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初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電力工程施工建設事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高壓輸電線路輸電距離不斷增加、容量不斷增大。在此過程中,也對電力施工中的110kV輸電線路施工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對110kV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施工;110kV;輸電線路;質量控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TM75 文獻標識碼:A
據調查現實,目前110kV輸電線路通用設計模塊基本覆蓋浙江公司供電區域常規設計氣象條件、常用導線型號和主要地形條件,基本滿足公司80%以上線路工程建設的需要。然而,在110kV輸電線路質量控制過程中,還存在著技術難度大、施工環境條件復雜以及危險性高等問題,因此加強對電力施工中110KV輸電線路質量控制問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 110kV輸電線路質量問題分析
隨著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110kV輸電線路施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桿塔問題。部分單位進行工程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降低投資成本,
存在著嚴重的違規操作、偷工減料等問題;桿塔基礎施工填埋過程中,很難達到牢固程度標準,以致于其深度明顯不足,而且桿塔難以承受臺風,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倒塌故障問題。第二,雷擊問題。對于大部分地區而且,溝線夾當成線路的連接器,輸電配電架空線路施工建設過程中,直接將并溝線夾省略,導致整個配變線路受損、爆裂或者出現嚴重的斷線和短路事故。對于一些架設地勢相對比較復雜的山區而言,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因容易出現雷擊而導致其破壞。第三,進線端電纜頭故障問題。2013年07月17日,浙江在線新聞網站資訊稱,“7月13日凌晨2時許,浙江舟山至嵊泗的11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發生故障,嵊泗電網僅靠蘆嵊直流單電源供電,使得嵊泗全縣安全可靠供電存在極大風險。當日15時,已查明110千伏嵊泗變電站進線端陸纜電纜頭故障是此次事件“元兇”;故障發生后,國網舟山供電公司迅速啟動各種應急預案及相關措施。在加強直流雙極海纜監控工作,確保嵊泗直流電源穩定運行的同時,迅速導入小洋山備用電源點,以備直流故障后快速恢復系統供電。同時,安排開展嵊泗地區有序用電工作,聯系寶鋼、綠華浦遠公司和部分工礦企業停止作業讓電于民,并在負荷高峰期確保泗礁電廠頂峰發電,保證嵊泗居民用電不受影響。第四,短路故障問題。實踐中,因施工人員在輸電線路、架空線路接線施工過程中,沒有真正的分清楚、或者仔細研究架空線路的具體配置情況,導致輸電、高壓配電架空線路出現嚴重的短路、跳閘等現象,甚至可能會發生線路起火現象。
2 加強110kV輸電線路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110kV輸電線路故障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質量控制水平,應當對其進行全過程控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做好勘測
對于輸電線路工程施工建設而言,勘測工作是第一道施工工序,同時也是工程項目建設的基礎,加強施工條件認定、圖紙合理設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實踐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勘測質量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對于勘測工作而言,其基本任務即確保整個輸電線路的運行安全可靠性、方便性,并在此基礎上有效縮短輸電線路的實際路徑長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項目的投資。雖然對于部分測繪隊伍來說,輸電線路施工勘測相對比較簡單,但細節決定成敗,因此實際操作過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在轉角和平距高差數據測量過程中,應當認真、仔細,應當堅決避免錯記、漏記現象。第二,勘測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程、操作程序施工操作。對于測繪人員而言,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測繪知識,而且還要掌握電力線路設計、地質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以便于能夠適應不同條件下的各種勘測環境,以此來全面提升勘測質量。勘測人員應當與設計人員積極的溝通、技術交底,全面工程方案的設計意圖,以此來提升勘測工作質量和效率。
2.2 架線施工管理
110kV輸電線路施工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障礙物,而且后者種類非常的繁多、具體分布也比較復雜多變,這在很大程度上給輸電線路施工帶來了難度。實踐中,為了能夠有效確保安全生產,對于上述問題建設以采用架線方式具體解決之。實踐中,因架線施工過程中不僅要保障人員、機械設備安全,而且還應當兼顧施工材料、運輸以及安裝協調成本與費用。基于此,在110kV輸電線路施工之前,一定要注意組織相關施工人員、測繪人員加強現場勘察,掌握周圍環境地質條件,以便設計人員對導線的距離、弧垂等進行合理設計。
2.3 桿塔工程質量控制
對于桿塔而言,其作為導線承載設備,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設計要求,對桿塔、防護設施施工質量加強控制,有效防范其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因外力影響而出現嚴重的下沉、或者傾倒與變形,這對確保輸電線路工程施工質量、輸電線路正常運行等,意義重大。尤其要做好以下具體部位的施工質量控制。
2.3.1 基礎工程部分
基礎工程即桿塔地下埋入部分,科學合理的進行基礎工程建設,可有效減少基面開挖、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基于此,在輸電線路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對基礎工程部分加強重視。對于高壓輸電線路而言,如果采用大容量、遠距離輸電模式,桿塔基礎挖掘量會增加,不僅會導致原本相對比較穩定的一些土地因此而受到嚴重的擾動,而且還會對天然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基于此,實踐中為配合桿塔高低腳,建議將基礎工程降低成統一作業面,采取深埋主柱等方式進行施工建設,以便有效減小可降基。
2.3.2 塔腳施工建設
輸電線路塔腳施工建設過程中,應當從桿塔正側面根部進行開挖操作,并且注意挖方量的控制。如果所處地段的坡度相對較大一些,當塔長短腳位于最大高差時,不可繼續發揮平衡地面高差之作用,此時建議提高長腳主柱高度。
2.3.3 排水施工
對于排水設施而言,可降低雨水、地表水對桿塔基面的沖刷損害,這對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實踐中若塔位存在一定的坡度,則必然會在塔上坡一側挖方,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排水溝設置,以便對山坡匯水面地表水攔截、排除,確保基面、基礎保護范圍土體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同時,確保排水設施沖刷耐力,免遭破壞,還需適當的加裝一些護壁。對于護壁材料而言,其選擇應當以塔位周邊實際情況進行區別對待,若周圍土質粘性相對較低,則建議采用預制混凝土塊進行加固;若周圍土質粘性相對較大、而且植被也比較好,則建議將植被作為護壁。
2.3.4 基面施工
桿塔工程基面施工過程中,對原有土石方進行開挖,必然會對該地區的土體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胡亂堆積挖方,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邊坡承受壓力,在雨雪侵蝕作用下,很可能會誘發滑坡、或者塌方等自然地質災害。因此,在基面的施工作業結束后,要及時對基面進行處理,將廢棄不用的挖方移除,以便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線路的正常運行。
結語
總而言之,110kV輸電線路工程建設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其施強度也非常的大、工期短,而且技術含量要求非常的高,多處于野外地質條件相對比較差的地區。因此,實踐中應當加強思想重視,注意細節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110kV輸電線路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志剛,朱利軍.芻議110kV輸電線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質量的提高[J].電源技術應用,2013(12).
[2]林枝茂,張宏光.110kV輸電線路在電力施工中質量控制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6).
[3]梁銘輝.綜述110kV輸電線路施工質量的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
[4]葉蒞昶.探討加強110kV輸電線路的施工管理措施[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6).
[5]黃翔宇.淺談電力工程110kV輸電線路施工質量控制[J].科學時代,20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