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彥龍 廖益
摘 要:該文對當前雙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并基于國際先進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結合作者在不同學科從事雙語教學的經歷,從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體系、學生考評體系三個角度,就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雙語教學進行改革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CDIO理念 雙語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145-02
1 雙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為培養具有創新思想、敏銳的國際視野及高競爭能力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雙語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雙語教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手段,既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早在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學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號召[1]。2007年國家啟動的“質量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建設500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上述文件的頒布為國內高校創新雙語教學模式、推動雙語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宏觀的環境支持。高等院校開展雙語教學已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多數高等院校都開設了雙語課程,主要以英語為第二教學語言。
但總的來看,雙語教學的效果還不盡理想,還存在諸多共性問題[3]:(1)從學生層面看:①學習缺乏興趣,其主動性、自主性不高。②盡管經過了多年的英語學習,但嚴重缺乏實踐,導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整體上比較差;嚴重缺乏工程實踐中的英語應用能力。③學生被動接受,缺乏學習投入,對開設雙語課程的必要性和意義不能充分理解,學習重視程度不夠。(2)從教學層面看,①雙語教學往往課時較少,需要兼顧英語學習和專業學習,較好完成教學任務有一定難度;②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強調個人學術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精神、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的現象依然非常嚴重。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所培養的學生,畢業去向是企業、工廠的生產一線,旨在培養擁有扎實的工程知識、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應具有較好的外語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的外文文獻閱讀能力。隨著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對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專業人才需求量已經越來越大。但據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表的一份報告稱,2005年我國畢業的約60萬工程技術人才中適合在國際化公司工作的不到10%[4]。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雙語教學,并以雙語教學課程為改革載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適應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成為一項任重而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2 CDIO理念核心及在課程教學中的引入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2000年起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實踐、研究而取得的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迄今為止已有幾十所世界著名大學全面采用CDIO教育理念,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此模式培養的學生也深受社會與企業的歡迎。CDIO是英文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模式核心是強調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理念強調通過學習和完成項目來訓練學生獲取知識(自主學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共享知識(團隊合作)、發現知識(技術創新)和傳播知識(溝通交流)的能力,使學生通過“做中學”得到真才實學。
筆者認為,課程教學改革是CDIO的核心,只有做好每一門課程、每一個課程群的教學改革,才能提升整體專業的教學質量。無論是專業建設還是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只有在具體的課程中才能得到體現。而目前關于將該理念運用于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還不多。由此,提出于雙語課程教學中植入CDIO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基于工程實踐的英語應用能力,以能力培養為本的價值取向,重視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具有就業競爭實力的應用型雙語工程技術人才。
3 基于CDIO理念對雙語課程教學的探討
3.1 教學內容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雙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在工程實踐情境中的英語應用技能。而目前的畢業生所具備的英語水平與職位所要求的英語能力相距甚遠,學生學校中所學的語言知識內容與就業后工作、生活中的應用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由此,有必要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能力提升要求納入教學大綱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改革,即基于項目任務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比如依據項目任務來設計章節,每一個章節就是一個項目任務單元,各個章節之間存在一定的知識模塊關聯關系,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2 教學實施體系
強化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方式有:(1)增加學生討論環節并以工程實踐項目為背景設計作業。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后,選擇工程實踐項目作為案例發給同學,將學生組建成團隊,通過討論、網上查詢等途徑解決問題,教師點評。(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增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感性認識,如展現工程實際圖片、生產和工藝流程錄像、產品和材料的應用實例等,減少學生學習的抽象感,枯燥感。(3)邀請外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國際化的交流與學習。這對于學生開拓國際化工程實踐視野,把握知識前沿,增強雙語學習的動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建雙語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利用好第二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方式有:(1)創辦英語沙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感興趣的專業話題展開討論,教師參與答疑和點評。(2)教師吸納學生參加科研課題,由學生輔助教師開展文獻整理工作。由于學生日常缺乏接觸和應用情景,對專業詞匯非常生疏而容易遺忘。通過文獻整理工作,能夠強化學生對專業詞匯的自主預習和復習,并了解其應用的背景和情景。(3)建設雙語課程的網絡課程,提供師生課外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各種教學資源的瀏覽和下載、學生作業上傳等功能,開設一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功能,如學生可以上傳自己的實踐活動和比賽成果照片等,并開設答疑功能,形成師生互動。endprint
項目任務化教學模式探索。在教學中主要采取:(1)問題驅動法。問題驅動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之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能力。問題是創新的起點,是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的理想載體。因此,教學的設計以問題求解為主線索,培養學生分析、設計能力的培養。(2)情景模擬法。教師根據項目任務設計真實的工作情境,按未來工程實踐的需求,組織學生完成并熟練掌握特定情境中的英語學習與交流。如教師創造出不同形式的情景和場合,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英語來解決問題如撰寫研究進展報告、用英文作匯報和交流。
通過上述教學實施體系,逐步探索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有效角色和角色互動,發展新型師生關系,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
3.3 學生考核評價體系
借鑒CDIO模式的評估理念,考核以形成性評估為主,形成一套“突出實踐應用,加強語言實踐能力培養”的科學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該體系的構建,一方面服務于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另一方面通過該評價體系,可以為教學的改革、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提供反饋,并為教學的進一步完善與改進提供依據。以筆者所教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雙語課程為例,總成績由三部分組成:(1)平時成績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出勤,課前預習,課堂參與等情況;(2)專業詞匯學習占30%,主要考察學生對課本中所有專業詞匯的掌握情況,以周為單位布置,不定期抽查,期末匯總;(3)項目任務綜合考評占50%,主要考察學生在項目任務中的參與程度、文獻閱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在學期末隨堂進行,現場匯報,現場答辯,現場打分。
通過以上考核體系改革,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并通過同學間的比、學、趕、幫,實現全體學生受益。
4 結語
在雙語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合格的現代工程類人才。將該理念運用于雙語教學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有待于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施萬勝,舒友菊,萬珊.應用型本科院校雙語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26):66-69.
[2] 鄭洵.高校雙語教學調研及建議[J].知識經濟,2010(9):33-37.
[3] 麻彥龍,廖益.普通高校雙語教學實踐與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3(1):61-65.
[4] 李秋蓮.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優化實踐能力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2):95-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