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旸

世界杯與中國到底有沒有關系?這是個尷尬的問題。本世紀以來,除了那一次由意外和客觀環境造成的入圍之外,中國與世界杯完全無關。但與此同時,中國人卻一直以另外的方式與世界杯緊密相連。
珠三角流水線上的工人為這場盛會的參與者日夜縫制著球服,為去往那里的游客趕制著各種紀念品。當人們抱起吉祥物合影,在看臺上吹響加油的鳴笛,都會讓人們看到那些若隱若現的“中國制造”。更何況,這一次,中國的公司還為巴西提供了大型建筑設備,甚至為他們制造了城鐵列車。
從近幾屆開始,中國人不再滿足于“制造”世界杯,更開始消費世界杯。這場狂歡的盛會被全球關注,那一個月,舉辦地變成了一個天然的秀場。明星去往那里,扮演起球迷的角色以尋求關注,企業家去往那里,一邊休假一邊尋找新興市場。中國人與世界杯的關系若即若離,一邊扮演著辛勤勞作價格低廉的制造者,一邊成為了揮金如土的消費者。
這幾乎就是全部了。中國與世界杯的一切聯系都在外圍打轉,與足球與體育無關。相比于奧運會,世界杯的受眾更加專業、更加精準、更加去意識形態化。中國更善于在奧運會上用金牌隱喻國力,但世界杯卻是更純粹,只與足球、力量、技巧和荷爾蒙相關,在這種更加個人化、個性化的場域中,以往引以為傲的方式都是失效的。或許,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永遠無法真正切近世界杯的原因之一。
我們自以為在狂歡,其實只是在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