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育
國企改革這個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提出的重大命題,直到今天,仍然是改革的焦點。走民營化的國企改革之路,這是長期致力于國企改革研究的學者張文魁在《解放國企》一書中為國企改革把脈指路。
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民營化,就沒有市場化,至少沒有深度的市場化。在國有制并未受到根本觸動的背景下,國企至今并不能實行真正的市場化,國企已經市場化的結論只是表象,因為市場并非僅僅只是產品市場,深層次的是要素市場、勞動力市場、產權市場、控制權市場。
就要素市場而言,國企擁有體制內最廣義的資源要素,如自然資源、土地、資產和政策支持等等;就勞動力市場而言,30多年改革后的國企職工仍然缺乏市場競爭特性的進出機制;就產權市場而言,一直在爭議中懸而未解。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民企,均不擁有這些特征,他們不僅產品必須面對市場,資源、政策、人力資本都必須在市場中去尋覓。
我們很難忘記鄉鎮企業所有權改革的示范,私有企業的硬預算約束及其與政府間的清晰邊界,私人所有者展現出盤活國有資產的能力,反逼政府以開放的姿態對待所有權改革,從而促進了所有權改革戰略思維的形成。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消除國企在多方面的“治外法權”,那么,市場規則、公平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抑制增長沖動都無從談起。
現實中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現象,不少國企在民營化后,經營環境出現了更糟糕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所有權改革后沒有實現公司管理的轉型。所有權轉移可以在一夜之間完成,而公司治理轉型則需要較長時間和周折而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有人擔心民營化過程變為權貴人物瓜分和掠奪國有資產,在中國出現一個像俄羅斯那樣的寡頭階層之擔心,張文魁指出的藥方是:必須推行“好”的民營化,避免“壞”的民營化。
什么是“好”的民營化?競爭性領域的中小企業,通過公開競爭性的方式以公允價格出售轉讓給非國有投資者;大型、特大型國企通過公開性競爭方式出售部分國有產權或者在證券市場釋放部分國有股份;帶有壟斷租金和資源租金的大型國企主要走上市道路及證券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釋放國有股,并推進公司治理的商業化,同時通過開放準入以破除行政壟斷、通過拆分和替代性競爭以弱化自然壟斷。通過公開競拍和增發牌照以回收資源租金,承擔普遍性服務責任的公用事業領域的國企,極少數涉及國家安全的國企,可繼續保持國有獨資,但必須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和強化政府監管。
對國企民營化改革,作者描繪了兩個前景。一是現實的增長機會,研究表明,如果消除資源配置扭曲,不需要提高要素投入的程度,不需要提高投資率,就可以獲得兩個百分點的GDP增幅;而資源配置扭曲的背后,主要是國企引起的。二是2030年的愿景,絕大部分國企都實現了民營化,即使一些戰略性行業的大型企業存在國有股,但它們是股權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并且有著現代化的公司治理;一些特別領域仍然存在純粹的國企,但其產出在整個經濟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以現代市場經濟度衡量,下降到10%左右將不再構成嚴重的資源配置扭曲和公平競爭的妨害;同時有一個專注于資本回報的具有流動性的國有資產組合,惠及全民,特別是能為社會保障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
這是個美好的結局。

作者:張文魁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49元

作者:[美]柯克蘭
出版:社科文獻出版社
定價:39.8元
新巴黎的幻想來自拿破侖三世,大臣奧斯曼不顧爭議,強硬推動這項宏偉的計劃。今天我們看到的巴黎大部分來自這短暫的22年的建設。
作者:葦岸
出版:廣西師大出版社
定價:37元
散文作家葦岸關于自然主題的作品結集。在人類的日常生活與萬物的浩瀚之間,建立了深刻的聯系,人類以大地為居所,應當對此懷有謙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為一個妄為的物種。
作者:劉東
出版:世紀文景
定價:49元
作者在現代社會的危機時刻呼吁激活“中體西用”,思考中國文明新立場,熬出中國文化新傳統的良苦用心。
作者:[日]妹尾河童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43元
本書是日本知名舞臺設計家、作家妹尾河童的自傳性作品,記錄了他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度過的少年歲月。
作者:黃惲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價:36元
作者歷年來閱讀民國報刊資料,挖掘的鮮為人知的民國人物掌故軼聞的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