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陽
摘 要 為了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文章著重對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對單個光伏電池的建模、仿真來認識光伏電池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性曲線,選取擾動觀測法進行研究,并選用BOOST電路的DC/DC功率變換器,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系統的仿真模型,并通過脈寬調制(PWM)占空比的變化來改變電路的輸出電壓來實現對最大功率點的跟蹤。
關鍵詞 光伏發電系統;MPPT;擾動觀測法;MATLAB/SIMULINK仿真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031-01
自20世紀80年代,太陽能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增長幅度與受關注度遠高于其他能源產業。我國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近十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首先,我國生產規模較國外較小,自動化水平較低,標準、規范與檢測認證體系不健全;其次,發電成本過高,缺乏核心競爭力。總為言之,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仍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1 最大功率點跟蹤的原理
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控制策略實時檢測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通過一定的控制算法預測當前狀況下陣列可能的最大功率輸出,從而改變當前的阻抗值使陣列輸出最大功率。
對于電阻型負載,其負載線與I-V曲線的交叉點即為光伏電池的工作點,不同的負載決定了光伏電池工作在不同的位置。我們可以通過公式來求得最大功率輸出時的電阻值。當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光照強度和溫度不發生變化時,對于線性電路來說,當負載電阻與電源內阻相等時,電源的輸出功率為最大值。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一般在光伏電池陣列和負載之間設置DC/DC或DC/AC變換電路,變換電路可以將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轉換成穩定電壓,進而為后續電路供電。雖然光伏電池和DC/DC、DC/AC變換電路的輸出特性都具有強非線性,但在極短時間內,可以看作線性電路來進行簡化處理,所以要使光伏電池保持最大功率輸出,只需調節轉換電路的等效電阻,使其與光伏電池的內阻相等。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通過調節負載兩端的電壓即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就可以實現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
2 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的實現
最大功率跟蹤控制方法中常用到的功率變換器器件有DC/DC和DC/AC。而對于功率變換器DC/DC來說,因其等效負載就是光伏電池的等效負載,故我們只需對占空比進行調節就能實現最大功率點的跟蹤,控制方法較為簡單,所以本文的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采取DC/DC功率變換器。
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常用的DC/DC電路是BOOST電路。BOOST電路是可以連續輸出的升壓式變換電路。當光照強度較弱時,BOOST電路還可以提升光伏電池輸出端的電壓。同時,在輸出端并聯的小電容又可以消除、開關電路產生的諧波干擾。
最大功率跟蹤器的主電路由光伏電池與BOOST電路構成。下面介紹一下BOOST電路的基本原理。圖1為BOOST電路原理圖。
(a)電路圖
(b)波形
圖1 BOOST電路及其工作波形
如圖1所示,假設電感L值很大,電容C值也很大。V導通時,E向L充電,充電電流恒為,同時電容C兩端儲存的電壓也向負載供電,因電容C值很大,輸出電壓為恒值,記為。設V處于通態的時間為,此階段電感L上儲存的能量為。當V關斷時,電源E和電感L共同向電容C充電并向負載電阻R供電。設V斷的時間為,則此期間電感L釋放的能量為。
當電路工作于穩態時,一個周期T中電感L儲存的能量與釋放的能量相同,即
= (1)
化簡得
(2)
上式中的,所以輸出電壓始終高于電源電壓,所以稱此電路為升壓斬波電路。又稱之為BOOST變換器。為升壓比,通過調節其大小可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將升壓比的倒數記作,即
(3)
和導通占空比關系如下: (4)
所以式(2)可表示為 (5)
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系統仿真模型,研究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方法。整個系統包括光伏陣列模塊、MPPT模塊、PWM模塊和DC/DC電路模塊。
通過比較當前和前一時刻的功率值,根據功率變化方向來計算控制量,控制產生PWM波是MPPT模塊的基本思想。PWM模塊通過處理MPPT模塊傳遞的控制信號來產生脈沖信號來調節后級DC/DC電路的占空比,從而達到控制輸出電壓的目的。PWM模塊的仿真模型如圖2。
圖2 PWM模塊的仿真模型
3 結論
通過在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環境下,建立光伏電池的仿真模型,得到對不同溫度和光照強度下的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曲線,并根據輸出特性曲線總結出外界環境對于光伏電池輸出的不同影響,為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采用的DC/DC變換器為BOOST電路,并對DC/DC轉換電路的輸入電壓、電流量進行測量,并將測量值導入到MPPT模塊,在將MPPT輸出信號作為PWM的輸入信號,通過PWM脈沖,調節DC/DC轉換電路開關管的占空比,通過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輸出電壓,進而實現最大功率跟蹤控制。
參考文獻
[1]杜曉偉,路正南.我國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能源問題的戰略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6(10S):332-333.
[2]李春鵬,張廷元,周封.太陽能光伏發電綜述[J].電工材料,2006(3):45-48.
[3]吳海濤,孔娟,夏東偉.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建模與仿真[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6:74-77.endprint
摘 要 為了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文章著重對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對單個光伏電池的建模、仿真來認識光伏電池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性曲線,選取擾動觀測法進行研究,并選用BOOST電路的DC/DC功率變換器,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系統的仿真模型,并通過脈寬調制(PWM)占空比的變化來改變電路的輸出電壓來實現對最大功率點的跟蹤。
關鍵詞 光伏發電系統;MPPT;擾動觀測法;MATLAB/SIMULINK仿真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031-01
自20世紀80年代,太陽能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增長幅度與受關注度遠高于其他能源產業。我國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近十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首先,我國生產規模較國外較小,自動化水平較低,標準、規范與檢測認證體系不健全;其次,發電成本過高,缺乏核心競爭力。總為言之,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仍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1 最大功率點跟蹤的原理
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控制策略實時檢測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通過一定的控制算法預測當前狀況下陣列可能的最大功率輸出,從而改變當前的阻抗值使陣列輸出最大功率。
對于電阻型負載,其負載線與I-V曲線的交叉點即為光伏電池的工作點,不同的負載決定了光伏電池工作在不同的位置。我們可以通過公式來求得最大功率輸出時的電阻值。當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光照強度和溫度不發生變化時,對于線性電路來說,當負載電阻與電源內阻相等時,電源的輸出功率為最大值。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一般在光伏電池陣列和負載之間設置DC/DC或DC/AC變換電路,變換電路可以將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轉換成穩定電壓,進而為后續電路供電。雖然光伏電池和DC/DC、DC/AC變換電路的輸出特性都具有強非線性,但在極短時間內,可以看作線性電路來進行簡化處理,所以要使光伏電池保持最大功率輸出,只需調節轉換電路的等效電阻,使其與光伏電池的內阻相等。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通過調節負載兩端的電壓即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就可以實現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
2 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的實現
最大功率跟蹤控制方法中常用到的功率變換器器件有DC/DC和DC/AC。而對于功率變換器DC/DC來說,因其等效負載就是光伏電池的等效負載,故我們只需對占空比進行調節就能實現最大功率點的跟蹤,控制方法較為簡單,所以本文的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采取DC/DC功率變換器。
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常用的DC/DC電路是BOOST電路。BOOST電路是可以連續輸出的升壓式變換電路。當光照強度較弱時,BOOST電路還可以提升光伏電池輸出端的電壓。同時,在輸出端并聯的小電容又可以消除、開關電路產生的諧波干擾。
最大功率跟蹤器的主電路由光伏電池與BOOST電路構成。下面介紹一下BOOST電路的基本原理。圖1為BOOST電路原理圖。
(a)電路圖
(b)波形
圖1 BOOST電路及其工作波形
如圖1所示,假設電感L值很大,電容C值也很大。V導通時,E向L充電,充電電流恒為,同時電容C兩端儲存的電壓也向負載供電,因電容C值很大,輸出電壓為恒值,記為。設V處于通態的時間為,此階段電感L上儲存的能量為。當V關斷時,電源E和電感L共同向電容C充電并向負載電阻R供電。設V斷的時間為,則此期間電感L釋放的能量為。
當電路工作于穩態時,一個周期T中電感L儲存的能量與釋放的能量相同,即
= (1)
化簡得
(2)
上式中的,所以輸出電壓始終高于電源電壓,所以稱此電路為升壓斬波電路。又稱之為BOOST變換器。為升壓比,通過調節其大小可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將升壓比的倒數記作,即
(3)
和導通占空比關系如下: (4)
所以式(2)可表示為 (5)
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系統仿真模型,研究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方法。整個系統包括光伏陣列模塊、MPPT模塊、PWM模塊和DC/DC電路模塊。
通過比較當前和前一時刻的功率值,根據功率變化方向來計算控制量,控制產生PWM波是MPPT模塊的基本思想。PWM模塊通過處理MPPT模塊傳遞的控制信號來產生脈沖信號來調節后級DC/DC電路的占空比,從而達到控制輸出電壓的目的。PWM模塊的仿真模型如圖2。
圖2 PWM模塊的仿真模型
3 結論
通過在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環境下,建立光伏電池的仿真模型,得到對不同溫度和光照強度下的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曲線,并根據輸出特性曲線總結出外界環境對于光伏電池輸出的不同影響,為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采用的DC/DC變換器為BOOST電路,并對DC/DC轉換電路的輸入電壓、電流量進行測量,并將測量值導入到MPPT模塊,在將MPPT輸出信號作為PWM的輸入信號,通過PWM脈沖,調節DC/DC轉換電路開關管的占空比,通過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輸出電壓,進而實現最大功率跟蹤控制。
參考文獻
[1]杜曉偉,路正南.我國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能源問題的戰略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6(10S):332-333.
[2]李春鵬,張廷元,周封.太陽能光伏發電綜述[J].電工材料,2006(3):45-48.
[3]吳海濤,孔娟,夏東偉.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建模與仿真[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6:74-77.endprint
摘 要 為了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文章著重對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對單個光伏電池的建模、仿真來認識光伏電池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性曲線,選取擾動觀測法進行研究,并選用BOOST電路的DC/DC功率變換器,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系統的仿真模型,并通過脈寬調制(PWM)占空比的變化來改變電路的輸出電壓來實現對最大功率點的跟蹤。
關鍵詞 光伏發電系統;MPPT;擾動觀測法;MATLAB/SIMULINK仿真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031-01
自20世紀80年代,太陽能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增長幅度與受關注度遠高于其他能源產業。我國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近十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首先,我國生產規模較國外較小,自動化水平較低,標準、規范與檢測認證體系不健全;其次,發電成本過高,缺乏核心競爭力。總為言之,我國光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仍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1 最大功率點跟蹤的原理
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控制策略實時檢測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通過一定的控制算法預測當前狀況下陣列可能的最大功率輸出,從而改變當前的阻抗值使陣列輸出最大功率。
對于電阻型負載,其負載線與I-V曲線的交叉點即為光伏電池的工作點,不同的負載決定了光伏電池工作在不同的位置。我們可以通過公式來求得最大功率輸出時的電阻值。當太陽能電池陣列的光照強度和溫度不發生變化時,對于線性電路來說,當負載電阻與電源內阻相等時,電源的輸出功率為最大值。
在光伏發電系統中,一般在光伏電池陣列和負載之間設置DC/DC或DC/AC變換電路,變換電路可以將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轉換成穩定電壓,進而為后續電路供電。雖然光伏電池和DC/DC、DC/AC變換電路的輸出特性都具有強非線性,但在極短時間內,可以看作線性電路來進行簡化處理,所以要使光伏電池保持最大功率輸出,只需調節轉換電路的等效電阻,使其與光伏電池的內阻相等。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通過調節負載兩端的電壓即光伏電池陣列的輸出電壓,就可以實現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
2 最大功率跟蹤算法的實現
最大功率跟蹤控制方法中常用到的功率變換器器件有DC/DC和DC/AC。而對于功率變換器DC/DC來說,因其等效負載就是光伏電池的等效負載,故我們只需對占空比進行調節就能實現最大功率點的跟蹤,控制方法較為簡單,所以本文的光伏電池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采取DC/DC功率變換器。
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常用的DC/DC電路是BOOST電路。BOOST電路是可以連續輸出的升壓式變換電路。當光照強度較弱時,BOOST電路還可以提升光伏電池輸出端的電壓。同時,在輸出端并聯的小電容又可以消除、開關電路產生的諧波干擾。
最大功率跟蹤器的主電路由光伏電池與BOOST電路構成。下面介紹一下BOOST電路的基本原理。圖1為BOOST電路原理圖。
(a)電路圖
(b)波形
圖1 BOOST電路及其工作波形
如圖1所示,假設電感L值很大,電容C值也很大。V導通時,E向L充電,充電電流恒為,同時電容C兩端儲存的電壓也向負載供電,因電容C值很大,輸出電壓為恒值,記為。設V處于通態的時間為,此階段電感L上儲存的能量為。當V關斷時,電源E和電感L共同向電容C充電并向負載電阻R供電。設V斷的時間為,則此期間電感L釋放的能量為。
當電路工作于穩態時,一個周期T中電感L儲存的能量與釋放的能量相同,即
= (1)
化簡得
(2)
上式中的,所以輸出電壓始終高于電源電壓,所以稱此電路為升壓斬波電路。又稱之為BOOST變換器。為升壓比,通過調節其大小可改變輸出電壓的大小,將升壓比的倒數記作,即
(3)
和導通占空比關系如下: (4)
所以式(2)可表示為 (5)
在MATLAB/SIMULINK環境下搭建系統仿真模型,研究光伏發電系統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方法。整個系統包括光伏陣列模塊、MPPT模塊、PWM模塊和DC/DC電路模塊。
通過比較當前和前一時刻的功率值,根據功率變化方向來計算控制量,控制產生PWM波是MPPT模塊的基本思想。PWM模塊通過處理MPPT模塊傳遞的控制信號來產生脈沖信號來調節后級DC/DC電路的占空比,從而達到控制輸出電壓的目的。PWM模塊的仿真模型如圖2。
圖2 PWM模塊的仿真模型
3 結論
通過在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環境下,建立光伏電池的仿真模型,得到對不同溫度和光照強度下的太陽能電池輸出特性曲線,并根據輸出特性曲線總結出外界環境對于光伏電池輸出的不同影響,為最大功率點跟蹤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采用的DC/DC變換器為BOOST電路,并對DC/DC轉換電路的輸入電壓、電流量進行測量,并將測量值導入到MPPT模塊,在將MPPT輸出信號作為PWM的輸入信號,通過PWM脈沖,調節DC/DC轉換電路開關管的占空比,通過控制光伏發電系統的輸出電壓,進而實現最大功率跟蹤控制。
參考文獻
[1]杜曉偉,路正南.我國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能源問題的戰略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6(10S):332-333.
[2]李春鵬,張廷元,周封.太陽能光伏發電綜述[J].電工材料,2006(3):45-48.
[3]吳海濤,孔娟,夏東偉.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建模與仿真[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6:74-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