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協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堅持為民利民便民,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圍繞科普活動服務民生、助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重點,發揮市科協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系列活動,為提高全市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供有效服務。
開展科普之(冬)春活動過程中,通遼市科協始終堅持科普與民生同行,將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及科學生活、科技致富的能力作為首要目的。
一是面向青少年,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和相關學會加大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擴大科普活動內容,廣泛開展科普教育與實踐活動,提高全市青少年科學素質。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作用,舉辦科普講座、科普展覽,介紹現代科技知識及發展趨勢,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培養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加青少年科技信息量和接受科普教育的機會。組織學生開展“青少年系列科普活動”等科普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培養未成年人學習科學、崇尚科學,摒棄陋習,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是面向農民,促進農牧民增收,推動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顒悠陂g,以實施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通遼市“8511521113”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結合各旗縣市區科技、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突出培養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特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發展后勁足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帶頭人,積極創建市級農村科普基地;充分發揮農技協、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帶頭人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深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傳授致富技能和經驗。積極圍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宣傳、推廣、普及實用技術,實現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三是面向城鎮社區居民,充分發揮社區功能,提高城鎮居民的科學素質。以“社區科普大學”、“科普文化廣場”等科普活動為載體,利用社區服務站、圖書室、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等陣地,積極開展經常化、社會化、群眾化的科普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等基礎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積極倡導“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
四是面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舉辦科普講座、科普報告會等科普活動,增強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組織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調動公務員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的能力。
通遼市科協整合社會各方面的科普資源,增強創新意識、發展意識、改革意識和服務意識,使活動在形式、內容和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從而進一步增強活動的社會效果。充分利用科普大學、培訓學校、三農服務站、科普活動站等基礎設施,利用媒體、網絡等資源,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科普講座、科普培訓、科普展覽、科技咨詢等形式的科普活動,為通遼市科普活動服務民生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