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付平
噩夢,有時就從一個電話開始。家住深圳福田區的趙女士的代價是543萬元人民幣,這幾乎是她所有的積蓄,在一個多月里化為烏有。
恐懼“通緝”陷入圈套
時間追溯到今年3月15日。電話鈴響,打斷了正在家中看電視的趙女士。接起電話,電話那頭是個自稱“廈門市思明公安分局刑事警察大隊民警陳宏”的男子,對方用威嚴的聲音“警告”她:“因你涉嫌洗黑錢犯罪,需對個人詳細信息進行核對。如不配合將追究刑事責任。”趙女士的慌亂辯解,讓這個原本簡單的騙局得以繼續。
緊接著,為了證明趙女士確實存在“犯罪行為”,“陳SIR”提供了一個頁面顯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檢察院”的網站地址。在“陳SIR”的“耐心指導”下,趙女士真的在“逮捕令”上發現了自己的玉照。如此陣仗,自然讓趙女士五雷轟頂,更是忙不迭迭地辯解。此時,威嚴的“陳SIR”瞬間變得溫和萬分,表示“愿意幫忙調查”。這讓“身處絕境”的趙女士感激不已。
接下來的過程就順利極了——“陳SIR”幫趙女士將電話轉到“北京方圓公證處”。自稱公證處主任的“王宇”出場了。
“王主任”例行咨詢趙女士相關信息,重點當然是資產狀況。此時的趙女士“老實配合”,詳細提供了名下約有500余萬的存款。“熱情周到”的“王主任”立即奉上“安全賬戶”,為了消除顧慮,“王主任”更是主動承諾“核對結束,會即刻返還”。
遠程操控轉走存款
按照“王主任”的指示,趙女士步履匆匆地趕往銀行辦理U盾,并下載了與檢察院內部系統對接的所謂“檢察院專用安全控件”。
控件下載安裝完成后,如驚弓之鳥的趙女士害怕操作失誤,竟主動請求“王主任”幫忙。“王主任”自然是“好人做到底”,讓她使用QQ遠程協助功能。
趙女士在點擊“清查賬戶系統”后,輸入了自己的銀行信息和身份信息,并插入網銀U盾。這時,“王主任”又提出“為保護系統安全,趙女士需用布簾遮住電腦屏幕等待3分鐘”,最關鍵的是“千萬不能告訴家人,否則家人可能有生命危險”。
完全陷入圈套的趙女士對此深信不疑,將房門反鎖。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趙女士先后7次進行了同樣步驟的“核查”操作,把全部存款516萬元都轉到了“安全賬戶”。當看到自己賬戶清零后,趙女士才算長舒了一口氣。
4月17日,當趙女士發現一筆27萬的理財產品到期后自動返回賬戶,她更是主動向“王主任”報告。糟糕的是,重復之前的“核查”操作,錢竟然轉不出去了。心急如焚的趙女士馬上跑到銀行詢問,當銀行工作人員解釋說因趙女士賬戶“個人資金近期出現異常流動,將該賬戶臨時鎖定”時,趙女士竟怒不可遏地以家人急需用錢為由將賬戶激活,27萬元再次被轉入“安全賬戶”。
全部積蓄清零之后,“王主任”沒有善罷甘休,而是提出要趙女士繳納一筆10萬元的調查經費。身無分文的她只好先騙丈夫稱“朋友手術需借10萬”,丈夫不肯借錢,她又向幾位朋友伸手。
4月21日,因多方籌措不到資金,趙女士再次向“王主任”“致歉”。只是,致歉電話之后,變化讓趙女士始料不及—— “王主任”消失了。
如夢方醒后,趙女士撥通了深圳警方的反信息詐騙咨詢專線,希望這次通話能帶給她希望。
詐騙手法“升級創新”
“冒充公檢法”的電話詐騙手法可謂老套,但趙女士此次卻陷入“全新升級”的騙局中。
深圳市公安局網警支隊民警呂福志向記者揭秘了其中不少的“創新”。與傳統的“冒充公檢法”騙局不同,犯罪分子在鎖定目標前,是早有預謀的:他們已經掌握受騙者個人信息和照片,將這些資料放入仿冒得幾乎與最高檢察院網站相同的界面,對于掌握電腦知識不多的人來說,增加了識別難度。犯罪分子通過不斷變更方式方法增加“信任”,制造“恐慌心理”,最終讓受騙者放下戒備,落入圈套。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破中。
(摘自《深圳特區報》)