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田電力6 kV配電網分為專用配網和公用配網,因專用配網為高壓直供線路,理論上為零線損。因而配網線損指的是公用配網,其中公用配網又分為專用配電變壓器和公用配電變壓器。專用配電變壓器通常用電量較大,但因其只涉及一個計量點,便于線損監管。相反,公用配電變壓器通常面臨多種用電性質,上百個計量點,線損流失點多的復雜用電情況。因而文章對油田公用配電網中公用配電變壓器的線損原因及治理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 配電網;公用配電變壓器;線損;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191-02
油田電力共管理公用變壓器598臺,經統計測算,如果年累計線損率每降低1%將會為企業增加600萬的經濟效益。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損耗對企業實現降損增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技術線損術和管理線損作為切入點,分析其對油田配網公用變壓器線損的影線,并探討相關降損措施。
1 技術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1.1 電路電阻損耗與降損措施
輸電線路本身存在電阻,自然要損耗電能,而且要占線損的絕大部分份額。油田配網具有“覆蓋地域廣,低壓臺區數量多且分散”的特點,容易造成“供電半徑過大,負荷節點多,線路迂回”等情況,進而加重了由于線路本身電阻造成的損耗電能。針對線路損耗的措施有:
1)更換高損線路。一些線路因為老化等原因,選擇合適截面積的導線,減小電阻,可以有效降低線路損耗。
2)優化電網結構。部分地區由于低壓用戶數量和負荷的不斷增加,在不能增設變壓器的情況下,通常選擇由臨近的變壓器供電,超出原來變壓器設計的供電半徑,造成供電線路過長,增加了線路自身的電阻損耗和竊電風險。科學設計公用變壓器供電半徑,可有效降低因長距離供電造成電阻損耗,有利于及時發現諸如采取私搭亂接等方式的違法竊電行為。此外,對臺區用戶負荷情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可有效避免因電網擴容不足而造成的供電頸現象發生。
1.2 變壓器損耗與降損措施
變壓器損耗分為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因空載損耗是只與所選變壓器鐵芯有關的常數,而負載損耗則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用電負荷與變壓器損耗之間的關系不容忽視。制定計劃對配網公用高損變壓器進行更換,選擇節能型變壓器和有載調壓變壓器,并根據負荷情況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可有效降低變壓器負載損耗。
1.3 電網無功不足損耗與降損措施
由于電網中存在感性原件,形成電網的無功傳輸,電網元件總電流加大,有功損耗自然也增加。如果無功不足,功率因數下降,可促使電壓越限,電能損耗加大。特別是遠距離無功傳輸無法實現,而且還帶來不必要的線損。對無功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完善無功補償裝置測試機制,通過變壓器調壓和無功補償設備投切,使全網無功分層平衡,降低損耗。
1.4 三相負荷不平衡損耗與降損措施
部分公用變壓器的線損是由于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由于在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在相間產生不平衡電流,在相線和中線上都會產生電能損失。為此在供電初期應合理調查用戶負荷性質和大小,合理的分配在三相上,采用科學的接線方式。
2 管理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所謂管理線損是指由于日常經營管理缺陷所造成的電量損失,如管理制度缺陷、抄表誤差、計量裝置差錯、用戶竊電等情況等。降低管理線損具有資金投入成本低、可行性高更且短期見效明顯的特點,對降損增效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如下。
2.1 更新管理方法,建立線損管理信息體系
加強電網管理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將信息、流程和人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但這并不是要求我們對信息的簡單整合,而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交流和互動中實現知識的共享,形成一套以“信息分享、集體加工、流程制定” 為三構成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構成圖如下。
該體系對于企業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有著以下優勢。
1)有利于企業形成規范化管理。將個人的經驗轉化成管理信息,進行分類存檔,作為日后管理的參考依據。有利于管理信息短期內大面積推廣使用,提高線損管理效率的同時,促成企業對于相同問題的規范流程化管理。
2)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管理水平。經驗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員工在彼此知識的交互學習中,往往會激發出新的靈感,為線損管理提出更好的方法。
3)有利于提高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的競爭力。現代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線損信息管理體系,使員工在探索線損管理知識領域有了更加能動的意愿,有價值的信息頻繁的交流、碰撞,使許多新的管理信息得以產生,幫助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有著新的競爭力。
2.2 建立線損分析系統
目前傳統的管理模式,與配電線損有關的信息還不能及時共享,需要在有關分所臺賬進行查詢,不利于線損統計分析數據的及時提取。應實現信息化管理,將管理、計算機、電力系統等進行整合,形成以系統基礎數據維護模塊、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信息查詢模塊、線損綜合管理模塊為基礎的線損分析系統。
1)基礎數據維護模塊。建立變壓器設備臺賬信息、運行數據信息、計量裝置設備信息、電量數據信息、負荷數據信息等數據維護管理平臺。
2)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主要是對配電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包括那些從變電站、臺區獲得的數據信息。
3)提供信息查詢模塊,方便工作人員查詢有關配電變壓器數據。新增或減少的用電信息及時錄入,為線損統計提供及時數據查詢功能。
4)線損綜合管理模塊。
通過從以上三種模塊中獲得的數據,完成理論線損和統計線損分析,為降損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行性依據。
2.3 完善抄表管理制度
1)建立以公變為基本單位的抄表卡片,逐級分解線損責任,推進探索市場化管理機制,提高抄表人員的主觀積極性。
2)貫徹落實例日抄表要求,嚴格考核漏抄、錯抄、無正當理由估抄等違反營銷管理規定的行為。
3)強化抄表員的責任意識,對于所管轄區域的異常用電情況應及時上報。
4)逐步更換成集抄表,以遠方集抄替代現場抄表,提高抄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2.4 加強計量裝置管理
計量裝置作為電力收費依據,應保證其準確性,做好計量裝置基礎數據的建檔工作,按期對計量裝置及計量回路進行校驗。同時安裝各級考核表,以及在配電間內增設分支表,為線損管理工作提供統計對比資料。
2.5 加大電力稽查力度
以預防教育為主,特別是在用電環境復雜,線損高的地區開展《電力法》有關規定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用戶的守法意識。同時加大用電檢查力度,及時發現竊電行為,嚴肅處罰。并推進新型防竊電裝置的應用,以技術手段加大對竊電行為的監管力度。
3 結束語
加強配電網線損管理,需要有效整合電網結構,對高損設備進行更換處理,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著力推進線損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把配電網降損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管理工作,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企業職工專業素質與用戶的守法意識。這樣才能形成管理合力,減少配電網電能損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曾重謙,廖民傳.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原因與主要降損措施[J].供用電,2009(02).
[2]張命勇,陳鵬.油田配電網中電能損耗分析及降損措施[J].石油石化節能,2011(02).
作者簡介
韓培源,2009年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2012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現在大慶油田電力集團從事配網線損管理工作。endprint
摘 要 油田電力6 kV配電網分為專用配網和公用配網,因專用配網為高壓直供線路,理論上為零線損。因而配網線損指的是公用配網,其中公用配網又分為專用配電變壓器和公用配電變壓器。專用配電變壓器通常用電量較大,但因其只涉及一個計量點,便于線損監管。相反,公用配電變壓器通常面臨多種用電性質,上百個計量點,線損流失點多的復雜用電情況。因而文章對油田公用配電網中公用配電變壓器的線損原因及治理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 配電網;公用配電變壓器;線損;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191-02
油田電力共管理公用變壓器598臺,經統計測算,如果年累計線損率每降低1%將會為企業增加600萬的經濟效益。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損耗對企業實現降損增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技術線損術和管理線損作為切入點,分析其對油田配網公用變壓器線損的影線,并探討相關降損措施。
1 技術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1.1 電路電阻損耗與降損措施
輸電線路本身存在電阻,自然要損耗電能,而且要占線損的絕大部分份額。油田配網具有“覆蓋地域廣,低壓臺區數量多且分散”的特點,容易造成“供電半徑過大,負荷節點多,線路迂回”等情況,進而加重了由于線路本身電阻造成的損耗電能。針對線路損耗的措施有:
1)更換高損線路。一些線路因為老化等原因,選擇合適截面積的導線,減小電阻,可以有效降低線路損耗。
2)優化電網結構。部分地區由于低壓用戶數量和負荷的不斷增加,在不能增設變壓器的情況下,通常選擇由臨近的變壓器供電,超出原來變壓器設計的供電半徑,造成供電線路過長,增加了線路自身的電阻損耗和竊電風險。科學設計公用變壓器供電半徑,可有效降低因長距離供電造成電阻損耗,有利于及時發現諸如采取私搭亂接等方式的違法竊電行為。此外,對臺區用戶負荷情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可有效避免因電網擴容不足而造成的供電頸現象發生。
1.2 變壓器損耗與降損措施
變壓器損耗分為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因空載損耗是只與所選變壓器鐵芯有關的常數,而負載損耗則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用電負荷與變壓器損耗之間的關系不容忽視。制定計劃對配網公用高損變壓器進行更換,選擇節能型變壓器和有載調壓變壓器,并根據負荷情況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可有效降低變壓器負載損耗。
1.3 電網無功不足損耗與降損措施
由于電網中存在感性原件,形成電網的無功傳輸,電網元件總電流加大,有功損耗自然也增加。如果無功不足,功率因數下降,可促使電壓越限,電能損耗加大。特別是遠距離無功傳輸無法實現,而且還帶來不必要的線損。對無功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完善無功補償裝置測試機制,通過變壓器調壓和無功補償設備投切,使全網無功分層平衡,降低損耗。
1.4 三相負荷不平衡損耗與降損措施
部分公用變壓器的線損是由于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由于在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在相間產生不平衡電流,在相線和中線上都會產生電能損失。為此在供電初期應合理調查用戶負荷性質和大小,合理的分配在三相上,采用科學的接線方式。
2 管理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所謂管理線損是指由于日常經營管理缺陷所造成的電量損失,如管理制度缺陷、抄表誤差、計量裝置差錯、用戶竊電等情況等。降低管理線損具有資金投入成本低、可行性高更且短期見效明顯的特點,對降損增效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如下。
2.1 更新管理方法,建立線損管理信息體系
加強電網管理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將信息、流程和人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但這并不是要求我們對信息的簡單整合,而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交流和互動中實現知識的共享,形成一套以“信息分享、集體加工、流程制定” 為三構成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構成圖如下。
該體系對于企業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有著以下優勢。
1)有利于企業形成規范化管理。將個人的經驗轉化成管理信息,進行分類存檔,作為日后管理的參考依據。有利于管理信息短期內大面積推廣使用,提高線損管理效率的同時,促成企業對于相同問題的規范流程化管理。
2)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管理水平。經驗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員工在彼此知識的交互學習中,往往會激發出新的靈感,為線損管理提出更好的方法。
3)有利于提高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的競爭力。現代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線損信息管理體系,使員工在探索線損管理知識領域有了更加能動的意愿,有價值的信息頻繁的交流、碰撞,使許多新的管理信息得以產生,幫助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有著新的競爭力。
2.2 建立線損分析系統
目前傳統的管理模式,與配電線損有關的信息還不能及時共享,需要在有關分所臺賬進行查詢,不利于線損統計分析數據的及時提取。應實現信息化管理,將管理、計算機、電力系統等進行整合,形成以系統基礎數據維護模塊、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信息查詢模塊、線損綜合管理模塊為基礎的線損分析系統。
1)基礎數據維護模塊。建立變壓器設備臺賬信息、運行數據信息、計量裝置設備信息、電量數據信息、負荷數據信息等數據維護管理平臺。
2)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主要是對配電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包括那些從變電站、臺區獲得的數據信息。
3)提供信息查詢模塊,方便工作人員查詢有關配電變壓器數據。新增或減少的用電信息及時錄入,為線損統計提供及時數據查詢功能。
4)線損綜合管理模塊。
通過從以上三種模塊中獲得的數據,完成理論線損和統計線損分析,為降損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行性依據。
2.3 完善抄表管理制度
1)建立以公變為基本單位的抄表卡片,逐級分解線損責任,推進探索市場化管理機制,提高抄表人員的主觀積極性。
2)貫徹落實例日抄表要求,嚴格考核漏抄、錯抄、無正當理由估抄等違反營銷管理規定的行為。
3)強化抄表員的責任意識,對于所管轄區域的異常用電情況應及時上報。
4)逐步更換成集抄表,以遠方集抄替代現場抄表,提高抄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2.4 加強計量裝置管理
計量裝置作為電力收費依據,應保證其準確性,做好計量裝置基礎數據的建檔工作,按期對計量裝置及計量回路進行校驗。同時安裝各級考核表,以及在配電間內增設分支表,為線損管理工作提供統計對比資料。
2.5 加大電力稽查力度
以預防教育為主,特別是在用電環境復雜,線損高的地區開展《電力法》有關規定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用戶的守法意識。同時加大用電檢查力度,及時發現竊電行為,嚴肅處罰。并推進新型防竊電裝置的應用,以技術手段加大對竊電行為的監管力度。
3 結束語
加強配電網線損管理,需要有效整合電網結構,對高損設備進行更換處理,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著力推進線損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把配電網降損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管理工作,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企業職工專業素質與用戶的守法意識。這樣才能形成管理合力,減少配電網電能損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曾重謙,廖民傳.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原因與主要降損措施[J].供用電,2009(02).
[2]張命勇,陳鵬.油田配電網中電能損耗分析及降損措施[J].石油石化節能,2011(02).
作者簡介
韓培源,2009年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2012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現在大慶油田電力集團從事配網線損管理工作。endprint
摘 要 油田電力6 kV配電網分為專用配網和公用配網,因專用配網為高壓直供線路,理論上為零線損。因而配網線損指的是公用配網,其中公用配網又分為專用配電變壓器和公用配電變壓器。專用配電變壓器通常用電量較大,但因其只涉及一個計量點,便于線損監管。相反,公用配電變壓器通常面臨多種用電性質,上百個計量點,線損流失點多的復雜用電情況。因而文章對油田公用配電網中公用配電變壓器的線損原因及治理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 配電網;公用配電變壓器;線損;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6-0191-02
油田電力共管理公用變壓器598臺,經統計測算,如果年累計線損率每降低1%將會為企業增加600萬的經濟效益。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損耗對企業實現降損增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技術線損術和管理線損作為切入點,分析其對油田配網公用變壓器線損的影線,并探討相關降損措施。
1 技術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1.1 電路電阻損耗與降損措施
輸電線路本身存在電阻,自然要損耗電能,而且要占線損的絕大部分份額。油田配網具有“覆蓋地域廣,低壓臺區數量多且分散”的特點,容易造成“供電半徑過大,負荷節點多,線路迂回”等情況,進而加重了由于線路本身電阻造成的損耗電能。針對線路損耗的措施有:
1)更換高損線路。一些線路因為老化等原因,選擇合適截面積的導線,減小電阻,可以有效降低線路損耗。
2)優化電網結構。部分地區由于低壓用戶數量和負荷的不斷增加,在不能增設變壓器的情況下,通常選擇由臨近的變壓器供電,超出原來變壓器設計的供電半徑,造成供電線路過長,增加了線路自身的電阻損耗和竊電風險。科學設計公用變壓器供電半徑,可有效降低因長距離供電造成電阻損耗,有利于及時發現諸如采取私搭亂接等方式的違法竊電行為。此外,對臺區用戶負荷情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可有效避免因電網擴容不足而造成的供電頸現象發生。
1.2 變壓器損耗與降損措施
變壓器損耗分為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因空載損耗是只與所選變壓器鐵芯有關的常數,而負載損耗則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用電負荷與變壓器損耗之間的關系不容忽視。制定計劃對配網公用高損變壓器進行更換,選擇節能型變壓器和有載調壓變壓器,并根據負荷情況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可有效降低變壓器負載損耗。
1.3 電網無功不足損耗與降損措施
由于電網中存在感性原件,形成電網的無功傳輸,電網元件總電流加大,有功損耗自然也增加。如果無功不足,功率因數下降,可促使電壓越限,電能損耗加大。特別是遠距離無功傳輸無法實現,而且還帶來不必要的線損。對無功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完善無功補償裝置測試機制,通過變壓器調壓和無功補償設備投切,使全網無功分層平衡,降低損耗。
1.4 三相負荷不平衡損耗與降損措施
部分公用變壓器的線損是由于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由于在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三相負荷電流不平衡,在相間產生不平衡電流,在相線和中線上都會產生電能損失。為此在供電初期應合理調查用戶負荷性質和大小,合理的分配在三相上,采用科學的接線方式。
2 管理線損原因分析與降損措施
所謂管理線損是指由于日常經營管理缺陷所造成的電量損失,如管理制度缺陷、抄表誤差、計量裝置差錯、用戶竊電等情況等。降低管理線損具有資金投入成本低、可行性高更且短期見效明顯的特點,對降損增效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如下。
2.1 更新管理方法,建立線損管理信息體系
加強電網管理首要任務是建立科學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將信息、流程和人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但這并不是要求我們對信息的簡單整合,而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交流和互動中實現知識的共享,形成一套以“信息分享、集體加工、流程制定” 為三構成的線損管理信息體系,構成圖如下。
該體系對于企業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有著以下優勢。
1)有利于企業形成規范化管理。將個人的經驗轉化成管理信息,進行分類存檔,作為日后管理的參考依據。有利于管理信息短期內大面積推廣使用,提高線損管理效率的同時,促成企業對于相同問題的規范流程化管理。
2)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創新管理水平。經驗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員工在彼此知識的交互學習中,往往會激發出新的靈感,為線損管理提出更好的方法。
3)有利于提高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的競爭力。現代企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線損信息管理體系,使員工在探索線損管理知識領域有了更加能動的意愿,有價值的信息頻繁的交流、碰撞,使許多新的管理信息得以產生,幫助企業在線損管理領域中有著新的競爭力。
2.2 建立線損分析系統
目前傳統的管理模式,與配電線損有關的信息還不能及時共享,需要在有關分所臺賬進行查詢,不利于線損統計分析數據的及時提取。應實現信息化管理,將管理、計算機、電力系統等進行整合,形成以系統基礎數據維護模塊、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信息查詢模塊、線損綜合管理模塊為基礎的線損分析系統。
1)基礎數據維護模塊。建立變壓器設備臺賬信息、運行數據信息、計量裝置設備信息、電量數據信息、負荷數據信息等數據維護管理平臺。
2)配電信息管理模塊。主要是對配電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包括那些從變電站、臺區獲得的數據信息。
3)提供信息查詢模塊,方便工作人員查詢有關配電變壓器數據。新增或減少的用電信息及時錄入,為線損統計提供及時數據查詢功能。
4)線損綜合管理模塊。
通過從以上三種模塊中獲得的數據,完成理論線損和統計線損分析,為降損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行性依據。
2.3 完善抄表管理制度
1)建立以公變為基本單位的抄表卡片,逐級分解線損責任,推進探索市場化管理機制,提高抄表人員的主觀積極性。
2)貫徹落實例日抄表要求,嚴格考核漏抄、錯抄、無正當理由估抄等違反營銷管理規定的行為。
3)強化抄表員的責任意識,對于所管轄區域的異常用電情況應及時上報。
4)逐步更換成集抄表,以遠方集抄替代現場抄表,提高抄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2.4 加強計量裝置管理
計量裝置作為電力收費依據,應保證其準確性,做好計量裝置基礎數據的建檔工作,按期對計量裝置及計量回路進行校驗。同時安裝各級考核表,以及在配電間內增設分支表,為線損管理工作提供統計對比資料。
2.5 加大電力稽查力度
以預防教育為主,特別是在用電環境復雜,線損高的地區開展《電力法》有關規定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用戶的守法意識。同時加大用電檢查力度,及時發現竊電行為,嚴肅處罰。并推進新型防竊電裝置的應用,以技術手段加大對竊電行為的監管力度。
3 結束語
加強配電網線損管理,需要有效整合電網結構,對高損設備進行更換處理,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著力推進線損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把配電網降損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管理工作,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企業職工專業素質與用戶的守法意識。這樣才能形成管理合力,減少配電網電能損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曾重謙,廖民傳.配電網電能損耗的原因與主要降損措施[J].供用電,2009(02).
[2]張命勇,陳鵬.油田配電網中電能損耗分析及降損措施[J].石油石化節能,2011(02).
作者簡介
韓培源,2009年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2012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現在大慶油田電力集團從事配網線損管理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