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昇宏,唐娛瑛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LEC風險評價法,是當前應用極為廣泛的風險管理方法,在多個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該方法在對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判定時,由于過于依賴主觀判斷而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評價失準的情況。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
LEC風險評價法,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的英文縮寫,是一種針對作業環境中存在的潛在危險進行分析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對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中潛在危險的危害性和發生機率進行評價,從而盡可能避免危險的發生,保證作業的安全進行。
LEC風險評價法用于風險評價時,主要依據三個因素進行,分別為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以及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通過對三種因素進行不同等級的劃分,確定各自的分值,之后對風險分值D進行計算,D=L·E·C。風險分值越大,說明危險發生的機率越高,危害性越大,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將三個因素的分值調整至容許范圍之內,減少風險的危害性。
在對風險分值D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作業環境,對E和C因素進行定值,相對而言,定值較為客觀,可以真實反映實際情況。但是,L的取值卻容易被評價人員的主觀意識左右,導致判斷失真,影響分析評價的結果。例如,針對某建筑機械的操作進行風險評價時,擁有良好操作經驗的評價人員可能將L定值偏低,而缺乏相關操作經驗的人員,則可能將L定值偏高,進而對最終的風險分析結果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對LEC風險評價法進行改進,確保其更加合理有效。
(1)L值定值的改進
認識到了當前LEC風險評價法評價法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L值的實際定義是事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屬于概率性的問題。而事故風險發生的概率,取決于工作自身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工作人員對于危險因素的控制能力。因此,可以對L的取值進行變更,由以往的主觀判定改為“工作自身存在的固有危險因素”以及“工作人員對于危險因素的控制能力”。最終L的值為兩個要素的差值,即

式中:B代表系統的固有能量,也就是工作自身存在的固有危險因素;B1代表系統的人為可控制能量,也就是工作人員對于危險因素的控制能力。將其帶入之前的風險分值計算公式,則式(1)可以表示為:

(2)參數取值的改進
傳統的LEC風險評價法,L的取值是從0~10中選取適當的數值,數值越大,則意味著風險發生的概率越大。在改進后的方法中,對L取值的改進主要是降低主觀因素而提高客觀性,因此取值范圍可以沿用原有的標準。為了確保風險分析的準確性和簡便性,可以將人對于危險因素的控制能力進行細致劃分,包含工作人員自身素質、作業現場的安全組織機構、作業技術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教育程度以及相應的安全規章制度五個方面的內容。結合相應的分析,一般情況下,除工作人員素質取值為1之外,其余4個方面的取值均為0.5。
在對工作自身存在的固有危險因素B進行取值時,一方面,需要結合作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需要對作業的環境和條件進行分析。作為系統的固有能量,B的取值與作業自身的關系密切,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的作業類型區別對待。
以某公路工程項目中的一段隧道施工為例,對改進后的LEC風險評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般而言,隧道工程施工的危險性,也就是B的取值,絕大部分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環境。主要指隧道工程周邊的圍巖結構和巖層強度,這里取值11~15,其中13表示中等情況,也就是一般情況下的施工環境;15表示圍巖結構不穩定,強度差,容易出現安全事故;11則表示圍巖十分穩定,結構堅固。
(2)爆破施工。這是隧道工程的重要施工工序,同時也是危險性較高的工序,其基本取值的劃分與地質環境取值相同。
(3)出渣。隧道工程的出渣是在爆破施工后進行,是利用相應的工具,將爆破殘渣運輸出去,保證施工的持續性。取值范圍為11~15,其中15表示爆破情況不佳、出渣運輸條件差;11表示出渣便利,施工迅速,安全性良好。
(4)支護工程。這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隧道施工安全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同樣將取值分為設定為11~15,其中15表示支護條件差,隧道通風條件差,時常出現落石;11表示隧道支護條件良好,無碎石下落,隧道通風良好。
本文根據以往公路隧道施工的經驗,結合該工程的實際情況,將風險分值的界定范圍定為400分,如果分數在400分以下,說明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否則說明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風險進行預防。顯然,分值越大,風險發生的機率越大,反之,風險發生的機率越小。在施工風險分析過程中,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B值進行取定,切實保證取值的準確性,B1則根據之前提到的方法進行計算。例如,對隧道開孔施工中的漏電風險B1進行分析時,帶入相應數值進行計算,則:

同樣,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其他工序的風險分值進行計算,最后將所有工序的風險分值相加,就可以得到隧道施工的總體風險分值。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承建單位最終采納了建議,并采取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制訂了應急預案,切實保證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通過相應的對比,可以看出,運用改進后的LEC風險評價法,可以提高工程風險管理的針對性,使得管理人員可以在施工工序層面,輕松找出潛在的風險隱患,并及時進行處理,從而提高了隧道施工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水平,促進了施工的安全進行。
綜上所述,LEC風險評價法的作用顯著,可以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對LEC風險評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可以提高其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得施工人員可以主動發現施工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和管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郭剛.LEC風險評價法分析方法改進及在隧道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2(30):118-120.
[2] 曹文東.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在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的應用[J].安全、健康和環境,2005(10):38-40.
[3] 王首緒,喬鵬,張征爭.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額現場測定方法的適應性選擇[J].中外公路,2010(4):72-76.
[4] 李巧,喬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公路施工定額現場測定影響因素聚類分析[J].公路與汽運,2010,12(4):102-107.
[5] 石永國,傅忠清,鄭敏.LEC評價法在非礦山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黃金,2009(9):215-217.
[6] 牛天勇.基于PHA-LEC法的建筑工程項目安全評價問題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