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鎖 史銘
摘 要:文章分析了遠洋航天測量船動力裝備保障的特點難點,在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做好高密度任務形勢下船舶動力裝備保障的幾點對策,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裝備 保障 對策
中圖分類號:TU27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016-02
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遠洋航天測量船出海執行測控任務越來越頻繁,高密度、高強度的海上測控任務對船舶動力裝備保障提出嚴峻挑戰。
1 遠洋航天測量船動力裝備保障的特點和難點
船舶動力裝備主要包括主推進裝置、供電設備、集中控制臺、舵機、減搖鰭、空調制冷設備、海水淡化裝置、冰庫冷藏系統、甲板機械、救生設備等,是船舶在海上賴以生存的基礎,高密度任務形勢下其裝備保障主要有以下特點難點。
1.1 裝備運行時間長,使用強度大,可靠性要求高
高密度任務形勢下,船舶動力裝備要求連續不間斷運行,在惡劣的環境下,承受高強度、大載荷、長時間的考驗,部分裝備因不能按規定的期限進行保養,裝備故障率上升,加上海上保障環境惡劣,遠程保障困難,支援保障受限,從而對裝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動力系統復雜,新技術應用多,維修保障要求高
測量船動力裝備智能化、集成化、模塊化程度高,由此帶來的維修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而作為現場第一維修力量的船員級維修能力與高技術含量的船舶動力裝備維修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故障維修對設備廠家依賴較大。
1.3 設備運行時間長,備品備件消耗大,精確保障要求高
測量船執行任務期間,船舶動力設備維修大都以換件為主,備品備件能否供應得上,將直接影響修理進程,因此,對備品備件的科學化、精確化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1.4 進口設備多,備件采購周期長,經費消耗大
新一代測量船動力系統大量采用進口設備,維修成本高,備件訂購周期長、價格昂貴,保障經費消耗大。
2 遠洋航天測量船高密度任務形勢下船舶動力裝備保障對策
2.1 總結經驗,摸索規律,加強維修保障對策研究
深入研究總結近年來船舶動力裝備保障的成功經驗,積極摸索設備維護保養、故障發生和備品備件消耗規律,特別是摸準關鍵裝備的故障范圍、頻度和備品備件消耗規律,結合高密度任務設備長時間、高強度連續運行的要求,運用故障統計分析、保障機制創新等手段,積極謀劃和制定保障方案和預案,形成科學完備的保障預案體系。一是根據裝備動用強度把握保障重點。只有把握好裝備保障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掌握裝備保障工作的主動權。高密度任務船舶動力系統動用強度較高的是主副機、舵機、電力網絡、空調冰機系統、海水淡化裝置等設備,要切實摸清這些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備品備件籌措、故障排查修理等方面的保障底數,加大裝備維修保障和備件投入力度,真正做到有備無患。二是依據裝備運行狀況,確定保障重點。從動力裝備的故障規律分析來看,經過碼頭期間對裝備進行充分檢修保養后,運行初期工況穩定,狀態良好;進入中期,設備陸續出現較易判斷的“常見病”,只要備件充足,一般易排除;進入后期,裝備因長時間高強度工作,技術狀況有所下降,突發故障增多,容易出現一些難以判明的“重難病”,排除有一定困難,這時必須加強裝備運行狀態監測與維護保養,爭取問題早發現、早解決,同時強化故障搶修力度。三是裝備機關要注重深入一線,及時了解設備狀態,充分掌握在裝備保障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認真加以分析解決。裝備機關組織崗位人員對新情況、新特點進行研究論證,特別是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要及時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和措施,按照職責分工,切實抓好落實。
2.2 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精心組織裝備維修保養
要以保持裝備的完好率為目標,既要加強故障設備的檢修力度,更要重視抓好設備的維護保養。一是重點抓好裝備碼頭航修,做好裝備日常維護和故障歸零工作。要嚴格落實裝備管理責任制和裝備日常維護保養制度,科學制定檢修計劃,注重加強日常維護工作落實及維修過程控制,確保維護與維修質量。一線參試單位要適當增加備航檢查次數,力求設備問題早發現、早解決,把設備故障與隱患解決在任務前期,確保裝備不帶問題和隱患出航。二是重視做好裝備的預防性檢修保養,確保設備狀態良好。實踐證明,裝備預防性檢修保養是保持裝備完好率、及時排除故障隱患、減少故障發生的基礎,是裝備保障的根本所在。要將裝備檢修級別由現行的周檢修、月檢修、碼頭航修等傳統型的保養管理模式,向依據裝備的使用壽命、維護周期和檢測運行狀態來確定檢修保養等級的模式轉變,對主要設備的檢修保養實行精確化管理。對航行中未使用的設備,組織設備執掌人員及時進行保養;對有功能備份的裝備,做到交替使用,交替保養,始終保持裝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2.3 科學編報,精心籌措,確保備品備件齊全配套
船舶動力裝備由于長時間、高強度運行,必然會帶來備品備件消耗量的增大,在備件保障上既要保證數量,更要保證質量,堅持規模與需求適配。一要深入開展備品備件普查工作。各船認真清查庫存備件數量,檢查測試備件質量,對過期失效的備件及時清理,根據備件的庫存數量、編制數量,科學編報補給計劃。二要優化配置,創新儲備。一方面對一些簡便、常用、消耗量大的備件,要提前購置入庫,使備件儲備保障跟著任務計劃走。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預購關鍵性備件,尤其是單點失效備件,在經費上實行重點保障,確保備件在數質量上保障到位。三要注重籌措手段創新。針對故障率低、但備件價格昂貴的裝備,與廠家進行溝通協調,通過簽訂租借協議,進行備件租借,待任務完成后,進行消耗結算,避免造成物資和資金的積壓浪費,以提高經費的保障效益。
2.4 加強訓練,完善方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開展裝備訓練是提高高密度任務裝備保障的重要舉措,要切實抓好人機結合裝備訓練,提高船員的自修能力。一是開展應急搶修訓練。各船制定各種搶修預案,強化應急預案演練,不斷提高崗位人員故障判定能力、換件修理能力。二是加強船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船員維修技能是船員搞好自修,增強海上任務應急排障能力的重要保證。要利用辦班培訓、進廠學習等時機,加強車、鉗、焊等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專業維修技能嫻熟的船員級維修人才。出海執行任務期間,安排隨船保駕廠所師傅進行現場授課,不斷提高船員實操技能和排除故障能力。三是正確操作使用設備。堅持“依法管理、按章操作、正確使用、定班巡檢、重點防范、及時排查”的工作思路,按章操作使用設備,加強裝備運行中的參數管理。堅決杜絕錯操、誤操設備的現象發生。科學調配裝備工作時間,均衡使用裝備。四是組織成立海上機電維修班,提高應急搶修能力。維修班由經驗豐富的各專業技術骨干擔任,專門負責海上任務期間的動力裝備故障搶修工作。
2.5 拓寬思路,提前謀劃,建立應急保障機制
船舶動力系統復雜,技術含量高,僅依靠自身技術力量,難以全面承擔裝備應急保障任務。因此,必須建立并形成聯合應急保障機制,拓展裝備技術保障渠道。一是建立各設備廠家技術支持信息聯系卡,暢通聯系溝通渠道。任務中,當設備發生故障或遇到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時,通過衛星通信直接向廠所維修專家咨詢,申請技術支持,實現遠程指導。二是加強與中遠、中海等遠洋公司及設備服務商的溝通協調,啟動海外應急保障模式。當測量船動力設備突發故障時,根據測量船計劃停靠的港口,依托海外服務機構,在停靠外港期間完成故障檢修和備件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品芳.船舶管理[J].大連海事學院出版社,2006(12).
[2] 張玉龍,張興芝.輪機長業務[J].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