滋潤讀者的甘霖,也象征檔案工作任重道遠,唯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蓬勃發展。
作品8

設計說明:
整個圖案形成一枚印章,體現了《檔案與建設》扎根于江蘇熱土,傾力為檔案事業發展鼓與呼的文化內涵和鮮活的時代印記。線條部分由檔案卷宗形成“檔”字,右下部分的波浪形成“江蘇”的“蘇”拼音的首位字母“S”,展現了該月刊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出《檔案與建設》月刊的宗旨、理念和精神風采,寓意著成就輝煌,碩果累累,騰飛發展。
作品9

設計說明:
徽標以“檔案”的英文首字母“A”、“江蘇”的首字母“JS”、飛鳥、檔案袋上的繩扣、浪潮等元素構成,直觀展現《檔案與建設》雜志的形象與內涵。字母“JS”結合展翅的飛鳥反映雜志扎根江蘇、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廣結海內外讀者、作者,象征不斷發展、騰飛與壯大。繩扣體現檔案行業“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內涵。浪潮展現雜志勇立潮頭、銳意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訴說著中國檔案文化的源遠流長。
作品10

設計說明:
反白部分像“S”,“S”是“蘇”的首拼,代表扎根于江蘇熱土;“Z”像古代沙漏,沙漏是古代計時工具,代表時間和歷史;標志的外形像鋼筆筆尖,又像翻開的書本,代表歷史記錄,體現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宗旨。
作品11

設計說明:
徽標以“檔”字的篆書、“建設”拼音首寫字母“J”、網絡信息標志“e”、期刊書本、海浪和飄揚的旗幟為創意核心,經藝術變形組合構成,形象體現出《檔案與建設》期刊的內涵特征、歷史感和時代感。
作品12

設計說明:
徽標標志像“S”,“S”是“蘇”的首拼,代表扎根于江蘇熱土;“S”由歲月的年輪構成,代表歷史記錄,體現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宗旨。
作品13

設計說明:
徽標以檔案與建設英文字首A和C為設計切入點。A的形象融入“卷宗、樹、人”的形態,寓意豐富。C的開口代表期刊的橋梁和互動內涵,同時如光碟盤面體現網絡媒介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